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方法对测量热喷涂层孔隙率的影响
100 多年来,热喷涂层以其多种形式而存在。热喷涂的原理非常简单——原料通常以粉末或金属丝的形式存在,对其进行加热使其部分或完全熔化,并以高速喷射向基材使得颗粒在撞击时发生变形,在此过程中,颗粒发生凝固并机械结合到基材表面。
这其中涂层孔隙率是描述涂层密度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金相法制备样品并进行孔隙率的测量。然而,长期以来的实践已经证实,在寻找合适的制备方法以及不同实验室间重复同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却并不相同。
Z近的一项“循环”实验证明了实验室之间的差异。
实验邀请了在金相制备和样品分析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作人员,但不同参与者之间测得的孔隙率值差异很大,任何实验室均可实现良好的结果可重复性。这意味着在多孔热喷涂层的制备和分析中,方法变化是导致误差的主要因素。
实验方法
我们对T800(HVOF)涂层和WC-Co(等离子喷涂)涂层进行了取样。基于ASTM E1920-03(2014)中推荐的方法I和II进行了实验,选择这些方法是因为它们代表了工业中Z常见的方法,也是普遍接受的制备标准。方法I是在短时间内使用一系列SiC纸,然后在Trident布上进行制备阶段,Z后使用胶体氧化硅在绒布上进行抛光。方法II仅采用一个SiC研磨步骤,然后在无绒毛抛光布上进行两次金刚石抛光,再用胶体氧化硅进行抛光。
切割和研磨的影响
金相法很难表征切割损伤对样品的影响,但目前公认建议精密切割机配合金刚石切割片的方法切割样品。在本实验中将先切割后镶嵌的样品与先镶嵌后切割(可在切割过程中保护涂层)的样品进行比较。两组样本均使用IsoMet高速精密切割机(图1)。
两组试样均采用方法II制备,并对孔隙率进行分析。然后重复步骤1六次(每次1分钟)重新研磨试样,以确保去除任何残余的切割损伤,然后和之前一样重复步骤2-4。之后再次分析样品的孔隙率。
图2显示了孔隙率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初步制备之后,先切割后镶嵌样品的孔隙率明显更高。在重新研磨和重复制备步骤后,该样品中测得的孔隙率明显下降。与之相反,先镶嵌后切割样品中测得的孔隙率在统计上保持相同。我们可从该图中得出以下结论:
1.切割前镶嵌样品可保护其免受损伤
2.可以通过充分研磨来去除切割产生的损伤,以获得相同的孔隙率结果
镶嵌材料的影响
本实验选取T800HVOF样品,均镶嵌在单个样品模具内,采用中心力加载,并使用方法I和方法II制备的样品组。
对于这两种较硬的材料,方法I不如方法II有效,尤其是在镶嵌树脂内加入陶瓷颗粒增强的样品中更为明显。由于陶瓷的磨削率较低,陶瓷对SiC具有钝化作用,研磨抛光过程中的去除率会大大降低。
完成测试后发现:
低粘度环氧树脂表现更好,丙烯酸镶嵌(SamplKwick)的结果较差。
制备方案
为了观察制备方法的直接效果,对WC-Co(等离子喷涂)涂层进行取样,遵循实践总结的Z佳建议,镶嵌两组样品,如下所示:
1.清洁/脱脂样品:用水冲洗样品,然后在乙醇中浸泡10分钟以吸收孔隙中的水分
2.彻底干燥。不要用裸露的皮肤接触样品,以免沾染油污
3.使用EpoThin树脂镶嵌样品并在SimpliVac中真空浸渍
4.在Isomet HS高速切割机上切割样品
5.以所需方向重新镶嵌切割样品
6.在中心力夹具中制备所有样品,以获得Z大的平整度和重现性
我们发现制备后的样品孔隙率与图2中所示的非常相似(对于先镶嵌后切割的样品)。在制备过程中,我们在每个阶段分析了样品的孔隙率,结果如下图6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在制备过程中,使用方法I的孔隙率水平几乎没有变化,样品制备阶段孔隙率的损伤没有被有效地去除。我们延长了制备流程中的每个阶段并定期检查孔隙率水平,直到每个阶段的测量值保持稳定。这有效地向我们展示了制备步骤的持续时间以及与之相关的损伤程度。在这个特定的样品中,9um步骤抛光后的孔隙率水平通常为12-15%。使用标准的ASTM方法并未有效减少这种情况,延长9μm/800grit步骤也未带来显著改变。然而,当我们延长3μm抛光步骤时,孔隙率明显下降。
