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摄像机在极地船舶与浮冰碰撞模型实验中的应用
作为近北极国家,加强极地船舶设计制造技术研发,提升极地船舶航行安全性,将有力助推我国实现海洋强国目标。
极地船舶在冰区航行时易遇见浮冰碰撞情况,浮冰碰撞载荷下船舶结构会产生变形损伤,如图1图2所示。极地船舶与浮冰碰撞模型实验技术是船-冰碰撞下结构动力响应机理研究的核心技术,冰体破碎特性一级结构变形机制研究又是其中的关键。
图1 极地船舶在冰区航行中与冰山碰撞
图2 冰山碰撞下船体结构塑性变形损伤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朱凌教授团队在冰体碰撞下船体板动力响应模型试验研究中,利用千眼狼高速图像采集与测量技术、XTDIC图像处理分析技术,拍摄分析了冰体碰撞过程中速度变化过程以及冰体失效破坏情况,研究船体板模型在冰体碰撞过程中变形过程以及船体板的应变分布变化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冰体-船体板碰撞模型试验示意图
试验过程利用三台千眼狼高速摄像仪,其中一台监测冰体碰撞过程中冰体破碎动态图像,以及分析碰撞过程中冰体速度变化,另外两台拍摄捕捉船体板的动态变形过程,用XTDIC图像分析技术,对船体板表面形貌、位移以及应变进行测量和分析,并得到三维应变场以及位移场数据。
实验过程
1、试验前在船体板模型上做好散斑标定,试验过程中利用千眼狼高速摄像机进行实时采集船体板模型各个变形阶段的散斑图像;
2、通过千眼狼高速图像采集与测量技术以及XTDIC图像处理分析技术所得到的船体板模型在冰体碰撞过程中的位移变形特性以及位移,如图5;
图5 冰体碰撞下船体板变形时间历程
3、新的散斑系统集成了动态变形系统与轨迹姿态分析系统,在散斑计算的同时对于船体板模型表面特殊点的位移变化和轨迹姿态进一步分析计算,如图6。
图6 冰体碰撞下船体板ZX点处ZD主应变时间历程
通过上述试验观察发现在碰撞过程中冰体主要发生挤压破坏,并以小颗粒的形式快速剥落,如图7所示。并发现冰体与船体板模型的接触面积在逐渐变大,碰撞过程中速度在逐渐变小。
图7 冰体与船体板接触过程中失效破坏过程
上述实验研究结果可助力提升极地船舶结构强度,降低船舶航行损伤成本,为船舶制造过程中船体耐撞结构设计及抗撞性能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应用价值。(作者:武汉理工大学 蔡伟)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应用探析| 高速摄像机在单细胞分离技术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发团队基于将实时细胞识别和微流体冲击打印结合的原理,设计一套单细胞分离系统,实现无标记、高效率、实时识别、高通量地分离单细胞。
-
- 应用探析|高速摄像机在气泡图像分离研究中的应用
- 内蒙古科技大学科研人员主要通过SVD和RPCA对气泡图像进行背景分离,提高了气泡图像分离的准确性和自动获取性。
-
- 应用探析|高速摄像机在火箭级间分离试验中的应用
- 某新型运载火箭科技工作者们采用基于高速摄像机的双目测量方案进行可视化观测试验,分析分离过程姿态变化,数值化评估级间分离解锁新方案。
-
- 应用探析|高速摄像机、sCMOS科学相机、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在微纳尺度流动中的应用
- 4月20日,第四届微纳尺度流动研讨会在杭州圆满落幕。会议聚焦了微流动技术、复杂流动现象及机理、微纳尺度流动工程应用等关键议题。
-
- 实验研究 | 千眼狼高速摄像机驱动精密制造创新
- 湖南科技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创新性引入超声振动技术,开展了基于高速摄影技术的“小模数齿轮超声辅助电解等离子体抛光的实验研究”,借助千眼狼高速摄像机实时捕捉抛光过程中气层动态变化,攻克精密制造难题。
-
- 手套箱在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与挑战
- 手套箱在高能物理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价值,但也面临着技术极限、设备兼容性与规模化成本以及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要求等方面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需要不断推动手套箱技术的革新和发展。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