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技术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表面分析方——以技术赋能科研创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表面分析方——以技术赋能科研创新

来源:爱发科费恩斯(南京)仪器有限公司      分类:应用方案 2025-02-28 18:45:11 42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随着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进入关键阶段,如何在研究方案中凸显科学问题与技术创新,成为科研工作者的核心关切。本年度指南中,“面向未来技术的表界面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尤为引入注目,明确指出需聚焦表界面精密探测、调控与模拟等核心问题,以推动能源催化、光电器件、芯片器件等关键领域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先进表面分析技术(如XPS、AES、TOF-SIMS等)不仅是项目科学性的有力支撑,更是创新性的关键来源
作为全球表面分析技术的领导者,ULVAC-PHI公司始终致力于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前沿的表面分析解决方案。其研发的多种表面分析技术,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硬X射线光电子能谱(HAXPES)、俄歇电子能谱(AES)、二次离子质谱(SIMS)、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和低能量反光电子能谱(LEIPS)等,能够为材料表界面的元素组成、化学态及其分布提供高精度的表征。这些技术不仅满足了表界面研究的基本需求,更为科研人员在基金申请中提供了强大的创新支持。
以下将结合国家基金重点支持方向,深入解析XPS、AES、TOF-SIMS等技术如何为基金项目提供科学支撑创新突破,并分享相关技术资料,助力申请人提升研究方案的深度与竞争力。

XPS:表界面化学态的“显微镜”

原理: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利用扫描聚焦X射线入射固体样品表面并采集从样品表面出射的光电子,从而提供样品表面从微区(≤5 μm)到大面积(毫米级)的元素成分和化学态信息(如图1所示)。

应用:XPS能够满足材料和器件表面成分和化学态定性、定量分析,利用扫描微聚焦X射线可以获得材料表面/界面元素和化学态的空间分布成像(如图2和图3(a)所示),结合离子溅射技术,还能实现深度分析(如图3(b)所示),此外可以实现对固态电池充放电条件下的原位测试(如图4所示)。


基金关联:
能源催化:解析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的化学态演变,直接支撑指南中 “界面精准调控”方向。
固态电池:通过原位XPS实时监测电极/电解质界面演化,助力“界面电荷态的精准调控”课题。
芯片器件:表征异质结界面的掺杂与能带结构,为“界面工程”提供关键实验依据。
创新亮点:
跨尺度关联:从微区化学态成像到毫米级成分分布,全面揭示表界面构效关系,增强研究方案的系统性。
动态原位分析:突破传统静态表征局限,捕捉界面反应的原位信息,为原位表征等前沿方向提供数据支撑。    
                          
1.jpg
图1. PHI XPS工作原理
2.jpg
图2. 燃料电池隔膜截面C/O/F/S/Pt元素影像和F化学态影像。
3.jpg
图3. (a)锂电池电极截面的Li元素和化学态成像,(b)SnO2及锂电池极片深度分析案例。
4.jpg
图4. 固态电池充放电条件下的原位XPS测试。


技术资料

1、视频回顾/PHI XPS用户云端培训(一)

2、视频回顾/PHI XPS用户云端培训(二)

3、视频回顾/PHI XPS用户云端培训(三)

4、视频回顾/PHI XPS用户云端培训(四)

5、视频回顾/PHI XPS用户云端培训(五)

6、微区XPS在摩擦学研究与抗磨材料开发中的应用

7、薄膜深度分析之角分辨XPS:ARXPS原理

8、锂离子电池充放电下的原位XPS表征

9、高比能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X射线谱学研究进展之XPS技术在二次电池领域的应用

10、PHI XPS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HAXPES:表界面无损深度分析

原理:HAXPES采用更高能量的硬X射线(5-10 KeV)作为激发源,所激发产生的光电子具有更大的非弹性平均自由程,因此HAXPES可以将传统XPS的探测深度扩展到几十纳米。

应用:实验室硬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HAXPES)不仅配备了单色化Al Kα(1486.6 eV)软X射线源,还搭载了单色化Cr Kα(5414.9 eV)硬X射线源(其工作原理可见视频1)。高能量的硬X射线可以提高出射光电子动能,从而显著提高分析深度,可以达到传统XPS的三倍以上,可直接分析约30 nm厚的埋层(见图5)。