然后我们在TexMet C布上添加1um抛光步骤并继续跟踪视孔隙率,直到保持稳定,然后按照表I和表II进行Z终抛光。图7显示了通过这种改良方法II进行制备的孔隙率分析,如表4所示。可以明显看出视孔隙率已大大降低。
此过程的图像如图8所示:
结论
按照严格的方法制备试样可能会产生高度可重复的结果,但也可能会产生可重复的错误结果。图2中的方法I和方法II比较证明了这一观点。使用表4中的改良方法可以观察到准确孔隙率水平。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切割、镶嵌及磨抛过程都影响着孔隙率的测量,需要根据每一个样品的具体情况,找到Z优的制备方法,从而得到后续孔隙率测量的准确值。标乐应用实验室与我们的客户携手合作,每年在我们的全 球应用实验室中开发出数百种独特、有效而可靠的制备方法。每一个解决方案均是个性化定制,从而确保制备解决方案具有优质的质量和高度的稳定性。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Tips! – 如何完美制备热喷涂涂层样品
- 热喷涂是一种表面强化技术,是将熔融状态的喷涂材料,通过高速气流使其雾化成微细熔滴或高温颗粒,高速喷射在经过处理的工件表面上,形成具有高硬度、耐磨、耐腐、耐热、抗氧化、隔热、防微波辐射等功能表面涂层
-
- 直播预告|电极引线延长线对EIS测量的影响
- 直播预告|电极引线延长线对EIS测量的影响
-
- 磺酰氯的制备方法的汇总
- 脂肪磺酰氯大部分是由相应的硫醇及其衍生物用氯磺化试剂(比如氯气)作用得来。因此,硫醇及其衍生物的引入是合成脂肪族磺酰氯的重要手段。硫类得衍生物有多种,包括硫脲,异硫氰酸酯,硫代乙酸酯,磺原酸酯等等。
-
- 重复性、台间差、非接触距离对分光测色仪测量结果的影响
- 本文介绍了重复性、台间差、非接触距离对分光测色仪测量结果的影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
- 重复性、台间差、非接触距离对分光测色仪测量结果的影响
- 本文介绍了重复性、台间差、非接触距离对分光测色仪测量结果的影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
- 蓝光对皮肤的影响
- 不光是蓝光,眩光测试仪看到其实可见光对皮肤而言,都是有非常多未知的影响。
-
- 科学家成功测量地球自转对量子纠缠影响 对仪器行业未来发展有何意义?
- 随着这一突破性成果的出现,仪器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技术挑战和需求。量子实验的复杂性和精确度要求极高的测试与测量设备,从而推动了高精度仪器的开发。
-
- 低相干干涉测量连续生产线上包装的膜层
- 包装是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冷冻食品。包装太薄或没有使用合适的材料可能会导致“冻伤”;另一方面,对食品的过度保护又会导致不必要的成本。
-
- 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 纳米粒子一般是指尺度在1-100nm的粒子。由于这种粒子具有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以及与普通粒子迥然不同的电学、热学和催化特性,
-
- 双电层对于动态光散射粒径测试结果的影响
- 本实验考察了不同NaCl浓度下200nm的聚苯乙烯球的粒径和Zeta电位随盐浓度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样品的双电层对于动态光散射检测颗粒的粒径结果具有贡献
-
- CIK细胞制备方法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 纯干货!
-
- 【AN】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方法
- 纳米混悬剂作为一种制剂技术,在开发水难溶性药物具有很大应用前景。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