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美国DeNovix公司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进入ZG

美国DeNovix公司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进入ZG

来源:倍辉科技有限公司      分类:商机 2013-07-23 17:01:00 554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科技颠覆传统美国DeNovix公司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DeNovix--Z伟大的团队 2011年,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的开创者们创立了新的美国DeNovix公司,意味着超微量检测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更高的水平。DeNovix的ding级团队对于超微量检测技术有着更深的理解,并开发出更强大的浓度检测技术。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他们继续着澎湃的激情,创造着新的传奇。 Charles Robertson 博士 现任Denovix公司首席技术董事。1998年,在杜邦工作的罗伯森 博士S次发明了超微量生物样品浓度检测技术,并成立Nanodrop公司。超微量技术随后风靡实验室,从此进入了便捷准确的超微量样品检测时代。 Fred Kielhorn先生 现任Denovix公司CEO。原Nanodrop公司CEO,带领公司团队研发出Z的三款超微量分光光度计。2007年,基尔霍恩先生运作Nanodrop公司加入美国热电公司。随后他开始进行更多新技术的研发及投入。 David Ash先生 现任Denovix公司产品应用经理,分子生物学家。2004年阿什先生加入nanodrop公司,任职产品应用科学家,2012年加入DeNovix公司,任职产品应用经理。在超微量技术及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DS-11/DS-11+超微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DS-11是一款真正为引领技术潮流而设计的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无论从每个细节,每个应用,DS-11都是一款无可挑剔的产品。DS-11融合了Zxin科技应用和Zxian极n的浓度检测技术 ,带给每一位研究人员全新的操作感受和审美理念,正如DS-11的设计初衷一样:Easy just got Easier--让简单变得更简单 Z牛的团队 **的技术 Z高的浓度检测能力 Z炫的操作系统
Zxian极n的光程检测技术 不同于传统的紫外-可见光方法仅依赖于一个吸光度值,DS-11采用Zxian极n的动态光程斜率光谱技术,利用多点数据(吸光度vs.路径长度)检测斜率值来定量样品浓度。
SmartPath斜率分光技术通过无可比拟的光程扫描性能,快速建立吸光度vs光程线性图线,通过图线斜率快速极ng确的测量样品浓度。斜率分光技术获得2008年R&D100创新大奖,是目前**的动态可变光程浓度检测技术,成为新的技术标准,应用于高端分光光度计产品。斜率分光技术可检测更高的浓度范围,无需稀释,无需基线校准。 SmartPath技术无需拉伸样品即可自动调节光程,避免样品柱坍塌问题,具备的核酸和蛋白检测功能
技术特点: 1.放下悬臂自动检测模式 2.多点数据技术,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3.具有目前Z高的浓度检测范围 4.极高的测量重复性,终生无需校准 5.Zxian端技术,无需基线校准,,也无需基线补偿 Z跨界的操作系统 DS-11包含专门定制的安卓操作系统,产品应用团队优化设计了每一个app的功能,保证研究人员的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化。
技术优势: 大触摸屏,多点触控,可任意拉伸或缩小界面。 App之间无需关闭即可互相切换 保存新的蛋白或染料类别,便于重新调用 无限增加检测方法数量 设置个性化密码保护 所有数据自动保存,方便输出 自动Wifi连接,并支持网络连接,便于数据输出 带3个USB接口,可连接打印机,扫描仪等 音频:内置扬声器
技术指标: 样品量 0.5 - 1 L 光程 0.5 mm (自动变程到 0.03 mm) 光源 长寿命脉冲氙闪灯 检测器 2048像素线性硅化 CCD阵列 波长范围 190-840 nm全光谱扫描 波长精度 1 nm 波长分辨率 1nm 吸光值极ng确度 0.001 AU 或优于 1% 吸光值范围 0.04 500 (等效于10mm光程) 核酸测量范围 2.0 - 25,000 ng/l dsDNA 蛋白测量范围 0.1 - 750 mg/ml BSA 因篇幅有限,详细的产品介绍,请联系我司北京总部或各办事处。 8月初,我们将举办新产品发布会,届时将有数台全新样机展示操作,并有技术人员详细讲解应用。欢迎有意向dai理商及用户参加。请致电我公司了解详情,我司将发送正式的发布会邀请函。 北京倍辉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6号铸成大厦1602 电话:010-51581369/89 邮箱:info@bio-sun.com.cn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13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