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耐电痕化蚀损600V测试仪
- 品牌:北京北广精仪
- 型号: BLD-600V
- 产地:北京 海淀区
- 供应商报价:¥20000
-
北京北广精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更新时间:2025-03-25 07:42:39
-
销售范围售全国
入驻年限第10年
营业执照已审核
- 同类产品聚合物绝缘材料的漏电起痕试验仪(88件)
立即扫码咨询
联系方式:400-855-8699转8003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在仪器网(www.yiqi.com)上看到的!
扫 码 分 享 -
为您推荐
产品特点
- 耐电痕化蚀损600V测试仪 IEC 60112(常规CTI测试,电压≤600 V)
详细介绍
耐电痕化蚀损600V测试仪电压等级高压场景(如输配电设备):选择高CTI(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 ≥600 V)材料,如 交联聚乙烯(XLPE)环氧树脂或 硅橡胶
低压场景(如PCB基材):可选用CTI ≥175 V的材料,如 FR-4环氧板、聚酰胺(PA),但需考虑长期污染环境下的稳定性。
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中交直流电压的切换需要结合测试目的、设备能力及标准要求进行综合调整。
以下是北广精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1. 理解测试背景与目的
高压漏电起痕漏电起痕(GBT6553-2024)(Tracking):指绝缘材料在电场和污染物(如湿气、导电尘埃)共同作用下,表面逐渐形成碳化导电通路的现象。测试目的是评估材料在高压下的绝缘耐久性。
交/直流差异:
交流(AC):电压周期性变化,导致材料表面放电更频繁,易产生局部电弧。
直流(DC):电压方向恒定,可能加速离子迁移,形成稳定漏电路径。
2. 切换交直流电压的关键步骤
(1)设备配置
测试设备要求:需具备交直流输出功能的高压电源(如可编程高压发生器),并配备漏电流监测模块。
电路切换:
手动切换:通过物理开关选择AC或DC输出(需断电操作)。
自动切换:使用可编程电源,通过软件控制输出模式(需确保设备支持无缝切换)。
(2)参数调整
电压等效性:需根据标准调整电压等级。例如:
IEC 60112标准(交流测试):通常使用100~600V AC。
直流等效测试:若标准未明确,需通过实验确定等效直流电压(可能需提高至1.2~1.4倍交流有效值)。
电流限制:设置过流保护阈值,防止材料击穿。
3)测试条件适配
-环境控制:保持温湿度恒定(如23℃/50% RH),避免干扰。
-污染物施加:按标准使用电解液(如NH₄Cl溶液),确保交/直流测试条件一致。
3. 遵循测试标准
-常见标准:
IEC 60112:规定交流电压下的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TI)测试。
ASTM D3638:可能涉及直流测试(需查阅具体版本)。
标准选择:若需对比材料在交直流下的性能,需制定等效测试方案(如相同能量等级)。
4. 安全与操作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
-测试前确保设备接地,穿戴绝缘装备。
-直流测试时需注意残余电荷释放(使用放电棒)。
数据记录:
- 记录电压类型、失效时间、漏电流曲线等关键参数。
耐电痕化蚀损600V测试仪
电压等级
高压场景(如输配电设备):选择高CTI(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 ≥600 V)材料,如 交联聚乙烯(XLPE)环氧树脂或 硅橡胶
低压场景(如PCB基材):可选用CTI ≥175 V的材料,如 FR-4环氧板、聚酰胺(PA),但需考虑长期污染环境下的稳定性。
5. 实际应用案例
场景1:研发新材料
需分别在交直流下测试,分析材料抗起痕性能的极化效应。
-场景2:认证测试
根据产品应用环境选择电压类型(如直流设备优先DC测试)。
-常见问题解答
- Q:交直流电压能否直接等值替换?
A:不能。需考虑有效值、材料响应差异,建议通过预实验确定等效电压。
-Q:切换时是否需更改电极配置?
