法国举办杜瓦底座移交仪式 中法联合体按期开展接收及吊装准备工作
可控核聚变是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自然界中Z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这种反应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
可控核聚变俗称人造太阳,因为太阳的原理就是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主要借助氢同位素。核聚变不会产生核裂变所出现的长期和高水平的核辐射,不产生核废料,当然也不产生温室气体,基本不污染环境)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 弹爆炸开始的。科学家们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氢 弹爆炸”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的输出。
4月21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在法国举办杜瓦底座移交仪式。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按期开展杜瓦底座接收及吊装准备工作。杜瓦底座是托卡马克装置压力容器的底座,承担着重要安全屏障作用,是托卡马克装置安装个重大组件,吊装重量1200吨,设备就位偏差不超过2mm,吊装操作难度大、测量技术要求高,其安装精度、进度都对主体结构及重要部件安装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来自中核集团中核工程欧洲公司、中核二三的48名人员正在法国ITER现场开展相关工作。
吊装是指吊车或者起升机构对设备的安装、就位的统称,在检修或维修过程中利用各种吊装机具将设备、工件、器具、材料等吊起,使其发生位置变化。常见的吊装方法有分别是塔式起重机吊装,桥式起重机吊装,汽车吊吊装,履带吊吊装,直升飞机吊装,桅杆系统吊装,缆索起重机吊装,液压提升法,利用构筑物吊装法,坡道提升法等,吊装设备有汽车式起复重机;建筑用塔制式起重机;筑路用的铁路起重机、架桥机;水上用的起重船;钢丝绳、绳卡、滑轮、卸扣等道起重机具等。
压力容器
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科学管理和安全监检,我国《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中根据工作压力、介质危害性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内部或外部承受气体或液体压力,并对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密封容器。早期的化学工业,反应压力多在10兆帕以下。但合成氨和高压聚乙烯等高压生产工艺出现后,要求压力容器的压力达100兆帕以上。随着化工和石油化工等工业的发展,压力容器的工作温度范围越来越宽,容量不断增大,有些还要求耐介质腐蚀。
压力容器主要为圆柱形,也有球形或其他形状。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多层式压力容器,绕板式压力容器、型槽绕带式压力容器、热套式压力容器、锻焊式压力容器和厚板卷焊式压力容器等。大多数压力容器由钢制成,也有的用铝、钛等有色金属和玻璃钢、预应力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制成。压力容器在使用中如发生爆炸,会造成灾难性事故。为了使压力容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设计先进、结构合理、易于制造、使用可靠和造价经济等目的,各国都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制定了有关压力容器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条件,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等提出具体和必须遵守的规定。
压力容器的用途极为广泛,它在工业、民用、军工等许多部门以及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以在化学工业与石油化学工业中用Z多,仅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应用的压力容器就占全部压力容器总数的50 %左右。压力容器在化工与石油化工领城,主要用于传热、传质、反应等工艺过程,以及贮存、运输有压力的气体或液化气体;在其他工业与民用领域亦有广泛的应用,如空气压缩机。各类专用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的辅机(冷却器、缓冲器、油水分离器、贮气罐、蒸发器、液体冷却剂贮罐等)均属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品种划分
压力容器按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为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具体划分如下:
(1)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压力容器,如反应器、反应釜、分解锅、硫化罐、分解塔、聚合釜、高压釜、超高压釜、合成塔、变换炉、蒸煮锅、蒸球、蒸压釜、煤气发生炉等。
(2)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压力容器,如管壳式余热锅炉、热交换器、冷却器、冷凝器、加热器、消毒锅、染色器、烘缸、蒸炒锅、预热锅、溶剂预热器、蒸锅、蒸脱机、电热蒸汽发生器、煤气发生炉水夹套等。
(3)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的压力容器,如分离器、过滤器、集油器、缓冲器、洗涤器、吸收塔、铜洗塔、干燥塔、汽提塔、分汽缸、除氧器等。
(4)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主要是用于储存、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的压力容器,如各种型式的储罐。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简称ITER)
利用核聚变技术获得能源。与目前核电站利用重金属元素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而获得巨大能量不同的是,核聚变反应主要借助氢同位素。专家估计,1公斤核聚变燃料相当于1000万公斤的石油燃料。此外,核聚变不产生核裂变所出现的长期和高水平的核辐射,不产生核废料,也不产生温室气体,基本不污染环境。因此,核聚变被认为是未来解决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Z重要的途径之一。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前期投资约46亿美元。工程建设从2005年开始,8年~10年完成,总投资预计超100亿美元。这将是除国际空间站外规模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ITER已经不是托卡马克装置了,而是试验反应堆,这是一大进步,Z初方案是2010年建成一个实验堆,实现1500兆瓦功率输出,造价100亿美元。没想到因为各国想法不同,苏联解体,加上技术手段的限制,一直到了2000年也没有结果,其间美国中途退出,ITER出现胎死腹中的危险。直到2003年,能源危机加剧,各国又重视起来,首先是中国宣布加入了ITER计划,欧洲、日本和俄罗斯自然很高兴,随后美国宣布重返计划。紧接着,韩国和印度也宣布加入。
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经费投入Z多、影响Z深远的重大国际科学工程之一,它吸引了世界主要国家的科学家。ITER计划的实施结果将影响人类能否大规模地使用聚变能,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进程。
2012年7月10日,中国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获重大突破,世界。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东方超环(EAST)超导托卡马克2012年物理实验顺利结束。在长达四个多月的实验期间,科学家们利用低杂波和离子回旋射频波,实现多种模式的高约束等离子体、长脉冲高约束放电,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获得多项重大成果,创造了两项托卡马克运行的世界记录:
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这分别是国际上Z长时间的高温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Z长时间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我国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新闻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百度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法国举办杜瓦底座移交仪式 中法联合体按期开展接收及吊装准备工作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在法国举办杜瓦底座移交仪式。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按期开展杜瓦底座接收及吊装准备工作。
-
-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完成15米口径卫星数据接收天线吊装任务
- 5月中旬,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首部15米口径卫星数据接收天线在密云站吊装成功。
-
- 2K垂直测试杜瓦及配套阀箱和回气电加热器 顺利通过出厂验收
- 通过液氮模拟法漏热测试,三套垂直测试杜瓦的整体热负荷的测试结果分别为3.13W@4.2K、3.46W@4.2K、2.56W@4.2K,完全满足要求的5W热负荷技术指标。
-
- 【技术指导】腐蚀性硫测定仪的实验前准备工作及仪器操作
- 垂询电话:010-80764046,18600631915
-
- 白鹤滩水电站左岸电站顺利完成百万千瓦机组5号及转子吊装
- 该电站机组转子由东方电机制造,外圆直径约16.2米,最大高度约4.1米,整体重量约1955吨
-
- 亚毫米波接收、太赫兹探测技术在天文及其他领域应用
- 十一月下旬,南京召开第二十届东亚地区亚毫米波接收机技术研讨会。
-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瑞沃德奖学金签约仪式成功举办
- 2023年7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瑞沃德奖学金”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