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尼龙粘度(HTPA)的测试方法
高温尼龙(HTPA)材料是指可长期在 150℃以上温度环境服役的尼龙工程塑料。其除了具有普通尼龙品种的优异性能外,还具有突出的耐热性能,特别是在高温下仍具有高钢性与高强度以及尺寸精度和稳定性。同时在使用上,HTPA也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可以采用传统的注塑机和模具进行成型加工,这使得高温尼龙(HTPA)材料 在汽车、电子电气、机械工程等领域都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温尼龙(HTPA)材料,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参照GB/T 12006.1 聚酰胺标准来测量高温尼龙(HTPA)的相对黏度,为研发及生产提供更精准的实验数值参照。
以杭州卓祥科技有限公司的AVM系列全自动乌氏粘度仪、MSB系列多位溶样块、ZPQ智能配液器一整套黏度测试设备为例。
实验流程:
1. 智能配液过程
使用ZPQ智能配液器进行配液,点击配液功能后,直接输入浓度和质量(可通过连接天平直接获取),可直接计算出所需要的目标体积进行移液并且精度可达0.1%。可避免因手动配液方法导致的精度差、效率低及数据误差等问题。
ZPQ智能配液器还具有密度计算功能,移取液体体积后,输入质量(可与天平通讯,直接获取),即可自动计算出密度值。
2. 溶样过程
MSB系列多位溶样块,采用金属浴的方式进行加热溶样并具有自动搅拌功能,同时Z多可容纳15个样品。溶样效率快、转速可调、溶样时间可调、溶样温度可调、溶样温度Z高可达180℃。
3. 测试过程
AVM系列全自动乌氏粘度仪可实现全自动进样、全自动测量,全程无需人员看管。并且采用的智能红外光电传感器,保证测量时间可到毫秒级,可有效确保实验数据的精度,避免人工实验导致误差,Z多可以实验连续测试24个样品。
4. 测试结果:
AVM系列全自动乌氏粘度仪连接电脑端,得出结果可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并有数据储存、多样化黏度分析报表和外推分析等多种功能。
5. 粘度管清洗干燥过程:
仪器自动排废液、清洗并干燥粘度管,粘度管无需从浴槽中取出,粘度管不易损坏,减少耗材成本支出。清洗模式可多种选择,同时具有废液分类收集功能,减少废液回收成本及避免因多种废液混合导致的风险。
AVM系列全自动乌氏粘度仪,无需手动进样、无需手动测量、无需手动清洗、无需人员看管,更高效、更稳定、更经济、更安全。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乌氏粘度计 VS. 其他粘度测试方法:区别与优势
- 从食品行业到化工领域,精确的粘度测量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市场上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乌氏粘度计,每种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各不相同,选择合适的型号成为了许多行业的挑战。本文将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乌氏粘度计的特点与适用情况,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并做出科学的选择。
-
- 快速粘度分析仪的测试原理
- 本文将深入探讨快速粘度分析仪的测试原理,帮助您了解这一仪器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提高测试效率,并确保准确的测量结果,从而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
- 解决方案 | 软糖糖浆粘度测试
- 很多软糖研发与生产工艺人员会对糖浆粘度进行测量,而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粘度测量。IKA 为您准备了粘度测量的解决方案!
-
- 折光应用 | 3秒测定尼龙6和尼龙66浓度
- 折光应用 | 3秒测定尼龙6和尼龙66浓度
-
- 三思纵横高温电子万能试验机:金属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的先锋
- ?三思纵横高温电子万能试验机:金属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的先锋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 E4438C 供应 Agilent E4438C
- Agilent E4438C 信号发生器 供应
- 供应 Agilent N9310A 信号发生器
- Agilent N9010A 信号分析仪 供应
- 应用指南|铌元素如何影响钢铁性能?科学家揭秘相变中的“微观路障”
- 360°无死角!Ladybug6全景相机实力解析
- 精准监测,高效掌控 | 赛默飞Prima系列质谱仪助力生物发酵与细胞培养过程优化
- Lake Shore创新发布SMU源测量模块!集交直流与锁相检测于一体,攻克纳米级与超低温表征难题
- 客户成就 |Nature:嫦娥六号玄武岩揭示月幔水含量具有二分性
- 顶刊速递 《Nature》最新研究集锦,看我们的用户如何引领电镜科技
作者榜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