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直播-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 中央发布《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促进融合AI发展产业 相关仪器如何布局?

中央发布《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促进融合AI发展产业 相关仪器如何布局?

分类:政策 2024-10-31 09:57:10 34阅读次数

近日,中央发布了一项重要的《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旨在通过构建一个中心主平台和多个数据资源节点的“1+N”架构体系,加速推进智能驱动的新材料研制与应用,从而促进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也预示着相关仪器布局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总体建设方案》的部署,新材料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任务包括搭建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架构体系,建立中心主平台,统筹建门户、出标准、定规则,并负责建设相关硬件基础设施及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形成30个以上数据资源节点和30项以上材料大数据算法软件和工具。这些数据资源节点将分级管理,根据各资源节点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类和优化。此外,还将研究建立数据资源节点分级会员制度,以确保数据资源的有效汇聚和流通。

总体而言,新材料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将通过开放透明的运行管理机制,组织研究提出建设总体规划和阶段性实施计划,统筹协调推进。这将有助于加速推进智能驱动的新材料研制与应用,促进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来看详细报道:

为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新材料产业的技术支撑作用,支持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培育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全新发展模式,10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了《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总体建设方案》。该方案计划到2027年,搭建形成“1+N” 的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架构体系(1个中心主平台、N个数据资源节点),形成30个以上数据资源节点、30项以上材料大数据算法软件和工具、20种以上典型关键材料和产品的数据赋能应用示范。

根据方案内容,到2027年的目标包括:

·搭建“1+N”架构体系:建立一个中心主平台和多个数据资源节点,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形成30个以上数据资源节点:这些节点将覆盖不同领域和应用场景,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开发30项以上材料大数据算法软件和工具: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技术手段,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实现20种以上典型关键材料和产品的数据赋能应用示范:推动新材料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产业竞争力。

到2035年,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体系将全面建成并稳定运行,数据规模进入国际第一梯队。这意味着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数据积累和应用将达到世界 领先水平,为世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相关仪器布局方面,根据《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的要求,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性能计算与存储设备:为了支撑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需求,我们需要配备高性能的计算与存储设备。这些设备应具备高速运算能力、大容量存储空间以及稳定的运行性能,以满足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对数据处理的需求。

2. 先进的检测与分析仪器:为了获取准确可靠的材料数据,我们需要引进先进的检测与分析仪器。这些仪器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等特点,能够对材料的微观结构、成分、性能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3. 智能化的数据管理系统:为了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汇聚和流通,我们需要建立智能化的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等功能,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

4. 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为了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这包括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网络传输速度、优化网络拓扑结构等。

5. 专业的技术团队和支持服务:为了确保新材料大数据中心的顺利建设和运行,我们需要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并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这支团队应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和服务支持。

6. 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为了保持新材料大数据中心的领先地位和竞争力,我们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这包括跟踪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动产学研合作等。

7. 完善的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为了促进新材料大数据中心的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营,我们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措施。这包括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市场环境等。

总之,《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的发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按照方案要求积极推进相关仪器布局工作,为加速推进智能驱动的新材料研制与应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签:新材料大数据中心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个人[详细]
最近更新:2024-11-06 17:34:47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