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充(XFC)应用 | 三电极动态EIS解锁电荷转移限制
以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的电动车的充电时间,极大的限制了电动车的发展。因此,寄希望于极速快充(XFC)能够在10-15分钟内实现充电0-80% SOC。由于离子传输的限制和析锂的风险,这对目前采用石墨(Gr)基负极和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的锂离子电池(LIBs)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通常认为,充电过程涉及正负极材料或电解质中的离子传输,和固液界面的电荷传输。同时大量的文献认为,离子在充满电解质的电极孔隙或电极颗粒内部的扩散是快速充电过程中的限速步骤,特别是在较高负载(>3 mAh cm-2)的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但难以直接观测界面结构和离子传输机制,因此很难监测跨越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电荷转移。
基于以上问题,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采用纽扣电池三电极体系,利用输力强1470E/1455辅助分压,进行了动态EIS及同步正负极阻抗监测,结果表明,快速的电荷转移速率对于实现不同尺寸材料的高比能量非常重要,这使得对之前传质过程是快充主要速率限制的假设产生了新的认识。
Fig 1 . 纽扣电池中的三电极示意图
A) 锂参比电极是通过在铜线尖 端附加一小片锂箔制成的
B) 纽扣三电极由工作电极,Li参比电极,两层隔膜,
锂片做对电极构成三明治结构
Fig 2 动态EIS用于研究电极界面动力学
A) 动态交流阻抗(DEIS)的电压和电流曲线
B) 由DEIS获得的典型Nyquist曲线,
石墨负极对参比和NCA正极对参比,
等效电路分别进行拟合
Fig3 NAC正极在充电过程中不同SoC下的NCA曲线。
直流电流为0.3C,GEIS电流扰动为0.03C
然而,除了以前专注于单电极的研究,围绕着界面电荷转移是否决定了锂离子全电池的快速充电能力,如果是限制步骤,那是如何限制的,仍然然存在很大争议。因此,三电极动态EIS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
Fig 4 石墨负极在充电过程中不同SoC下,
动态GEIS测试 DC电流0.25 C ,交流振幅为0.025 C.
结论
使用动态交流阻抗(DEIS)对三电极中正负极电荷转移动力学进行了量化,不同于传统稳态EIS, DEIS结合三电极可以独立提取电池中正极或者负极的反应动力学。此外,在不同的电解质条件下,EC/DMC LiPF6(20.6 Ohm)与 EC/DMC LiTFSI (9.3Ohm)相比,NCA在不同的SoC下Rct减半。通过改进的电解质,FEC/DMC LiPF6,加速了锂离子的去溶剂化,在快充条件下表现出更小的极化。
参考文献
1. Unlocking Charge Transfer Limitations for Extreme Fast Charging of Li-Ion Batter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 IF 16.823 ) Pub Date : 2022-11-16 , DOI: 10.1002/anie.202214828, Yu-Xing Yao, Xiang Chen, Nan Yao, Jin-Hui Gao, Gang Xu, Jun-Fan Ding, Chun-Liang Song, Wen-Long Cai, Chong Yan, Qiang Zhang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动力电池应用 | 超快充(XFC)要求及开发策略
- 快充协议的目的是降低充电时间,优化效率和循环寿命,降低充电损失。消除大倍率充电和深度放电所导致的活性物质损失,电极表面的SEI膜重整,内部温度变化和减小容量损失。
-
- 动力电池应用 | 超快充(XFC)要求及开发策略
- 快充协议要求及开发策略
-
- 直播预告|电极引线延长线对EIS测量的影响
- 直播预告|电极引线延长线对EIS测量的影响
-
- 上海交大/上硅所黄富强课题组设计新型超快充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用户成果速递
- \x26quot;相转变工程可构建导电的 1T 相 MoS2,但本征亚稳特性使其在循环过程中重新堆叠,向稳态 2H 相转变,
-
- 全植入式的电极深度在动物模型上是否有限制?
- 植入区域的深度多和使用的电极类型相关,例如犹他阵列电极适合于大脑皮层的同-平面的记录;密歇根电极
-
- 探索电化学的动态世界:旋转电极技术
- 探索电化学的动态世界:旋转电极技术
-
- 线上讲座 | 面向快充、固态开发测试难点及应对
- 系列讲座第二场,10月30日,14:00-16:00
-
- 直播预约 | 荧光及超快系统应用,4月9日光电课堂不见不散!
- 卓立汉光应用专家-覃冰与您共同探讨光电知识
-
- 【17期光电课堂预约】4月23日 · 荧光及超快系统应用介绍
- 4月9日上午10点,为您带来荧光及超快系统应用介绍
-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 会议通知 | 2025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学术会议(第二轮)
- 苏启新势,表析前沿 丨 2025全国表面分析技术及新材料表征研讨会圆满召开!
- 六盘山实验室引入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定制化检测方案助力硬质合金分析
- 顶刊速递 《Science》最新研究集锦,看我们的用户如何引领电镜科技
- 活动邀请丨2025赛默飞全国FIB用户技术交流研讨会(第一轮)
- 2025CIBF丨赛恩思仪器与“锂”有约
- 会议预告 | 2025中国制药工程设备产业大会
- 直播预告 | AUC在蛋白研究中的应用:助力蛋白结构解析和蛋白互作研究
- 立夏启新 | 五月超速离心进阶培训班报名通知
- 直播预告 | 2025版《中国药典》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解读&电感应区法在超声造影剂研发和质控中的应用
作者榜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