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新范式,激光外企中国市场战略的深度解析
中国激光产业的高速发展,正推动全球技术格局的转变。从2014年占据全球25%的激光设备市场份额,到2024年跃升至75%,这种增长不仅催生了众多本土企业,也吸引了国际技术巨头的深度参与。
作为激光功率与光束质量测量领域的佼佼者,德国PRIMES通过与中国独家代理商ETSC()的20年合作,在中国市场构建起技术研发、需求响应与服务体系的全方位生态。
就这家企业的技术定位、本土化战略及未来规划,在本次2025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上,维科网·激光与PRIMES总经理Dr. Thomas Umschlag展开深度对话,揭秘这家德国技术企业如何通过本土化战略扎根中国市场,又如何以创新测量工具赋能产业升级。
技术基因:专注激光测量三十年的“行业标尺”
“激光技术的进步,始于对光束特性的精准把控。”Dr. Thomas Umschlag开门见山地定义了PRIMES的价值。这家成立于1992年的德国企业,从最初仅有数名工程师的实验室起步,如今已发展为拥有140余名员工、分支机构遍布欧美亚的激光测量技术专家。
其核心产品线覆盖从10W到120kW的激光功率测量设备,以及光束轮廓分析、焦斑诊断等高端仪器,客户群体既包括激光器、激光智能装备制造商,也延伸至汽车焊接、新能源电池加工等工业场景。
近年来,全球激光产业呈现出显著的高功率化发展趋势,制造商和终端用户对高功率复杂应用的需求持续超越常规产品迭代速度。尤其在中国市场,高功率激光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PRIMES在本次展会上推出的三款新品——PowerMonitor PM HP75、Cube XT和CompactPowerMonitor CPM+,直指行业痛点。
CompactPowerMonitor CPM+
其中,Cube XT功率计的短时测量上限提升至120kW,可测光束的直径高达120mm,解决了万瓦级激光加工中超高功率和超大光斑的测量难题;而CompactPowerMonitor CPM+则通过超声波流量计替代传统机械结构,极大延长了使用寿命以及显著降低了故障维护成本,可在30kW功率范围内长时间连续测量,并实现±3%的测量精度。
其一,以快于行业的技术开发速度保持产品领先地位,避免被动跟随市场;
其二,深度绑定客户需求,重点攻坚高功率高精度检测方案;
其三,通过持续追踪技术趋势,与业务伙伴及团队保持紧密市场信息同步,确保研发方向与产业升级同频。
中国战略:与ETSC共筑二十年本土化生态
回溯二十年前全球激光产业格局,欧美制造商占据主导地位之际,PRIMES就已前瞻性预判制造全球化趋势并明确了“快速响应市场+本土化支持”的战略定位。
2006年上海慕尼黑光博会初涉中国市场,当时国际参展商占比超90%的市场环境,与其当前中国本土参展商占绝对主力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印证中国制造从区域力量发展为全球产业核心的进程。因此,Dr. Thomas Umschlag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时间就是金钱。
为了能够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PRIMES在中国市场建立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本土服务团队,形成快速需求响应与问题解决机制;同时,通过定期赴德技术培训及双向客户走访,与合作伙伴构建超越商业交易的技术信任共同体。这种“本土服务能力+全球化技术协同”的模式,成为其深耕中国市场的重要支撑。
与中国独家代理商ETSC()近二十年的战略合作堪称典型案例。Dr. Thomas Umschlag坦言:事实上,双方初期合作规模有限,但是现已成为PRIMES中国区域核心业务的端口。
ETSC不仅实现销售额的指数级增长,更持续输送中国市场特有的高功率参数需求等关键信息,此类需求明显区别于欧洲市场渐进式改进的保守风格,直接驱动PRIMES 30kW至120kW功率测量产品的定向研发。双方形成的“市场情报-技术转化” 闭环,验证优质代理商在全球化市场中的战略价值,其提供的终端用户洞察已成为企业技术路线制定的核心依据,使得PRIMES产品始终紧贴中国产业升级的脉搏。
服务革新:武汉实验室破解“时间即成本”难题
基于上述行业背景与企业发展理念,3月12日,上海慕尼黑光博会期间,正式宣布与德国PRIMES共同成立“中国校准实验室”。这一重要合作标志着在本地化服务领域的优势与PRIMES在激光光束诊断领域的顶尖技术深度融合,旨在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快速、更高精度的服务以及本地化的技术支持。
据了解,该实验室将专注于测量设备的校准、维修及技术支持,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最高标准,为中国客户提供更专业、更系统性的服务体验。针对高价值设备用户关注的维修时效与成本控制问题,Dr. Thomas Umschlag坦言:双方通过建立本地化维修节点,将原本需数周至数月的返德维修周期缩短为境内快速响应,关键设备调试周期压缩70%以上。
同时,公司也将实施全球统一技术标准,武汉实验室执行与德国总部同等水平的校准流程,确保跨国企业客户获得无差异服务质量。此外,针对中国市场占比超60%的中端设备,消除高额跨境维修成本痛点,此类设备返厂维修综合费用常达新品价值的60%-80%,本地化服务使维修成本降低至原费用的1/3。
综上所述,PRIMES与(ETSC)合作成立的武汉校准实验室的运营模式深度绑定双方二十多年的技术互信。PRIMES提供标准化培训体系及质量管控流程,ETSC发挥本土市场洞察与服务网络优势。这种协作机制既保障了德国精密制造的技术基因传承,又实现了中国激光产业特有的敏捷服务需求响应,尤其在外资企业与本土客户并存的多元市场结构中,构建起兼顾高端设备维保与规模化中端产品服务的能力矩阵。
