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新发突变支持染色质重塑在精神性疾病中的作用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心理疾病,其致病机理尚未明确。Z近的一项研究1,在一组精神分裂症病人中进行新发突变(de novo mutation)的扫描,并将结果与其他精神性疾病如孤独症、智力低下等的突变进行了比较,发现了这些疾病之间拥有相似的遗传学背景,可能通过影响 大脑的表观调控导致疾病发生。
此次研究的样本来自57个疾病患者家庭,其中15个家庭有家族性精神分裂史,其他病人为后发性精神分裂。对这些家庭的父母与患儿3人组,利用NimbleGen SeqCap EZ Exome v2.0捕获人外显子组序列,共完成了171个全外显子组测。每个样品平均获得94.2M条序列,外显子组的平均深度 67x,90%的序列有10x以上的覆盖。在测序深度>10x的序列中发现的SNP,通过与其父母样本中的突变、Exome Variant Server 6500及1000 Genomes的数据比较后,挑选出患者基因组中的新发突变,其中59个新发突变及6个Indel都通过了sanger测序验证。
健康人群的外显子组比较后发现,在后发型精神分裂病人中发现异义突变频率未有显著提高,而无义新发突变频率增加了3.5倍,且这些无义突变会使所在基因有更大的可能性发生单倍剂量不足。另外,从基因功能分析,这些无义突变所在的基因对于突变容忍度低(RVIS值高)。
表:前15%的RVIS(Residual variation intolerance score) 基因列表。摘自SE McCarthy et al. De novo mutations in schizophrenia implicate chromatin remode领 and support a genetic overlap with autism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Mol Psychiatry. Molecular Psychiatry (2014), 17
新发突变所在基因中,有一些已知与孤独症相关,如AUTS2,CHD8 及MECP2;还有一些与智力低下有关,如HUWE1及TRAPPC9,表明这三种疾病在疾病遗传学背景上相互交错。在功能学上,CHD8,MECP2及HUWE1都在转录的表观遗传路径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说明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可能在疾病发SF展中起作用。
这次研究的分析结果与其他神经发育异常的外显子组测序有相似的结论,即精神性疾病相关基因突变可能影响了大脑发育及认知形成过程中表观遗传学的调控,这可能是致病机制的ZX,也可能是此类疾病ZL的靶点。
1. SE McCarthy, J Gillis, M Kramer, J Lihm, S Yoon, Y Berstein, M Mistry, P Pavlidis, R Solomon, E Ghiban, E Antoniou, E Kelleher, C O’Brien, G Donohoe, M Gill, DW Morris, WR McCombie and A Corvin. De novo mutations in schizophrenia implicate chromatin remode领 and support a genetic overlap with autism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Mol Psychiatr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29April2014; doi: 10.1038/mp.2014.29
仅用于科研,不用于诊断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探索中医药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探索中医药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 【Webinar 预告】人类发育和疾病中的 DNA 甲基化
- 【Webinar 预告】人类发育和疾病中的 DNA 甲基化
-
- 直播邀约 | 透射电镜在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原研究领域的作用
- 透射电镜在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原研究领域的作用
-
- 【10月25日直播】临床新发突变引发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遗传及细胞生物学机制
- 【10月25日直播】临床新发突变引发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遗传及细胞生物学机制
-
- 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
- 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更好发挥女性科技人才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如下措施。
-
- 【大咖分享】肿瘤外泌体在代谢重塑和恶液质中的作用机制探究
- 在生物体内,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参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通讯。
-
- 振荡在生物培养中的作用
- 摇床培养得到的菌体是球形的,即菌丝聚集成团。所以在微生物工业上与振荡培养具有同样效果的搅拌培养也已被广泛应用。组织培养中的旋转培养法也是振荡培养的一种。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