A:通常无需更改,但需清洁电极以避免交/直流残留影响。
1. 铂(Pt)及铂铱合金(Pt-Ir)
特性:高熔点(铂约1770°C)、化学惰性、抗氧化性强,几乎无损耗。
适用性:尤其适合600V及更高电压的长期测试,是IEC 60112等标准推荐的电极材料。
优势:稳定性高,确保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缺点:成本较高,但长期使用性价比优。
2. 不锈钢(如304或316L)特性:耐腐蚀、成本低,但导电性和耐电弧性不如铂。
适用性:可用于低电压或预算有限的测试,600V下可能因氧化或损耗影响精度。
注意事项:需定期更换电极,避免因材料退化导致数据偏差。
3. 钨(W)
特性:超高熔点(3422°C)、硬度高,耐电弧性。
适用性:极端高压或高频电弧测试场景,但加工难度大,成本高。
应用局限:非标准测试常用,多用于特殊研究需求。
4. 银(Ag)或镀银材料
特性:导电性佳,但易氧化,长期稳定性差。
适用性:短期测试或低污染环境,需频繁维护。
高压限制:600V下氧化加速,可能影响性能。
5. 石墨
特性:耐高温、导电性好,但机械强度低,易磨损。
适用性:特定腐蚀性环境测试,需注意更换频率。
标准参考与建议
IEC 60112:明确推荐铂电极,因其在高压下的可靠性。
UL标准:可能允许不锈钢,但需验证其适用性。
实践建议:优先选用铂或铂铱合金以确保测试准确性,尤其在600V高压下。若预算受限,不锈钢可作为替代,但需加强电极维护和校准。
结论
600V漏电起痕测试中,铂或铂铱合金是优选择,兼顾性能与标准符合性。其他材料(如不锈钢、钨)可在特定条件下使用,但需权衡成本、维护及数据可靠性。建议严格遵循测试标准(如IEC 60112)并定期校验电极状态,以确保测试有效性。
相比电痕化指数comparativetrackingindex;CTI
五个试样经受50滴液滴期间未电痕化失效和不发生持续燃烧时的大电压值(以V表示),还包括
100滴液滴试验时关于材料性能叙述。
注1:在任何较低的试验电压条件下,不发生电痕化失效和持续燃烧。
注2:CTI判断标准可要求关于蚀损程度的描述。
注3:在试验时,允许材料非持续燃烧不导致失效,但是除非考虑其他因素更为重要,否则材料发光不燃烧是因
素,参见附录A。
注4:某些材料可以承受较高的试验电压,但在较低的试验电压下反而会发生失效参见11.2。
3.6
持续燃烧 persistant flame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4207--2012《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与
GB/T 4207-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材料成分和表面状况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描述"(见第1章);GB/T 4207--2022/TEC 60112,2020
本文件由全国电气绝缘材料与绝缘系统评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0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太湖电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钰明
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荣泰科技企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
有限公司、江苏中车电机有限公司、安徽威能电机有限公司、中车水济电机有限公司、广东明阳电气股份
有限公司、江苏中天伯乐达变压器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
司、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器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热缩有限公司,桂林电器
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理工大学、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康晋电气股份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昊、刘亚丽、李杰霞,施文磊、朱永明、郑敏敏,张润川,何明鹏、邵平安、
李培新、耿涛、郭献清、封春波,鲍启伟、夏喜明、管兆杰、沈秀晴、黄海琴,夏宇、沈茂雄、高俊国、郭宁。
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交流电压下使用的设