结 语
PRIMES与(ETSC)跨越二十年的合作,不仅是一部跨国技术协同的典范,更是全球激光产业格局重构的缩影。在笔者看来,这一合作的成功内核在于两点:其一,技术本土化绝非简单的 “在地复制” ,而是通过深度绑定市场需求与研发方向,形成 “中国速度” 与 “德国技术” 的化学反应;其二,代理商角色已从传统的渠道中介转型为技术生态的关键节点。
ETSC凭借对中国产业链的深刻洞察,既充当了需求 “翻译器” ,又成为服务 “加速器” ,这种双向价值传递机制为跨国技术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展望未来,随着中国激光产业向 “智造” 纵深迈进,PRIMES与ETSC的合作或将成为外资企业扎根中国市场的启示录。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全球化新范式,激光外企中国市场战略的深度解析
- 中国激光产业的高速发展,正推动全球技术格局的转变。从2014年占据全球25%的激光设备市场份额,到2024年跃升至75%,这种增长不仅催生了众多本土企业,也吸引了国际技术巨头的深度参与。
-
- 无纺布柔软度仪-深度解析
- 手感式柔软度仪适用于各类片状柔性材料生产厂家、质量检测机构和科研机构。对于生产厂家来说,使用该仪器可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质量把关,确保产品柔软度和舒适度达到标准。对于质量检测机构和科研机构来说,该仪器可
-
- 瓦楞纸板压缩测定仪-深度解析
- 瓦楞纸板压缩测定仪-深度解析
-
- 疾病研究新范式: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
- 疾病研究新范式: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
-
- 疾病研究新范式: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
- 疾病研究新范式: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
-
- 告别繁琐!Biomek i5自动化移液工作站重塑蛋白纯化新范式
- 告别繁琐!Biomek i5自动化移液工作站重塑蛋白纯化新范式
-
- 合肥工业大学杨蕾老师深度解析: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创新与进展
- 《前沿视点》栏目组今日荣幸邀请到合肥工业大学杨蕾老师进行人物专访,杨老师从早期的算法研究到深入激光等离子体诱导技术,作出了非常出色的工作,本次采访将分享杨老师的求学经历,以及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等
-
- 热重分析仪深度解析材料的热性质
- 热重分析仪是通过准确测量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为研究物质的热稳定性、成分分析以及反应动力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数据支持。
-
- 多肽合成仪原理及深度应用解析
- 本文将深入分析多肽合成仪PTI的工作原理、核心优势及其在科研中的实际应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设备如何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
- 四通道动态LED阵列近红外光谱仪DUAL-KLAS-NIR开启光合作用研究新范式
- DUAL-KLAS-NIR采用先进的去卷积技术,能够同时测量4组不同波长的信号,实现对P700(PSI反应中心)、PC和Fd的氧化还原状态的同步分析;还可以测量由540nm和460nm光化光激发的叶绿素荧光。
-
- 热像仪+AI | Raythink燧石技术重构机场立体安防新范式
- 大模型深度融合,助力机场鸟情治理
-
- 【水质监测专题周】深度解析消毒副产物、重金属、新污染物及溶解性有机质表征技术
- 4月14-17日,微课堂直击水质监测核心技术!涵盖消毒副产物检测、重金属检测关键要点、新污染物清单落地应用,以及溶解性有机物的分离与表征技术。理论+实践,助您精准把控水质安全!
-
- 高低温试验箱能否长期运行?深度解析
- 高低温试验箱能否长期运行?深度解析 高低温试验箱在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很多人对于高低温试验箱是否可以长期运行存在疑问。 高低温试验箱一般不建议长期连续运行。虽然现代的高低温试
-
- 自动测斜仪:用途和优势深度解析
- 其主要功能是精确测量设备或结构物体的倾斜角度,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测斜仪的使用日益普及,成为了工程监测与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器。本文将详细探讨自动测斜仪的具体用途,并分析其在各行业中的实际应用。
-
- 力敏传感器特点解析:深度了解传感科技的核心
- 它能够地感知和检测外界作用力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进而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本文将详细探讨力敏传感器的特点、应用场景及其在各行业中的重要性,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这种传感器的独特优势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