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故障分类、远程诊断及处理方法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拟批准发布《商用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耐久性测评方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故障分类、远程诊断及处理方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安全性技术要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却液技术要求》4项地方标准,现予以公示。公示截止日期至2020年8月28日。如有意见请反馈至电子邮箱:xiangjili@shandong.cn。
更多详情,请登录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
节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故障分类、远程诊断及处理方法》部分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故障分类、远程诊断和处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2004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1部分:术语》、《GB/T 32960.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QC/T 893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故障分类及判断》等等。
燃料电池发动机
包括燃料电池模块和燃料电池辅助系统,在外接氢源的条件下可以正常工作。框图见图1。
故障分类方法
根据危害程度,故障分为致命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和轻微故障,对应的故障等级分别为四级故障、三级故障、二级故障和一级故障,故障分类及特性描述见表1。
故障分类判定原则
优先以燃料电池发动机零部件的故障模式来描述故障。
难以用零部件描述故障或无法确认是某一零部件发生故障时,可以用上一级部件直至功能系统或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故障模式来描述故障。
表现为燃料电池发动机综合功能或性能方面的故障,以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故障模式来描述故障。
本质故障和从属故障同时存在时,应按造成最严重后果的故障判定。
按照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燃料电池发动机定期更换易损件,定期保养进行关机,不应判定为故障。
燃料电池发动机可监测故障模式及等级
故障远程诊断
远程通信连接
按照GB/T 32960.3,建立燃料电池发动机远程通信连接。
实时数据流
燃料电池发动机数据
按照GB/T 32960.3上传数据,燃料电池发动机数据上传周期应不大于30 s,数据内容、描述及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表4。
故障诊断
燃料电池发动机应具备远程故障诊断功能,可远程读取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器型号、软件版本号等系统信息。
可远程读取基于UDS或其他诊断协议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数据流和故障码等。
除致命故障外,可远程清除燃料电池发动机所有故障码。
辅助系统
燃料电池发动机辅助系统数据上传周期应不大于30 s,数据内容、描述及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表7。
料电池发动机故障检测
燃料电池发动机应能直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功能部件的相关数据,并检测是否偏离正常范围。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燃料电池堆电压、燃料电池堆电流、燃料电池堆单电池电压、燃料电池堆进口氢气压力、燃料电池堆进口空气压力、燃料电池堆进出口冷却液温度/压力、燃料电池堆进出口空气温度、空压机空气流量、氢气浓度、绝缘电阻值等。燃料电池发动机应能直接或通过其他方式持续检测功能部件的故障状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故障分类、远程诊断及处理方法
- 本标准规定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故障分类、远程诊断和处理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
-
- 直播预告丨「氢能和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线上研讨会
- 12月15日 14:00-15:30
-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膜电极边框材料测试方法征求意见发布 对氢能仪器发展有哪些影响?
- 通过对边框材料剥离力、厚度均匀性等关键参数的精确测量,能够筛选出更适合燃料电池工作环境的材料,从而显著提升膜电极的密封性和抗反极能力。这意味着燃料电池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将得到增强。
-
- 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在质子交换膜或固体氧化物电解槽及燃料电池材料表征方面的应用
- 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在质子交换膜或固体氧化物电解槽及燃料电池材料表征方面的应用
-
- 纳米压印技术为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有序化膜电极提供新思路
- 纳米压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微纳加工技术。该技术通过机械转移的手段,达到了超高的分辨率,有望在未来取代传统光刻技术,成为微电子、材料领域的重要加工手段。
-
- 我国自研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系统实现满功率运行
- 该系统额定产氢220Nm3/h,峰值产氢达到275Nm3/h。
-
- 中国成功研制新材料可延长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制氢寿命 对相关仪器发展有何意义?
- 新型材料的成功研发,为设计高效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催化剂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法。传统催化剂在阳极析氧反应的高电位和强酸性环境下容易被腐蚀,而超细铱钌纳米线材料则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