备元件和盘状材料。
本文件提供了按照要求测定电蚀损的程序。
注1,耐电痕化指数的测量可作为材料的验收标准,也可作为对材料及零部件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相比电痕化指数主要可用作材料的基本特性表征和性能比较的参数。
本文件适用于评定材料的成分和表面特性。材料的成分和表面状况都直接影响评定的结果,因此
在选用合适的材料前应考虑其成分和表面状况的影响。
本文件测试结果不能直接用于评估电气设备的安全爬电距离。
注2:本文件符合IEC60664-1。
注3,通过本试验,可以鉴别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电气设备上的材料耐电痕化性能优劣,若需评定户外使用材料的
性能,则可采用更严酷的长期试验,采用较高电压和尺寸更大的试样(见IEC60587的斜板试验),其他试验方
法(如斜板法)可与本文件给出的澳定试验的材料排列顺序不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ISO4287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和表面结构参数
注。GB/T3505-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ISO 4287。
1997,IDT),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ISO和IEC维护的用于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地址如下,电痕化tracking在电应力和电解杂质的联合作用下,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和/或内部逐步形成导电通道的现象,电痕化失效tracking failure
导体间的绝缘部分由于电痕化引起绝缘失效。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4年发布为GB/T 4207-19841
-2003 年次修订:
--2012年第二次修订:
一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b)增加了“ISO4287”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e)
删除了“GB/T 17037.1-1997.GB/T 17037.3-2003、IEC 104.1SO 293;1986和ISO 295:
1991"五个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012年版的第2章);
d
更改了“电痕化失效”术语定义的注释(见3.2,2012年版的 3.2);
e)
更改了“相比电痕化指数”术语定义的注释,并增加了注1和注4的内容(见3.5,2012年版的
3.5);
D增加了“去离子水”术语和定义(见3.8);
g)更改了“原理"注释的内容(见第4章,2012年版的第4章);
h)更改了“试样”中试样加工工艺可参考的文件,增加了注6和注7的技术内容(见第5章,
2012年版的第5章);
i)更改了“环境条件”中环境温度的界定,由“23℃±5 ℃”改为“(23±2)℃”,并增加了开始测试
时间的要求(见6.1,见2012年版的6.1);
j)更改了“溶液 A”的描述,删除了配置溶液用去离子水电导率的要求,增加了注2(见7.3.
2012年版的7.3);
k)更改了“溶液 B”的描述,改为“见附录B”(见7.3,2012年版的7.3);
1增加了溶液C的成分和配比要求,电阻率要求和表面张力要求(见7.3.2012年版的7.3);
m)更改了“滴液装置”的技术内容,增加了滴液之间的目标时间的要求,增加了“注2”内容(见7.4,
2012年版的7.4);
n)增加了“条件处理室”的技术内容(见7.7);
o)删除了“规定的数量试样要求"(2012年版的10.1);
p)更改了“耐电痕化指数试验结果报告”的描述(见10.2,2012年版的10.2);
g)更改了“概述”测定相比电痕化指数的要求,删除了注1和注2(见11.1,2012年版的11.1);
t)增加了“筛选试验”(见11.2);
s)更改了“100滴液滴测量”中的注1的技术内容(见11.4.2012年版的11.2);
t)更改了“附录B”的技术内容,将“溶液B”改为推荐使用“溶液 C”,在“溶液B”的技术内容中删
除了去离子水的电导率要求,增加了"可使用溶液B代替溶液C,以实现试验结果的兼容性"的
内容描述(见附录B,2012年版的7.3);
u)更改了“电极材料选择”的内容(见附录C,2012年版的附录B)。