基金关联:
原位XPS(常规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合HAXPES(硬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具备从表面至体相(梯度变化)无损深度分析的能力为无损表/界面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HAXPES的探测深度大于离子束穿透深度,因此利用HAXPES结合离子刻蚀深度分析时,HAXPES能够在离子束破坏样品前探测埋层界面的化学态,为研究未受干扰的埋层/体相的化学组成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创新亮点:
无损深度分析:无损分析电解质/电极界面的化学演化,支撑“界面电荷态精准调控”方向。
埋层界面无损探测:突破传统表征的深度限制,为“多层结构器件”研究提供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持。
原位多技术联用:在同一设备中完成软X射线XPS、HAXPES、UPS/LEIPS测试,全面表征样品的电子结构,保持数据的高度一致性。

视频1
5.jpg
图5. 实验室HAXPES的应用优势


技术资料

1、表面分析技术漫谈:Lab-based HAXPES

2、表面分析技术漫谈:Lab-based HAXPES

3、表面分析技术漫谈:Lab-based HAXPES

4、表面分析技术漫谈:Lab-based HAXPES

5、表面分析技术漫谈:Lab-based HAXPES

6、HAXPES∣多层结构器件界面的无损深度分析案例

7、固态电池中电解质/金属锂界面的XPS-HAXPES表征

8、燃料电池电极界面的XPS-HAXPES表征

9、GaN MOS-HEMT器件异质结界面的无损深度分析

10、第一届HAXPES硬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讨会成功召开


UPS + LEIPS:表界面电子能带调控表征利器

原理:紫外光电子能谱(UPS),是基于光电效应,利用紫外光(HeⅠ,hν=21.22 eV)激发价带电子, 可以获取样品价带位置(VB/HOMO)、功函数(Ф)和电离势(IE)信息。低能量反光电子能谱(LEIPS)是采用低能量电子(小于5 eV)入射到样品表面,与未占据态(导带)耦合释放出光子,然后通过光子探测器对发射光子进行检测,从而获取样品导带(CB/LUMO)和电子亲和势(EA)的信息。

应用:将UPS与LEIPS结合,可以完整地表征出样品的能带电子结构(如图6所示),可以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如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和催化剂等)的能级调控和带隙调控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低能量电子(小于5 eV)作为LEIPS入射电子源,可以减弱电子束照射引起的样品损伤,为有机材料和钙钛矿材料提供更加可靠的导带信息。

基金关联:
在半导体性质研究中,UPS和LEIPS可为光电器件“界面工程”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半导体与光电器件研究

创新亮点:
先进的PHI XPS系统能够实现原位表征,即在同一设备中完成HAXPES、XPS、UPS和LEIPS的联合测试。这种原位表征能力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在不破坏样品表面的情况下,获取样品表面和界面的完整电子结构信息,这对于研究材料的表面性质和界面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图6. UPS+LEIPS结合能够表征材料电子能带结构(价带、导带、费米能级和真空能级)以及各种半导体材料的UPS+LEIPS测试结果。


技术资料

1、UPS/LEIPS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

2、反光电子能谱IPES专辑之原理篇

3、反光电子能谱IPES专辑之应用案例(一)

4、利用XPS和UPS/LEIPS表征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

5、UPS和LEIPS表征新型D-A型聚合物半导体的分子轨道能级和能隙

6、UPS/LEIPS评估全固态电池材料的能带电子结构

7、UPS/LEIPS评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能级结构

8、利用UPS/LEIPS和REELS进行可靠的带隙表征

9、浅谈光学带隙和电学带隙差异

10、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能级调控和改性


AES:纳米级表面成分的“探针”

原理:俄歇电子能谱仪(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AES)采用电子源入射样品的表面激发出二次电子(用于形貌观察)以及俄歇电子(用于成分分析),如图7所示。

应用:AES主要用于分析固体材料表面纳米深度的元素(部分化学态)成分组成,可以对纳米级形貌进行观察和成分表征。AES的分析深度为4-50 ?,二次电子成像的空间分辨可达3 nm,成分分布像可达8 nm,可分析材料表面元素组成(Li ~ U),是真正的纳米级表面成分分析设备。可满足合金、催化、半导体、能源电池材料、电子器件等材料和产品的分析需求。例如AES可以满足FIB制备的器件截面、单个锂电池正极颗粒、碎裂陶瓷晶界表面的元素高空间分辨率测试,以及单根纳米线中掺杂元素的深度分析(如图8所示)。

基金关联:
新能源材料:解析锂电池正极颗粒的局部成分异质性,为“界面结构的精准掺杂”提供实验依据。
纳米材料研究:在纳米尺度上对材料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高精度表征,揭示纳米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元素富集情况。
电子器件失效分析:揭示微小特征和FIB制备截面的元素分布,支撑电子器件先进工艺制备等课题。

