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技术中心>单细胞筛选系统测序前期常见问题

单细胞筛选系统测序前期常见问题

来源:大连华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分类:行业标准 2022-06-30 16:23:41 447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单细胞筛选系统测序前期常见问题。目前,单细胞测序这项技术被应用的越来越多,领域包括了神经科学、肿瘤免疫、胚胎发育等等,您是否也计划着开展相关的研究呢?心中关于单细胞的疑惑就让小编带您从常见问题出发,逐步拨开迷雾吧。 

       问1、为什么要做单细胞测序?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异质性,微环境里的细微差别,这些我们关注的信息都会被常规Bulk测序所掩盖,而单细胞水平可以将细胞一一分开,找到差异。单细胞测序S次将我们的研究抛开上帝视角,深入到细胞内部,观察每一个细胞的差别和相似,除了基因层面,我们也可以在细胞层面和细胞类群层面进行多维度的解析。 

       问2、单细胞筛选系统单细胞测序对送样有什么要求? 

制备好的单细胞悬液或血液、组织均可,质量要求:细胞活性大于80%,细胞浓度介于5*10^5—1.2*10^6/ml,细胞总数Z 好大于10^5个,细胞培养基及缓冲液不能含Ca2+和Mg2+,细胞体积需小于40μm,大于5μm。不同物种、不同组织,包含的细胞类型多种多样。针对同一个组织,根据研究的生物学问题,对不同细胞类别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派森诺的单细胞悬液制备研发团队,针对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组织类型、不同的实验处理方式、不同的感兴趣的细胞类型设计一对一高度个性化的解离方案。取样细节、运输细节,方方面面,为您高度个性化的研究保驾护航。 

       问3、细胞悬液的制备过程中是否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目前常用的方法中,不管是酶消化还是机械操作都会不可避免的对细胞产生影响,前者会使细胞产生应激反应,后者则容易损伤细胞,进而影响细胞活性。所以,在单细胞测序实验设计时,设置对照是非常重要的。前述的这些影响,在case和control中同样存在,我们关注case和control的差异表达基因,就可以去除实验的系统误差,找到决定感兴趣生物学过程的关键基因。

       问4、如何判定数据质量? 

拿到一个高质量的数据,第 一步是需要获得高质量的单细胞悬液。单细胞悬液的细胞活性,要求大于80%。目前常用的是AO/PI染色和台盼蓝染色法。相比较而言,台盼蓝染色会有一定的假阴性。针对用台盼蓝染色做的植物原生质体的活性测定,假阴性的比例会更高。因为富含叶绿体的植物细胞在台盼蓝染色后颜色更深,细胞计数仪会被判定为死细胞。因此,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检查细胞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第二步是需要捕获到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细胞。关于这一点的质控标准,可结合下图做个阐释。 

1、捕获到的细胞数量:这是单细胞测序研究的重要参数。捕获到的细胞数量越多,证据越充分,越有利于发表高分文章。在后续分析过程中,会再做一次细胞过滤,Z 终得到的细胞数目,即是每一篇单细胞测序文章都会描述的捕获到的细胞数目。 

2、单细胞筛选系统是细胞中的平均reads数,相当于测序深度,一般大于3万是比较好的数据。 

3、是细胞中的中位基因值,该值的大小与不同的组织样本有关,如癌细胞中可能数值较高。 

4、是测序的饱和度,一般大于50%即可。 

5、是本次测序得到的reads比对到高质量细胞的占比,也是后续用来分析的数据。如果细胞活性偏低,细胞破裂较多,游离到环境中的mRNA偏多,这个数值会偏低。

       问5、如何判断细胞类型? 

细胞类型的判断是需要您自己选择Marker基因的,您可以参考同类物种或样本的已发表文章,或者根据数据库去确定Marker,比如CellMarker,panglao等。

       结 语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而如今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能力有机会去对它进行探索,去一展它的全貌,去窥探复杂生命背后的深层机制,我们相信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随着单细胞测序的发展及数据的积累,关于表型、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脉络会越来越清晰,让我们能更加深入的了解自然了解自己。


相关产品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22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