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态厅发布《四川省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川环发〔2020〕23号
各市(州)生态环境局,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我省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我厅组织制定了《四川省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经生态环境厅第4次厅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2020年6月30日
更多详情,请登录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官方网站查询
节选该标准部分内容:
四川省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为加强四川省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备案管理办法》《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四川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四川省各类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风险管控标准、环境监测规范和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等。
采取自愿或归口业务处室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按相关规定和程序要求确定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具有与标准制修订项目相关的科研、管理工作背景和技术能力,熟悉国家生态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独立银行账户和健全的财务制度。
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不得与相关行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项目承担单位应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或获得实验室认可,具备开展标准研究工作所必需的条件。
与其它单位协作的项目承担单位,须在申报前确定协作事宜,并在填报申报表时明确协作单位的名称、分工和协作经费比例等事项。一经申报,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参与人员原则上不得更改。
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1)和生态环境标准编制技术规范等要求,编写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制订的标准将取代现行标准的,应在标准中明确地表述标准之间的替代关系。
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归口业务处室会同法规与标准处召开技术审查会,邀请5名以上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标准征求意见材料进行审查。审查会专家组由包括环境管理、工业行业、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技术审查结果由专家组长综合专家组意见确定,明确是否通过技术审查。专家组形成审查意见,专家组长签字确认。
通过技术审查的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修改完善后由归口业务处室面向社会公众及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时间为30日,重大标准可以多次征求意见,必要时可召开听证会或座谈会。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除应征求省内相关意见外,还应征求生态环境部意见。未采纳意见较多、争议较大或有重大改动的标准,应修改完善后再次征求意见。
通过技术审查的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修改完善后由归口业务处室面向社会公众及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时间为30日,重大标准可以多次征求意见,必要时可召开听证会或座谈会。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除应征求省内相关意见外,还应征求生态环境部意见。未采纳意见较多、争议较大或有重大改动的标准,应修改完善后再次征求意见。
归口业务处室对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标准送审稿及编制说明审核后,送法规与标准处形式审查。形式审查的主要内容为标准是否按照 GB1.1要求起草;标准送审稿文本、编制说明、征求意见采纳情况、专家审查意见、标准查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等要件是否齐全。
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发布公告前,由法规与标准处起草发布申请,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会签后报省政府。省政府批复后,由生态环境厅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其他地方环境标准由市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布。
法规与标准处负责在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后 45 日内向环境保护部报送备案材料。归口业务处室应将标准制修订的全套文件资料移交法规与标准处归档,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负责标准纸质、电子档案管理支撑工作。
标准开题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标准开题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背景情况,包括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
(二)标准制修订必要性分析;
(三)国内外及其他省(市、自治区)相关标准情况;
(四)拟采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路线;
(五)拟开展的主要工作;
(六)需要讨论的重大问题;
(七)拟提交的工作成果;
(八)项目承担单位与标准制修订相关的工作基础条件;
(九)协作单位与任务分工;
(十)经费使用方案及人员投入情况;
(十一)时间进度安排;
(十二)标准草案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开题论证报告
(一)标准的控制对象与范围,包括行业或污染源类别、污染物控制项目等;
(二)行业背景情况、产业发展政策、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规划;
(三)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四)国外相关行业或污染源控制立法与执行情况。
三、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开题论证报告
(一)目标化合物的来源和环境危害;
(二)实验室内工作技术路线和实验室间验证的初步方案。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 四川生态厅印发《四川省2020年臭氧污染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 针对臭氧污染早发、频发、连片、加重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防保控、以治保控、以管保控,减轻臭氧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制定本方案。
-
- 四川生态环境印发《2020年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
- 全面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生态状况监测工作,推进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现代化,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基础保障。
-
- 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的基本要求、技术路线,以及标准文本及相关技术文件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
- 四川生态厅发布环境监测站建站通知 涉及采购多种监测仪
- 结合全省空气和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实际,2019年在自贡、资阳等区域新建21个空气区域传输监测自动站。在岷江、涪江等流域新建40个水质自动站。
-
- 科技部发布《征集2020年度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
- 申报项目应围绕科技评估领域标准化发展需求,促进科技评估高质量发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控制数量、确保质量,满足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协调性等要求。
-
-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征集2020年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的通知
- 为强化环保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进环保先进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征集“2020年湖南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项目”(以下简称“实用技术项目”)。
-
- 湖北省生态厅印发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与管理技术指南的通知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湖北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技术指南》的通知
-
- 山东生态环境厅发布征集2021年生态环保领域开放合作项目的通告
- 申报范围: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水污染防治项目、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农村环境整治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替代项目、绿色金融项目。
-
- 生态环境部发布——加强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通知
-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危险废物鉴别环境管理工作,规范危险废物鉴别单位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 贵州生态环境厅出台《2019年贵州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
- 统筹推进五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抓好四个专项行动,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 河南生态环境厅发布《开展排放废气企业自行监测》通知
- 明确自行监测对象,强化企业责任主体。确定开展自行监测的企业名单。各地要对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名录库、环境统计和大气应急管控等管理名录。
-
-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组织申报2020年度环保科研项目的通知
- 以解决突出难点热点环境问题、优化环境管控体系为方向,以实际应用型和研究成果便于推广转化型为重点,开展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的研究。
-
- 环监总站征集2022年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立项建议
- 正在制订的《油墨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无机磷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拟规定的固定污染源废气和无组织排放五氧化二磷的分析方法标准
-
- 黑龙江生态厅发布环保工作要点 涉及多项检测仪器设备
- 要严格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实现市、县全覆盖,根据污染情况,动态调整采样点位,科学监测分析,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
- 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征集2021年生态环境监测类标准制修订立项建议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现启动2021年生态环境监测类标准制修订立项建议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 环监总站征集2021年预算外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立项建议
- 受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委托,我站现征集2021年预算外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立项建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 吉林生态厅发布废铅蓄电池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 吉林省核发废铅蓄电池收集许可的审查;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转移、委托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