本文件等同采用IEC 60112:2020(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做了下列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一一由于原文中编辑性错误,将6.1中的“(23±5)℃”修改为“(23±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超过2s的燃烧。
3.7
耐电痕化指数prooftrackingindex;PTI
五个试样经受50滴液滴期间未电痕化失效和不发生持续火焰所对应的耐电压数值,以V表示。
注:在试验时,允许材料发生非持续火焰不导致失效,但是除非考虑其他因素更为重要,否则材料发光不燃烧是首
选因素,参见附录A。
3.8
去离子水de-ionizedwater
符合ISO 3696中的3级标准或同等品质分析性的实验室用水。
可使用表面非常平坦的试样,其面积足够大,确保试验期间液体不会从测试电极之间流走。
注1:尽管可采用更小的尺寸,但推荐平面尺寸应不小于20mmX20mm,以减少电解液流出试样边缘损失,只要电解液
不损失,也可采用尺寸为15mmx15mm的试样,例如ISO3167中规定的多用途试样。
注2:通常情况下,每次试验采用独立的试样。如果要在同一试样上进行多次测试,测试点之间的距离宜足够远,避
免测试点产生的闪光或烟雾及腐蚀后的产物不会污染或影响其他待测区域。
试样的厚度应不小于3mm,可多个试样叠加以获得至少3mm的厚度。
注3:小于3mm厚的试样与较厚试样上得到CTI值不具可比性,因为大量热量通过薄试样散发到玻璃支撑件上,因此,
可叠加试样获得满足试验的试样厚度。
除非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否则试样表面应均匀光滑并且无缺陷,如无擦伤、瑕疵、杂质等。如无
法保证上述要求,则应将试样表面情况说明与试验结果一起报告。因为试样表面某种特性可能增加试验
结果的分散性。
对于在产品部件上的试验,在无法从部件上切割出合适的试样情况下,可在相同绝缘材料模压成型
的试样上截取合适的试样用于试验。在此情况下,应确保部件和截取的试样均通过相同的制造工艺生产,
并在尽可能使其具有相同的表面特征。如终制造工艺的细节未知,则可参考ISO 293、ISO 294-1、ISO
294-3以及ISO 295中规定的制备方法。
注4:在测定PTI和CTI的试验中,使用不同制造条件/工艺制备的试样,可能会导致表现出不同的性能水平。
注5:在测定PTI和CTI的试验中,使用不同流向模压成型的试样,也可能导致表现出不同的性能水平。
在特殊情况下,为使试样表面平滑,可对试样进行打磨。若打磨试样,则表面纹理应符合ISO 4278
的规定(例如Rz的值)并且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见10.2和11.5)。
注6:任何打磨会损坏试样,在此情况下,通过打磨制成的材料表面与试样原本的表面所测得的耐电痕化值可能更高或更低。
电极的方向与材料的特性有关,测量应沿着和正交特性方向进行。除非另有规定,应报告测得CTI较
低的那个方向。
注7:当材料具有疏水性表面时,通常使用具有腐蚀性的电解液,例如溶液C。漏电起痕试验仪是 IEC60695 : 2003 《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标准规定的仿真试验项目;同时满足GB 4943.1-2011,IEC60950-1:2005Clause 2.10.4.2条款、IEC60112-2009 、GB4207、GB4706.1试验要求。漏电起痕试验是在固体绝缘材料表面上,在规定尺寸 (2mm×5mm) 的铂电极之间,施加某一电压并定时 (30s) 定高度 (35mm) 滴下规定液滴体积的污染液体 (0.1%NH 4 CL) ,用以评价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的耐受能力,测定其相比电痕化指数 (CT1) 和耐电痕化指数 (PT1) 。 耐电痕化指数试验仪适用于照明设备、低压电器、家用电器、机床电器、电机、电动工具、电子仪器、电工仪表、信息技术设备的研究、生产和质检部门,也适用于绝缘材料、工程塑料、电气连接件、辅件行业。GB/T4207-2003/IEC60112:1979
可变电阻器应能调节两电极间的短路电流到1.0 A+0.1 A,且在此电流下,在电压表上指示的电
压下降值应不超过10%。
在试验电路中,过电流继电器应在0.或更大的电流持续2s时动作。
5.3 滴液装置
在两电极之间的试样表面应被所滴的试验溶液润湿,溶液滴落的时间间隔为30s+5s液滴应从30mm~40mm的高度滴到两电极间试样表面的。液滴大小应为(20+)mm。每次试验前,要擦
净滴针或其他滴液管流出口,并让他流出足够的液滴以保证使用的是正确浓度的溶液。
注1:在各次试验之间留存在针头里的溶液,由于蒸发会使溶液的浓度增加。根据试验延迟时间的不同,让溶液先
流出大约5滴~20滴,通常能去掉浓度太大的液体。
