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动物手术为什么选择吸入麻醉?进来抄答案!

动物手术为什么选择吸入麻醉?进来抄答案!

来源: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商机 2020-07-11 15:10:07 771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20200711-463453923.png


摘要

1846,麻省总医院shouge吸入麻醉剂——yimi的成功使用,开启了近代麻醉学的大门,临床医学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新药的开发及麻醉设备的发展,吸入麻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医学的YL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兽医临床也因此得益。本文结合国内外兽医麻醉现状,就吸入麻醉优势做一综述。


关键词

兽医麻醉

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优势


吸入麻醉是指吸入麻醉剂经呼吸道吸入,产生神经系统YZ,使动物暂时意识丧失而感觉不到周身疼痛的麻醉方法。兽医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剂是异氟烷和七氟烷。其优势主要有如下几点。


01.易控制麻醉深度,减少安全事故


吸入麻醉剂的药代动力学决定了其麻醉深度易控。吸入麻醉剂通过一系列的分压梯度,经过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ZZ穿过大脑屏障。


吸入麻醉的目标是通过供给大脑合适和维持分压的麻醉气体来建立麻醉状态。当大脑中麻醉气体的分压下降时,麻醉状态可以快速逆转[1]。通过调节气体挥发罐的给药浓度及新鲜气流速率,可以改变大脑中麻醉气体的分压,进而调控麻醉深度。


只要关闭气体挥发罐停止输送麻醉气体,大脑中的麻醉气体就能顺着分压梯度从大脑进到血液,再到肺泡腔,zuihou经呼吸道排出体外。


02.保持动物呼吸道通畅,供氧充分


所有的麻醉剂ZZ都会导致呼吸YZ,即使表面上呼吸功能正常,也会出现YZ。同样,在麻醉状态下(lv胺酮除外),喉的保护机制被取消,气道容易受到反流物质或呕吐物的影响。而气管内插管则可大大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风险[2]


采用吸入麻醉,几乎都要建立人工气道,并且在吸入麻醉时会混合充足氧气以维持患者的氧合状态,且同时能支持机械通气/人工通气。这些条件有利于麻醉条件发生意外变化时进行急救,能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3]


03.吸入麻醉剂基本

不经肝肾代谢,易排出体外


异氟烷的代谢率约为0.2%,七氟烷的代谢率约为3%,基本不经肝肾进行代谢/排泄,大多通过肺通气快速排出体外,对于新生、老年动物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动物,吸入麻醉尤为重要[4]


04.吸入麻醉剂无需拮抗剂,

通过肺通气快速逆转麻醉状态


药物过量被认为是麻醉相关死亡的一个原因[5],在兽医中,还没有具体的相关研究数据。药物过量可能难以识别,但它可能表现为低血压、心血管衰竭、心律失常或麻醉后恢复时间过长。


有一份报告描述了一只狗接受了10倍剂量的哌替啶,恢复没有太大问题[6]。另一只狗接受了26倍的鞘内mafei注射,在进行60小时的重症监护后才得以康复[7]


大多数的注射麻醉剂并没有拮抗剂,一旦用药过量,如果无texiao药可用,对于动物的抢救就会非常不利。相反,吸入麻醉剂则不需要拮抗剂,当使用过量时,关闭气体挥发罐,增加新鲜气体流速,动物通过肺通气排出过量的麻醉气体。


05.吸入麻醉的苏醒相对更快


对于15min-1h的中程手术,采用吸入麻醉来维持可能是Z方便Z可控的。对于超过1小时的长时间手术,shou选吸入麻醉,动物从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中苏醒的速度相对更快。即使生病和虚弱的患者,从长时间的吸入麻醉中也恢复得相对较快,肝或肾损伤也不会妨碍药物清除[8]


有研究表明七氟烷是在血液中溶解度很低的吸入麻醉药,可以促进麻醉的快速诱导,在麻醉维持过程中jingque控制麻醉深度,并有利于麻醉结束时迅速恢复[9]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兽医麻醉基本上与医学界并驾齐驱,美国动物医院协会(AAHA)在2011发布的《犬猫麻醉指南》明确指出通常使用吸入麻醉剂来维持麻醉[10]。此外,2014年世界小动物兽医协会世界大会上高级麻醉专家Colin Dunlop发言道“在兽医实践中,使用吸入剂维持麻醉是标准做法,尤其在应对长时间的手术时,其操作简便,可靠,麻醉深度可控且恢复很好”[4]。


相比之下,国内兽医麻醉的发展则比较落后。ZG的小动物临床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早期的20多年里,小动物临床上多数使用注射麻醉进行手术,但是现在已经进入吸入麻醉的普及阶段。由注射麻醉到吸入麻醉的实践证明,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和死亡病例明显减少了,这对于临床医生、动物来说都意义重大[1]


20200711-67885022.jpg


参考文献

[1]《小动物麻醉与镇痛》 施振声、张海泉 主译

[2]STOELTING, R.K. Pharmacology & physiology in anesthetic practice. 3 ed. Philadelphia : Lippincott Raven, 1999. 814p

[2]J.C. Brearley (1998) Inhalational Anesthesia, Veterinary Quarterly, 20:sup1,S51-S52,

[3]Dodman N. H. (1977). Feline Anesthesia Survey. Journal of Small Animal Practice 18, 653-658.

[4]World Small Animal Veterinary Association World Congress Proceedings, 2014,Colin Dunlop, BVSc, DACVAA

[5]Dyson DH, Maxie MG, Schnurr 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anesthetic management in small animal veterinary practice in Ontario. J Am Anim Hosp Assoc 1998; 34: 325–335.

[6]Golder FJ, Wilson J, Larenza MP, Fink OT. Suspected acute meperidine toxicity in a dog. Vet Anaesth Analg 2010; 37: 471–477.

[7]De Cunha AE, Carter JE, Grafinger M, et al. Intrathecal morphine overdose in a dog. J Am Vet Med Assoc 2007; 230: 1665–1668.

[8] Kurt A. Grimm, Leigh A. Lamont, William J. Tranquilli, Stephen A. Greene and Sheilah A. Robertson. Veterinary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The Fifth Edition of Lumb and Jones 2015; 813p

[10] J Am Anim Hosp Assoc 2011; 377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5-03-07 11:19:53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