创新亮点:
纳米级空间分辨:突破传统表征技术的分辨率极限,为“纳米界面调控”类项目提供独一无二的数据精度。
跨尺度关联分析:从单颗粒到宏观器件,揭示成分异质性对性能的影响机制,增强研究逻辑的严谨性。

7.jpg
图7. AES基本原理示意图

8.jpg图8.  AES纳米级别的元素空间分布测试和单根纳米线的深度分析



技术资料

1、AES俄歇电子能谱专辑之功能篇(一)

2、AES俄歇电子能谱专辑之功能篇(二)

3、AES俄歇电子能谱专辑之原理篇

4、AES俄歇电子能谱专辑之仪器设备篇

5、浅谈扫描俄歇纳米探针

6、知识要点:AES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和应用

7、AES在钛合金增材制造中的应用

8、AES在月壤研究中的应用

9、PHI AES 科研成果年报

10、PHI AES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TOF-SIMS:分子级表面信息的“解码器”

原理: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TOF-SIMS)采用一次脉冲离子入射材料表面,通过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测试表面被激发出的二次离子,来表征样品表面的元素成分和分子结构信息(如图9所示)。

应用:TOF-SIMS具有超高表面灵敏度(~ 1 nm)和检测灵敏度(ppm-ppb级),以及极佳的质量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以检测包括H在内的所有元素和同位素,还可以提供表面、薄膜、界面以至于三维样品的元素、分子等结构信息(如图10所示)。TOF-SIMS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微电子、生物、制药、空间分析等工业和研究方面,为所有需要极端表面敏感性和表面分子信息的领域提供了可能,例如分析电池极片深度分析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缺陷钝化剂的3D分布(如图11所示)。

基金关联:
地质学与矿物学:提供矿物表面最上层原子层的元素和分子信息,用于痕量元素分析和矿物表面化学的高精度研究。
环境科学:通过分析环境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同位素和分子分布,帮助研究污染来源和环境化学过程。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追踪缺陷钝化剂的3D分布,支撑“光电转化微观过程”与“界面调控”研究。
生物材料界面:表征药物载体表面分子修饰,助力“生命科学交叉领域”项目设计。

创新亮点:
分子级灵敏度:检测痕量成分(如H、同位素),为“表界面功能设计”提供全新视角。
三维化学成像:突破传统二维分析局限,揭示界面分子分布的立体构型,显著提升研究的原创性。

9.jpg
图9. TOF-SIMS的基本原理
10.jpg
图10. TOF-SIMS获得数据类型:表面质谱谱图、二次离子表面分布影像、深度分布曲线,3D重构影像。
11.jpg
图11. TOF-SIMS对电池极片的深度分析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缺陷钝化剂的3D分布。


技术资料

1、视频回顾∣第三期PHI TOF-SIMS/D-SIMS云端讲堂(一)

2、视频回顾∣第三期PHI TOF-SIMS/D-SIMS云端讲堂(二)

3、视频回顾∣第三期PHI TOF-SIMS/D-SIMS云端讲堂(三)

4、视频回顾∣第三期PHI TOF-SIMS/D-SIMS云端讲堂(四)

5、TOF-SIMS第一课视频: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和应用

6、TOF-SIMS第二课视频:硬件简介、仪器功能及特点

7、TOF-SIMS第三课视频:样品制备、测试和分析过程演示以及数据处理


如何将表面分析技术融入基金申请?
1. 明确技术需求:根据研究目标(如界面调控、动态机制解析等),选择匹配的分析技术,并在“研究方案”中详细说明技术路线。
2. 突出创新性:结合原位分析、纳米级表征或三维成像等特色功能,强调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与不可替代性。
3. 引用典型案例:参考公众号发布的应用案例(如能源、半导体、生物等领域),增强方案可行性。
4. 资源整合:关注PHI表面分析UPN公众号与视频号,获取制样教程、数据解析方法等实用内容,提升实验设计完整性。
表面分析技术不仅是科学问题的“解答者”,更是基金项目创新性的“助推器”。ULVAC-PHI公司通过XPS、AES、TOF-SIMS等核心技术,为表界面科学研究提供全面支持。欢迎访问公众号PHI表面分析UPN,获取技术详解、案例模板与视频教程,助您在基金申请中抢占先机!    

 编辑I 冯林
审核I 鞠焕鑫
发布I 段昱同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资讯



图片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14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