注2:为了确定液滴的大小,应该核对1cm’的液体流出的液滴数应在44滴到50滴之间,并定期检查液滴大小。
注3:可以采用外径0.9mm~11mm、针尖直切的皮下注射针头来傲滴液装置。
注4: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溶液滴落时间间隔偏差±5s太大,将影响试验结果,这时可改为偏差士1s。
5.4 试验溶液
溶液A:(01+0.002)%质量分数的氯化铵(NHCI)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其溶液在23℃
士1℃时的电阻率是395Ω·cm士5Ω·cm。
溶液B:(0.1±0.002)%质量分数的氯化铵(NHCI)和(0.50.002%质量分数的烷基萘-磺酸钠
盐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其溶液在23℃土1℃时的电阻率是170Ω·cm士5Ω·cm。
优先采用溶液A。
如果需要侵蚀性更强的污染物,则应使用溶液B。如用溶液B,则在CTI和PTI值后加一个字母
“M”(例如CTI250M)。
如果采用了溶液A和溶液B以外的其他溶液,则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其结果不能成为CTI
或PTI。
注:电痕化随溶液电阻率的减小而加速,且也受试验溶液的化学性质所影响。考虑因素清单
A.1 考虑因素清单
本文件规定的方法被采用,但在某些产品领域下列因素为可选择方案:
a)表面粗糙的试样是否可通过机加工的方式使试样表面光滑平整,如抛光(第5章);
b) 试样表面状态(6.2),清洗或其他方法;维持清洗后的表面状态(6.2);采用溶液类型[溶液A或溶液B或溶液C(7.3)]是否描述在两次试验期间清洗设备方法的特殊说明(第8章);若为非均匀材料,除非另有规定,通常报告较低值方向上得出的试验结果(8.1);电痕化试验中所使用的试样数量,通常为五个,也可选择其他数量(10.2);电痕化试验电压(10.2);电痕化试验是否包括100滴滴液试验的小试验电压;是否要求测量蚀损深度,若需要,则规定界限值(第 9 章);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将燃烧作为判定标准,对于不宜将燃烧作为判定标准的材料,宜采用其他试验方法。CB/T4207-2022/1EC 60112:2020
试验前,若有需要,对电极进行冷却处理,确保其温度不足以对试样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确保不产生直观的污染,通过标准试验与试验前的测量确保所采用溶液符合电导率要求。
注1:由于以往试验导致澳定设备中的残留物可能会污染擦液,以及溶液蒸发会增加其浓度,两者可使得结果比真
实值偏低。在此情况下,试验前能机械地和/或用磨剂浦洗澜定设备,内部也用相同的溶剂清洗,用10滴一20
滴冲洗,通常重去掉浓度较大的液体。
如有争议,电极和滴定装置清洁程序应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将试样水平放置在支撑台上,测试面朝上。调整试样的相对高度和电极装置,使电极置于试样上
方,并定位校准电极间距为(4.0±0.13mm,确保整个电极横刃与试样表面按要求的压力接触,压力均
匀分布在整个刃宽度上。
注2:为便于日视检查,能在电极后放置一光源,
试样的方向宣确保液滴保留在两电极之间。
调节试验电压到要求值,电压值应为25V的整数倍,并调整电路参数,使短路电流在允许的公差范
围内
8.3试验程序
启动滴液装置,使液漓滴落在试样表面,保持试验进行,直到发生以下情况之一,则停止试验;
a)过电流装置动作1
b)发生持续燃烧
e)第50(100)滴液滴滴落后经过至少25s,无a)或 b)情况发生。
建。若不要求测定电蚀损,可在任何50滴试验前进行300滴试验。
试验结束后,排出试验箱内有毒气体,取出试样。
9电蚀损的测定
按要求,50滴液滴试验结束后,应清除掉粘在未失效试样表面的任何碎屑或松散附着的分解物,然
后将试样放在带有深度计的平台上。应使用半球端部直径为1.0mm的探针测量每个试样的大电蚀
损深度,以毫米表示,精度为0.1mm,测量五次,结果取大值。
电蚀损深度小于1mm时,应以*<lmm”表示,
按第10章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应在规定的电压下对经受50滴液滴试验的试样进行电蚀损深度
测量。
按第 11章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应在大电压下对经受50滴液滴试验的五个试样进行电蚀损深度
测量。
10测量耐电瘤化指数(PTD
10.1程序
在材料标准,电气设备规范或其他标准中,如仅需进行耐电痕试验,应按照第8章的规定进行50消
液滴试验,但试验仅在某个规定电压下进行。
由空气电弧导致的过电流装置动作,不是电瘤化失效。
