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1条)
-
- guokui0564 2006-08-28 00:00:00
- 食品中罗丹明B(玫瑰红)的现场快速检测及实验室检测方法 食品中罗丹明B(玫瑰红)的现场快速检测及实验室检测方法 (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1.定义 罗丹明B是一种具有鲜桃红色的人工合成的染料,英文名:Rhodamine B;分子式C28H31ClN2O3;分子量479.0175;结构式为: 罗丹明B在溶液中有强烈的荧光, 用作实验室中细胞荧光染色剂、有色玻璃、特色烟花爆竹等行业。不容许用作食品染色。 2.检测原理 罗丹明B具有脂溶性,被用作调味品(主要是辣椒粉和辣椒油)染色剂。使用了被污染的调味品制作食品时会造成残留。调味品使用罗丹明B染色时含量较高,甚至直接掺入,可进行现场检测。食品中因其含量较低,需送实验室检测。现场检测中使用非极性有机溶剂(例正己烷、正己烷+丙酮等)将其溶解并提取出,提取液流过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吸附罗丹明B,用非极性有机溶剂(例正己烷)淋洗小柱,洗脱样品油脂和食品内源性干扰物,用肉眼可观测到在小柱上出现鲜亮的粉红色条带,判定为可疑样品,该样品需送实验室作进一步确证检验。实验室检测法仍然采用非极性有机溶剂(例正己烷、正己烷+丙酮等)将罗丹明B 从食品中溶解并提取出,提取液流过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吸附罗丹明B,用非极性有机溶剂(例正己烷)洗脱样品油脂和食品内源性干扰物,再用极性有机溶剂(例甲醇)将罗丹明B从小柱上洗脱并收集,用反相GX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3.试剂和材料 3.1 层析用中性氧化铝(100目),用前于105℃烘2小时,取下置干燥器中冷至室温,装入玻璃瓶中密闭放置。 3.2 正己烷(分析纯); 丙酮(分析纯); 甲醇(色谱纯); 3.3 20%丙酮的正己烷液:取100ml丙酮加400ml正己烷混合,作为罗丹明B的提取液和净化液。 3.4 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取5 ml塑料注射器管,下端口塞入小块脱脂棉,装入处理好的氧化铝约3cm高,放置备用。 3.5 罗丹明B标准溶液:称取罗丹明B (分析纯试剂 沈阳试剂三厂)5.0mg,用20%丙酮的正己烷液(3.3)溶解并定容至50ml,配成含量为100ug/ml的标准储备液。取此液0、0.25、0.5、1.0、2.0、4.0ml,用20%丙酮的正己烷液(3.3)稀释并定容至50ml,配成浓度为 0.0、0.5、1.0、2.0、4.0、8.0ug/ml标准系列溶液。 3.6 玻璃器具 4.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4.1 辣椒粉 取辣椒粉一小勺(约5g)放入小烧杯中,加入约40ml含20%丙酮的正己烷(3.3),摇动或搅拌2分钟,静置。取5 ml塑料注射器套管,下端口塞入小块脱脂棉,将事先处理好的氧化铝(3.1项)倒入注射器管中约3cm高,做成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待样品杯上方澄清后,慢慢倒入小柱中,下端接一废液杯,视颜色深浅倒入2-5ml,注意不要倒入太多,保证小柱的中下部仍为白色, 此时,含罗丹明B的样品在柱上部会出现鲜亮的粉红色的荧光条带,条带边缘清晰,粉红色随含量的增加而加深和加宽,不含罗丹明B的样品提取液不会出现粉红色条带,只会出现黄红色的界面不清晰的宽带,然后用含20%丙酮的正己烷(3.3)20ml慢慢倒入小柱,粉红色的条带不下移,但更清晰,其余的黄红色带下移,可大部分被洗脱出,即可判断为含罗丹明B的可疑样品。 4.2 辣椒油 取辣椒油一小勺(约2g)放入小烧杯中,加入约10ml正己烷(3.2),混匀。按4.1项中“取5 ml塑料注射器套管,……即可判断为含罗丹明B的可疑样品。”操作。 4.3 判定 初步判断为含罗丹明B的可疑样品需送实验室中进行液相色谱确证检验。 5.实验室检测方法 5.1.仪器 GX液相色谱仪 (双泵、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色谱柱 C18 4.6mm X 15cm(5μm) 5.2.提取和纯化 5.2.1 辣椒粉:取辣椒粉1g,加入20ml含20%丙酮的正己烷(3.3),震摇10分钟,静置或过滤使分离出上层清液,残渣加入10ml含20%丙酮的正己烷(3.3)重复提取一次,合并2次提取液,混匀,用滴管将上清液加入氧化铝小柱(3.4)中[小柱预先用5ml提取液(3.3) 润湿],视颜色深浅决定上柱量,保证上完样的小柱中下部仍为白色,含罗丹明B的样品提取液在柱上部会出现鲜亮的粉红色的荧光条带,且粉红条带随含量的增加而加深和加宽,不含罗丹明B的样品提取液不会出现粉红色条带,只会出现黄红色的不清晰的宽带,用含20%丙酮的正己烷(3.3)洗小柱,粉红色的条带不下移,但更清晰,其余的黄红色带下移可大部分被洗脱出,可判断为含罗丹明B的可疑样品,待洗柱的流出液无色时,滴入5-10ml甲醇,将罗丹明B色带洗下并收集,用甲醇定容后,注入GX液相色谱仪进行确认。 5.2.2.