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小角散射系列学术讲座(2020.11)

小角散射系列学术讲座(2020.11)

来源:安东帕(上海)商贸有限公司      分类:商机 2020-11-13 13:46:39 600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002-png.png


为了提高国内小角散射领域的测试和科研和实验水平,ZG晶体学会小角散射专业委员会特组织了高水平的知名专家为广大小角散射用户做系列学术讲座,同时也邀请了各个小角散射仪的厂家介绍他们的产品及应用。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这些系列讲座将采用线上模式开展。2020年11月19日下午14:00-16:00,将举办第二次线上学术讲座,主讲人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梁永日教授、ZG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储祥蔷教授和安东帕公司的李洋工程师。讲座将在腾讯会议上举办,会议号为413794588

    各位报告人的报告题目/摘要和个人介绍如下:

1. 梁永日教授(14:00-14:40)

报告题目:

SAXS技术在多相聚合物材料体系的微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报告摘要:

    多相聚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结构不同的聚合物分子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相互混合或键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多相聚合物体系主要包括接枝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互穿网络聚合物和共混物等。在多相聚合物体系中,不同组分的高分子链在热力学上互不相容,相互排斥和自相聚集形成多种形状的两相或多相形态结构。若多相聚合物体系中含有结晶组分,通常发生相分离与结晶;且相分离与结晶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ZZ的结构与形貌形成。如何定量表征多相聚合物体系的微观结构是理解该体系结构演变过程的关键,在制备高性能/功能多相聚合物材料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介绍时间分辨2DSAXS的实验技术和一维相关函数分析方法,ZD讨论SAXS技术在结晶/非晶聚合物共混体系、结晶/结晶嵌段共聚物、多嵌段共聚物体系的微观多相结构表征以及结构演变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个人简介:

梁永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硕导。梁永日教授从事多相聚合物体系的结晶和相分离、电活性聚合物材料和功能聚合物涂层材料等方面应用基础研究。2006年在韩国仁荷大学纤维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工作,2008年12月任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13-至今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任教授、硕导。现任上海光源衍射实验站(BL14B1)课题评审专家(2010-至今)、ZG仪表功能材料学会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专委会委员(2017-2022)、ZG化工学会专家(2015-2020)、延边大学客座教授(2018.12-2021.11)、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Frontiers in Chemistry 期刊审稿编委以及Macromolecules, Polymer,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等期刊的审稿人。曾获得过美国光学学会颁发的Williams F. Meggers奖 (2009年)、Polymer期刊的杰出审稿人奖 (2014年和2016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优秀ZG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论文指导奖和优秀班主任等。2015年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2019年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

2. 储祥蔷教授(14:40-15:20)

报告题目:

中子自旋回波技术及其应用

报告摘要:

      中子自旋回波(Neutron Spin Echo, NSE)技术是中子散射中技术难度ZG的一种探测物质动力学的手段。与其他中子散射技术测量的是中子在散射前后的能量/动量改变不同,NSE测量的是散射前后中子自旋的改变。其中使用磁场操控中子自旋方向的技术,类似于核磁共振自旋回波技术中利用脉冲的持续时间控制原子核的自旋方向,这就是 “中子自旋回波”名字的由来。目前国内的首台NSE谱仪正在ZG绵阳研究堆(CMRR)搭建,这将为ZG在此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本报告将介绍中子自旋回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传统的非弹模式NSE技术和用于测量物质结构的中子小角模式自旋回波(SESANS),并举例讨论其在各学科研究中的应用。

个人简介:

储祥蔷,ZG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2002和2005年分别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年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与工程系。2010-2012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散裂中子源(SNS)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2017年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物理系任助理教授,2017年升为终身副教授。2017年5月入选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同时入职中物院研究生院任研究员,教授,博导。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面上项目,ZG工程物理研究院ZD项目,以及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项目。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PNAS,JPCL,PRL等。现任ZG晶体学会小角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ZG物理学会女物理工作者委员会委员,Nature出版社Scientific Reports编委,并担任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多个期刊的审稿人,以及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澳大利亚中子散射ZX(ANSTO)、ZG散裂中子源的国际评审专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利用中子散射和X射线散射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软物质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以及生物分子和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

3. 李洋工程师(15:20-16:00)

报告题目:

小角X射线散射设备及联用技术

个人简介:

李洋,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先后供职于理学和安东帕公司,从事X射线衍射及散射相关工作6年。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13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