至少测试五个试样。若其中一个在特定的试验电压下失效,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可对一组新的五个
试样进行试验,如果十个试样中只有一个失效,则结果为“通过”。
试样数量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或按照产品标准确定。
耐电痕试验电压应为25V的整数倍。GB/T4207-2022/IEC 60112,2020
10.2报告
报告应包含以下信息,
a)被测材料的名称和任何条件处理。
b)试样厚度和用于获得规定厚度的叠层数。
c试样未测试的原始表面特性,
1任何清洁过程情况:
2)任何机加工情况,如抛光;
3)任何试样表面涂漆情况。
d试验前的表面状态,如表而缺陷,如划痕、污物、杂质等。
e)
电极和滴管的清洁程序。
D如果试验不是在无通风的空间进行,记录大概的空气流速。
g)用来校正电极的任何已知材料特性。
h)不要求测定电蚀损程度时,按照如下方式耐电痕化指数试验报告结果。
●说明使用的溶液类型(溶液B或溶液C),在规定的电压下试验通过或失效。
注1,例如溶液A.PT1175为通过或失效,溶液B,PT1225M为通过或失效,溶液C,PTI175C为通过或失数。
如果要求测定电性损程度时,应按如下方式报告结果,
●说明使用的溶液类型(溶液B或溶液以及大的电蚀很深度,在规定的电压下试验通过
或失效。
注2:例如溶液A:PTI250-3为通过或失败。溶液B,PT1375M-3为通过或失效-溶液C,PT1250C-3为通过或失效。
如果试样发生燃烧,无法报告电蚀损程度,则应在报告中说明。
如果在试样上形成穿孔,则应报告孔的信息及深度(试样厚度)。
如果由于产生电弧导致试验无效,则应报告。
11测量相比电痕化指数(CTD)
11.1概述
测定相比电痕化指数,需测量连续五个试样通过50滴试验的大电压值,然后在低于该电压值
25V的电压下对五个试样进行100滴试验,若试验未通过,则应确定100滴试验的大电压值。
如果五个试样中有一个在某试验电压下失效,则可重新试验另一组五个试样,如果十个试样中只有
一个失效,则可继续进行下一个更高电压的试验。
11.2筛选试验
如果材料性能未知,应至少对三个试样在大电压300V下进行50滴试验的筛选试验,如果材料
能承受初始试验而未发生电痕化失效,也未持续燃侥,则始终使用三个试样,每次增加100V电压继续
进行试验,直到发生电痕化失散或持续燃烧,然后将试验电压降低50V进行试验,后将试验电压升高
或降低25V,以确定用于相比电痕化指数的大试验电压,
如果材料在初始试验电压下失效,则将试验电压降低100V,以上述相同的程序确定相比电痕化指GB/T4207-2022/IEC60112:2020
11.3测量经受50满液滴的大电压
按照筛选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试验电压对新的试样或在不同位置进行试验,在第50滴液滴后至
少25。内确定试样是否经受住该试验电压强度。
如果试样上发生空气电弧而导致过电流装置动作,则试验无效,在清洗装置后,按第8章程序,用
新的试样或在不同位置以相同电压重复进行试验,如同样情况发生,在更低的电压下再次重复试验,直
到产生有效的电瘤化失效或通过。报告试验的详细信息见11.5。
注1,因为某些材料可能无法实现有效的电瘤化失数,所目不可能确定材料的CT1值,较为典塑的观象是试验直接
从某一可耐受的电压下提升到下一步的高电压时会出现空气电弧。
如果试样表面产生大电流而使过电流装置动作或发生持续燃烧,则该试样在此电压下失效。清洁
装置后,按照第8章规定的程序,使用较低的试验电压在新的试样或位置上重复进行试验。
如果上述情况均未发生,且在第50滴液滴后经过至少25s仍未发生过电流装置动作,则表明该试
验有效,可以认为试验通过。
如果试验过程中试样上没有形成孔,在较高的电压下对新的试样或在不同位置重复进行试验,直到
确定大电压为止。此电压下的前五次试验中,每次试验在第50滴液滴后经过至少2指。未发生任何
失效。请洁装置后,按照第8章程序进行试验,可使用五个单独的试样或在同一试样上五个不同的位报告应包含以下信息。
a)被测材料的名称和任何条件处理。
b)试样厚度和用于获得规定厚度的叠层数。
e)试样未测试时原始表面特性,
1)任何清洗程序;
2)任何机加工程序,如抛光;
3)任何试样表面涂漆情况。
d试验前的表面状态,如划痕、污物、杂质等。
e)
电极和滴管的清洗程序。
如果试验不在无通风的空间进行,则应包括大概的空气流速。
通过以上步骤,可实现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中交直流电压的安全、准确切换,确保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实际操作中需严格遵循设备手册及标准规范。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