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无液氦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助力食品和高分子等工业领域的研
长期以来,核磁共振技术(NMR)由于具有迅速、准确、分辨率高、假阳性低,不破坏样品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等科研领域。然而受到仪器成本高昂、维护费用高、实验室条件严苛等影响,NMR技术难以普及到各企业和工厂内使用,令众多工业领域的客户望而却步。
美国Anasazi公司提供的小型无液氦核磁共振波谱仪为各企业、工厂客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EFT-90系列更是受到很多工业领域客户的青睐。究竟EFT-90小型无液氦核磁是如何打动研究者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图1 EFT-90系列核磁共振波谱仪
EFT-90系列无液氦核磁共振波谱仪如何赢得工业领域用户的芳心?
1. 低成本,易维护。传统核磁高昂的仪器费用和高成本的液氮消耗总是让企业客户难以承受。小型核磁EFT-90采用了AlNiCo永磁体,具有超高的磁场温度稳定性,无需再使用液氦,不仅帮助客户节省了不菲的仪器采购成本,更是省去了液氦的消耗费用,让客户完全从维护成本内解放出来;
2. 功能丰富、性能优越。可测1H/13C/19F/31P等各种核子的一维和二维谱图,数据更是多次发表在高水平国际化学期刊上,如J Am Chem Soc;J Med Chem;Chem Mater;Org Lett;Organometallics等;
3. 环境要求低,无需单独实验室,放置于普通分析实验室即可;
4. 仪器具有操作简便、无需专人和随时使用的特点,为企业的生产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5. 经久耐用、仪器稳定。于1996年服务于Lake Forest College的仪器,已持续工作20年以上。
应用案例
高分子化合物应用监测方面
分子印迹是一种为特定高分子化学物质制造选择性结合位点的技术,该技术包括构建含有目标分子的聚合物框架和移除目标分子两个步骤。由于常被作为特定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具有交联聚合物不溶性的弱点,可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和关环复分解反应(RCM)制备MIPs。由图2可知,经过RCM反应后,通过核磁共振技术(NMR),可从谱图内4.8—6 ppm处看到丁烯基消失[1]。
图2 RCM交联反应后,丁烯基(4.8-6 ppm)消失
核磁共振技术(NMR)可作为企业实验室内样品监测的有效方法。由图3可知,在将高分子聚苯乙烯进行催化加氢加工处理后,通过NMR谱图观察,发现化学位移6 ppm处的信号峰已经消失,判断实验加工结果。而EFT-90台式核磁更是可以放在实验室内随时使用,为企业生产工作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3 高分子聚苯乙烯催化加氢后,6 ppm处观察不到信号峰
食品领域监测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食品内共轭亚麻酸(CLAs)具有降血脂等功效。但是面对名目繁多的食品,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气相色谱(GC)方法存在预处理麻烦、时间长、耗费大量试剂及后处理困难等特点。而NMR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操作方便等优势,为食品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方法[2]。
由图4可知,NMR可通过H谱出峰面积进行积分定量计算出样品内CLAs的浓度;由图5可知,将NMR分析结果与常规GC分析结果进行线性相关比较后,线性系数为0.97。说明NMR与GC具有相同的定量分析能力和可信度。
图4. 以H谱内CLAs在6.30 ppm和5.90 ppm处出峰积分定量,以内标物甘油在4.2 ppm出峰积分做内标
图5. GC与NMR检测牛肉内CLAs浓度的线性相关
参考文献:
[1]. Glen E. Southard, Kelly A. VanHouten, George M. Murray, Soluble and Processable Phosphonate Sensing Star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acromolecules, 2007, 40, 1395-1400.
[2]. ROBERTA MANZANO MARIA, LUIZ ALBERTO COLNAGO, LUCIMARA APARECIDA FORATO, DONALD BOUCHARD, Fast and Simpl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ethod To Measure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in Beef, J. Agric. Food Chem., 2010, 58, 6562–6564, DOI:10.1021/jf100345e.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核磁共振分类波谱仪
- 它不仅在化学、物理、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在环境监测、药物研发等行业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将介绍核磁共振分类波谱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应用以及其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设备的技术背景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
-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类型
- 通过精确的测量原子核在外部磁场中的行为,NMR波谱仪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分子内部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间结构信息。在众多类型的核磁共振波谱仪中,常见的主要包括液相核磁共振波谱仪、固相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多维核磁共振波谱仪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优势。
-
- 台式核磁共振波谱仪构成
-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台式NMR波谱仪因其高效、紧凑和价格适中的特点,逐渐成为许多实验室、研究机构及企业的标准配置。本文将详细介绍台式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构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先进分析工具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 核磁共振波谱仪仪器构造
- 它通过核磁共振原理来获取分子内部结构的信息,帮助科研人员在分子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将详细解析核磁共振波谱仪的仪器构造,帮助大家理解其关键部件和工作原理,以便更好地掌握该仪器在科研和工业中的应用。
-
- 台式核磁共振仪Table top NMR
- 台式核磁共振仪Table top NMR
-
- 便携式顶空分析仪在医疗卫生、食品、生物产业等领域的应用
- 顶空分析仪在食品和药品包装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检测包装内部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可以评估食品的新鲜度、保质
-
- 高分子应力原位测试技术:低场核磁共振
- 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是通过测量样品中的氢原子核在低强度磁场中的共振频率,来分析材料的物理状态。这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可以实时监测材料的相变过程,提供关于材料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的详细信息。
-
- 顺磁共振波谱仪原理
- 其工作原理基于顺磁性物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吸收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从而获得关于物质分子结构、动态行为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本文将详细解析顺磁共振波谱仪的工作原理,探讨其在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并简要介绍其主要技术特点。
-
-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图
- 它通过测量电子在外磁场中的共振行为,为研究分子结构、自由基、金属离子以及有机和无机物质的电子性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将对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的工作原理、常见应用及其波谱图的解读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仪器的功能和实际应用。
-
- 王研式透气仪在电池隔膜领域的应用
- 王研式透气仪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在电池隔膜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电动车市场的迅速发展,电池技术的提升成为了当今的热门话题之一。王研式透气仪的问世,为电池领域带来了崭新的可能性。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