辣椒油:称取辣椒油1g,加入10ml含20%丙酮的正己烷(3.3),混合均匀后滴入氧化铝小柱(3.4)中,按照5.2.1项中“用滴管将上清液加入氧化铝小柱……注入GX液相色谱仪进行确认”进行操作。 5.2.3.其它食品:对于使用了红辣椒油(粉)调味的食品(如红油豆制品、红油鱼干等)称取10-20g,用20%丙酮的正己烷(3.3)洗下红油(粉),或将样品与洗脱液搅成匀浆将罗丹明B溶解提取出,将样品液静置或离心,分出有机相,根据水分的多少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按照5.2.1项中“用滴管将上清液加入氧化铝小柱……注入GX液相色谱仪进行确认”进行操作。含量少的样品因粉红色条带太窄和颜色较淡肉眼看不清楚,仍可采用上述办法,进一步用20%丙酮的正己烷(3.3)洗涤小柱至流出液无色时,滴入5-10ml甲醇,将罗丹明B色带洗下并收集,经浓缩后,注入GX液相色谱仪进行确证检验。 5.3 液相色谱条件 5.3.1 色谱柱:C18 4.6mm X 15cm(5μm) 进样 5ul 5.3.2 流动相:75%甲醇水溶液 1ml/min 5.3.3 检测器: 紫外/可见光(UV/VIS)检测器;波长:550nm 5.3.4 定性定量:罗丹明B标准溶液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5.4 结果计算 Y = C×V/M Y——样品中罗丹明B的含量(mg/kg) C——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罗丹明B的浓度(ug/ml) V——测试样品总定容体积(ml) M——样品的称样量(g) 5.5 注意事项:①使用C18柱的性能有差异,流动相浓度应略作调整。②在本法所给分离条件下,样品基质在罗丹明B附近无干扰峰,其他许多红色偶氮染料均可在罗丹明B之后出峰,注意调整这些干扰峰与罗丹明B分离度,干扰的成分为:苏丹橙G、对位红、苏丹红7B、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
-
赞(4)
回复(0)
热门问答
- 罗丹明b的结构式?化学性质?
2006-08-27 21:21:13
940
1
- 罗丹明B的检测原理
2018-11-22 23:53:53
369
0
- 罗丹明B属于什么类型染料
2012-05-08 14:57:17
573
1
- 罗丹明B是碱性还是酸性
2017-12-16 23:23:59
850
2
- 罗丹明b是阳离子染料还是阴离子染料
2015-12-06 08:03:37
2234
1
- 除了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还有哪些有机染料
2016-12-01 04:06:54
678
1
- 罗丹明b与蛋白质混合要多久进行荧光测试
2018-12-07 17:44:56
380
0
- 罗丹明的应用
2018-11-12 19:02:21
305
0
- GX液相色谱仪对辣椒面中罗丹明B的检测方案分享
- GX液相色谱仪对辣椒面中罗丹明B的检测方案分享
2019-09-27 09:49:41
203
1
- 罗丹明B发射光谱对温度敏感的原理?检测温度的原理,谢谢
2018-12-09 17:57:19
434
0
- 在电化学发光体系中用罗丹明b或联吡啶钌有什么不同
2017-07-02 07:30:24
288
1
- 龙胆二糖的结构式
2018-11-21 12:34:57
316
0
- 脂肪的结构式
2013-08-20 07:49:18
405
5
- SO2的结构式
- 如题
2018-03-18 16:18:24
888
1
- 氯丁橡胶单体结构式及氯丁橡胶结构式
2013-07-27 01:08:29
395
4
- 柱色谱分离有机染料为什么乙醇洗脱靛红而水洗脱罗丹明B
2017-04-03 03:05:34
1479
1
- 赖氨酸的化学性质
2018-06-19 02:59:24
449
3
- 螯合剂的化学性质
2018-11-18 07:53:42
384
0
- 碱的化学性质
-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生成
2012-02-28 13:10:33
459
4
5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
-
- #激光粒度仪 #
- 电压击穿试验仪:藏在实验室里的“闪电制造者”...电压击穿试验仪:藏在实验室里的“闪电制造者”硬核真相:这台设备能在几秒内让绝缘材料“原地爆炸”!通过模拟极端高压环境(可达300kV以上),它用一道闪电般的电弧,揭穿材料绝缘性能的极限。魔鬼测试流程:温柔起步:以100V/s缓慢升压死亡凝视:实时监测微小漏电流致命一击:在击穿瞬间记录峰值电压(整个过程比科幻大片更刺激)安全玄机:• 防爆油箱:把击穿爆炸锁在40mm钢化玻璃后• 幽灵电压消除:放电后自动归零,防残余电击• 智能逃逸:检测到有毒气体自动启动排风反常识现象:某些纳米复合材料被击穿后会“自愈合”干燥空气的击穿电压≈3kV/mm,但SF₆气体可达89kV/mm
- 市场中的检测zeta电位的一种技术叫CF-P...市场中的检测zeta电位的一种技术叫CF-PALS,他是真的相位分析光散射吗?这种余弦拟合位相分析法,为什么叫"位相",而不是传统的“相位"?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