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orCam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应用案例——茶叶品种品质检测
FluorCam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应用案例——茶叶品种品质检测
茶叶起源于中国,时今日依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使用FluorCam多光谱荧光成像系统对茶叶植株的光合特性与抗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等单位都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详细内容可参见叶绿素荧光成像应用于茶树育种与生理分析。
茶多酚是决定茶叶色、香、味及功效的主要成分,占茶叶干重的20%~30%。同时,茶多酚属于多酚类物质,也是茶叶中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因此,FluorCam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非常适用于茶叶品种品质检测。
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EcoTech生态实验室使用FluorCam开放式多光谱荧光成像系统对绿茶、花茶、黑茶、乌龙茶、红茶共5种茶叶样品进行了多光谱荧光成像和叶绿素荧光成像分析。其中绿茶属于不发酵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红茶、黑茶属于全发酵茶。花茶为绿茶中加入茉莉花,可以视为另一种绿茶样品。
左图:5种茶叶样品彩色图;中图:F440荧光成像图;右图:F520荧光成像图
从测试结果可见,F440和F520尤其是F520随着样品发酵程度提高而逐渐降低。这是由于茶多酚会在发酵过程中逐渐氧化。因此茶多酚在绿茶中含量ZG,红茶ZD。由于茶多酚中尤以儿茶素含量ZG,占茶多酚的60%-80%。因此推断F520可能是儿茶素的主要特异荧光。黑茶茶多酚含量高于红茶,猜测可能原因为:1.黑茶生产使用成熟度较高的黑毛茶,原料本身的茶多酚含量可能就较高;2.测试样品选用的安化黑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益生菌——冠突散囊菌,可能是菌本身含有较高次生代谢物质。
左图:F440/F520成像图;右图:基于F440/F520的色彩分组图
F440和F520虽然并称蓝绿荧光,但不同的次生代谢物主要的荧光波峰还是有差异的。因此F440/F520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其次生代谢物的组成,从而区分不同茶叶类型。通过色彩分组显示可以直观发现绿茶和花茶为一组、乌龙茶为一组、红茶和黑茶为一组,表明其可以用于茶叶类型的高通量快速分类与鉴定。
左图:F690荧光成像图;中图:F740荧光成像图;右图:Fv/Fm叶绿素荧光成像图
绿茶和花茶的F690、F740荧光远高于其他三种茶叶样品,说明绿茶和花茶的加工工艺保留了相当含量的叶绿素。而通过叶绿素荧光成像分析发现5种样品ZD光化学效率Fv/Fm均低于0.1,说明即使是绿茶中保留的叶绿素也是不具备光合活性的,所有茶叶样品的光合生理功能均处于失活状态。
从实验结果来看,同时具备多光谱荧光成像和叶绿素荧光成像功能的FluorCam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非常适用于茶叶的相关研究。对于茶树活体植株来说,主要用于光合特性、抗逆生理、优良品种选育、表型分析等研究和茶多酚含量快速检测。加工处理后的茶叶样品则可以进行茶多酚含量快速检测、品质鉴定、品种筛选、工艺优化等检测与研究工作。
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提供茶叶研究全面技术方案:
lFluorPen、FluorCam叶绿素荧光/多光谱荧光技术
lSL3500、FytoScope智能LED光源与生长箱
lSpectraPen/PolyPen、Specim高光谱测量技术
lThermo-RGB红外热成像技术
lPlantScreen植物高通量表型成像分析平台
lEcoDrone无人机遥感技术方案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国内用户应用案例
- DNA复制和RNA转录的基于相同的基因组模板,因此会出现基因转录的方向与复制叉的方向相对的情况,即转录-复制冲突(TRCs),TRCs会诱导形成R-loops并引起基因组不稳定,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植物
-
- 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助力油菜健康检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 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助力油菜健康检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油菜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健康状况受到广泛关注。近几年,西班牙的Mónica Pineda
-
- 易科泰叶绿素荧光与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应用案例——土壤-植物互作
- 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包括土壤对植物生存、生长和繁殖所施加的广泛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效应,以及植物对土壤形成、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生物群活动的相互作用。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