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对水产养殖水质的影响,你知道多少?
pH值(即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在养殖水体中,pH值直观地反映着水质的变化,比如藻类的活力、二氧化碳的存在状态等,都可以通过pH值的大小和日变化量来推断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判断PH值的意义
如果养鱼水体pH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污染,就可以判断这个水体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二氧化碳偏高和溶氧量不足,同时也可以判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者养殖生物密度过大或微生物代谢受到限制,整个物质代谢系统代谢缓慢。如果pH值过高,也可能是硬度不够,以及植物繁殖过于旺盛,光合作用过强或者池中腐殖质不足。
PH值从多个方面影响着水产养殖生产
养殖水产生物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5—9,而适宜的范围为弱碱性,即pH值在7~8.5之间。pH值超出一定范围高限为9.5—10、低限为4~5会直接造成养殖水生生物的死亡。
pH值虽在安全范围内,但当超出适范围时也会影响鱼类的生命活动,从而影响到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实践证明鱼在酸性条件下,水体中鱼类对传染性鱼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并不缺氧),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
水体中PH值异常的原因
1、pH值偏高或过高的原因:
① 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高。
② 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到下午5点钟左右,pH值往往会升到9.5以上。
③ 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体pH值偏高。
2、pH值偏低或过低的原因:
养殖时间较长的池水透明度高(因为藻类减少而透明度高),光合作用不强,pH值偏低,甚至中午还达不到7.50,受酸性物质污染的水体pH值也会偏高。
PH值出现异常的危害
1、PH值过高的危害性:
水体呈碱性,—般pH值大于9,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此时鱼类受刺激后狂游乱窜,体表产生大量黏液:鳃盖腐蚀损伤、鳃部有大量的分泌物。
特别是养殖早期PH过高,pH值也是影响虾生长的重要指标,在养殖早期,特别是放苗的时候,pH值若太高,则放入塘的虾苗就会蜕壳十分困难或蜕不了壳,影响虾苗的正常生长速度。
2、pH值偏低或过低的危害性:
水体呈酸性,—般pH值小于6,水体中有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鱼类体色明显发白,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
在养殖中后期,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高位池,由于有机物的含量较高,水中的藻类老化较严重,pH值若太低,则虾蜕壳的时间会延长,蜕壳后,新壳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恢复的时间越长,虾就越危险,偷死就会在这段时间发生,哪个虾大就死哪一个。再说在这种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易出现低氧或缺氧的情况,软壳的虾在这个时候容易被细菌病毒攻击而出现各种疾病。
如何检测PH值呢,要注意什么
哈维森笔式PH100、便携式PH200检测仪可快速准确测定池塘的PH值,帮助您及时做出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监控,保证水质安全。
由于养殖水体是由浮游生物、细菌、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养殖对象等组成的整体,生命活动时刻在进行,水质指标也跟着在变化。正常水体的pH值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早上水体pH值低,随着光照的加强,pH值会随着光合作用的增加而上升(光合作用消耗了水中二氧化碳,造成PH上升),直到下午才开始下降,到次日早晨pH值达到(夜间水中植物呼吸作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从而降低了水中PH)。
通常我们测量pH值时要注意两点,,要定时测量,每天需测量两次,早晨6-7点和下午3-4点各测量一次,并作好记录。两次测量的pH值存在一定的差值,它体现了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的活力,光合作用的强度。如果pH值的变化值比较小,说明藻类老化或死亡,光合作用弱,应马上采取措施处理水体,以免造成缺氧等养殖事故(水中植物少,光合作用就小,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能力就小)。
以上就是哈维森分享的“ph值对水产养殖水质的影响,你知道多少?”全文,如果你有其他问题可与我们联系。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仪—让水产养殖更科学
- 我们都知道要想养好一池鱼,必先养好一池水。养殖水环境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基础,优良水质环境是高效健康养殖的必要条件。
-
- ph值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是什么?土壤ph检测仪可分析土壤酸碱度值
- 使用土壤pH值检测仪来分析土壤pH值
-
- 鱼塘水质监测设备-提升水产养殖效益
- 鱼塘水质监测设备,作为现代水产养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正以其精准、实时的监测能力,成为提升水产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
-
- 水产小课堂|关于溶解氧您知道多少?
- 随着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水质监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谈论水体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时,溶解氧是不可缺席的一员。
-
- 为什么要测试土壤的pH值?有多少种方法可以检测土壤pH值?
- 土壤pH测试仪是用于检测土壤酸碱度的仪器,可直接插入土壤中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
- 关于旋转蒸发仪的知识点,你知道多少?!
- 原来旋转蒸发仪有这么多知识点,你知道多少?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