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 15 万以内,该选国产车还是合资车?
Q
预算 15 万以内,该选国产车还是合资车?
关于这个问题,先看看知乎网友的答案:
争论的核心点是,同价位下,相对国产车,合资车在技术和质量上,是否有明显优势?
作为一名汽车清洁度测试工程师(也是一名扫描电镜工程师),小编想从清洁度检测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Phenom ParticleX
01
a) 清洁度的起源
清洁度检验Z早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和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AIA)开始使用统一的清洁度标准。
2005 年德国汽车行业协会出版了 VDA19 标准,由于德国汽车工业的巨大影响力,该标准一经实施便成为全世界非常有用的文件。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吸收、借鉴 VDA19 标准基础上,于 2007 年发布了 ISO16232 系列清洁度检测标准,成为世界范围内政府层面主导的通用标准。
在中国市场,清洁度测试概念Z早由德系合资车企引入,在德系车企的推动下,汽车零部件清洁度测试在中国汽车行业有了飞跃的发展。
b) 清洁度的概念
清洁度是指零件、总成及整机等的特定部位被杂质污染的程度,且表示零件或产品清洗后在其表面残留的污物的量,用规定的方法从规定的特定部位采集到的杂质微粒的质量、大小和数量等特征参数来表征。
特定部位是指危及产品可靠性的特征部位,如汽车功能零部件,包括燃油系统、油路循环、制动系统、冷却循环系统、液压系统和导气系统等的组成部件。其中,液压部件及系统对颗粒物的存在尤其敏感。
污物的量包括种类、形状、尺寸、数量、质量等衡量指标,具体用何种指标取决于不同污物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程度和清洁度控制精度的要求。
02
目前常见的清洁度检测方法包括重量法、光镜检测法、扫描电镜 (SEM) +能谱仪 (EDS) 检测法。除此之外,VDA19 中还提到了激光、拉曼、红外、X 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分析方法。
a) 重量法
重量法是工业生产和试验中Z常用的清洁度测定方法。其测定原理是将一定数量的试样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清洗,然后将清洗的液体通过滤膜充分过滤,污物被收集在经过干燥的滤膜表面,将滤膜再次充分干燥,根据分析天平称出过滤清洗前后干燥的滤膜质量,计算其增加值即为试样品上的固体颗粒污染物的质量。
b) 光镜检测法
该方法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其基本原理是根据被检测的表面与污染物颗粒具有不同的光吸收或散射率。其测试方法是,将一定数量的零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清洗,将清洗液通过的滤膜充分过滤,污物被收集在滤膜表面,然后将滤膜干燥,用光学显微镜采集颗粒图像,按颗 粒尺寸和数量统计污物颗粒,并可以大致区分出金属、非金属、纤维三大类。
c) 电镜+能谱检测法
以上方法(重量法和光镜法)只能提供清洁部件上大颗粒灰尘和碎片的总体重量或形状信息,而不能确定污染物的确切种类(如 SiO2 和 Al2O3 等硬质颗粒),无法全面分析颗粒的污染源。
推出全自动汽车清洁度分析系统 ParticleX TC,采用电镜+能谱的方法,通过背散射成像的明暗衬度识别颗粒,能谱分析获得颗粒的成分信息,并通过软件系统全自动对各类特征颗粒进行快速识别、分析和分类统计。
该方法允许工程师看见微米尺寸的颗粒并确定其化学成分,从而判断出污染源。这是一种更精确的检测方法。
产品推荐
称重 | 全自动光镜 | 全自动电镜 | |
检测仪器类型 | |||
产品功能 | 总体重量 测量 | 形态及数量统计 | 形态、数量及分类统计 |
异物图像 | 无 | 模糊 | 清晰 |
数量统计 | 无 | 自动统计 | 自动统计 |
异物分类 | 无 | 金属、非金属、纤维 | SiO2,Al2O3 等详细信息 |
03
通过以上介绍,想必大家已经对汽车清洁度检测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那么,就清洁度检测而言,国内外主机厂是否有差异呢?
就小编个人对行业的了解,称重法和光镜法已在国内外主机厂得到了普遍应用。
而全自动电镜的方法,只在国外主机厂得到了推广,并建立了详细的检测标准(以下为几个主机厂和配件厂关于电镜检测的分类标准),尤其会关注 Al2O3、SiO2、玻璃、磨料等硬质颗粒物。由于中国汽车行业在零部件清洁度测试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国内主机厂目前尚未看到类似的相关标准。
? 大众清洁度标准
? 宝马清洁度标准
? 戴姆勒奔驰清洁度标准
? 德国马勒清洁度标准
总结以上标准:
颗粒种类 | 主要来源 | 危害等级 |
SiC | 磨料 | 高 |
Al2O3(刚玉) | 磨料 | 高 |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Copyright 2004-2025 yi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未经书面授权 , 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
|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