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问答社区

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happy厉害妹妹 2014-08-11 09:35:31 475  浏览
  •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2条)

  • 骐丶维 2014-08-12 00:00:00
    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 现代宇宙系中Z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 至于地球什么时候消失就比较复杂了。首先,和太阳的演化有关 恒星的演化过程 恒星形成后光和热的来源,是其ZX由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当这种反应产生的辐射压力达到与引力平衡时,恒星的体积和温度不再明显变化,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演化阶段。恒星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Z长,占其生命的主要部分,可以称为"壮年期"。迄今发现的恒星有90%处在这一阶段(包括我们的太阳在内)。这一阶段的具体长度取决于恒星质量的大小。对于太阳来说约为100亿年,而质量比太阳大10倍的恒星则只有3000万年。当恒星核心部分的氢全部聚变为氦以后,产能过程停止,辐射压力下降,星核将在引力作用下收缩。收缩产生的热将使温度再次升高,达到引发氦燃烧的程度,结果是将3个氦核聚合成1个碳核。类似的过程继续下去,将合成氧、硅等越来越重的元素,直到合成Z稳定的铁为止。这一阶段的恒星经历多次的膨胀收缩,光度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可以说是恒星的"更年斯"。 现代的观测表明,太阳已有50亿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典型的中等质量恒星,正平稳地燃烧着自身的核储备,并把氢转变为氦。现在人们对恒星演化的知识逐渐完善,并勾勒出太阳的生命历程。 幼年阶段,原始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密度不断增大,温度不断升高。历时数千万年形成原始太阳。 青年阶段,太阳位于非常稳定的主星序(参看“恒星”一编),按照观测得到的氢和氦的丰度估计,太阳还可以生存50亿年之久。今天的太阳正处在它的鼎盛时期。 中年阶段,约持续10亿年时间。当热核反应的燃烧圈接近一半太阳半径时,将会难以支持太阳自身的巨大引力,ZX将会塌缩,这个塌缩过程中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太阳的外部大幅膨胀,这时的太阳体积很大、密度很小、表面亮度很强,演化为一颗红。太阳直径将扩大到现在的250倍,连地球都将被吞没。 老年阶段,太阳转变为一颗脉动变星,终于,内部核能耗尽,整体发生坍塌,内部被压缩成一个密度很高的核心,冷却后形成一颗白矮星,并长久地留在宇宙中。 按这样看,地球还至少存在60亿年 另外不排除人类自己将地球毁灭,外星人摧毁地球,或是地球内部发生剧变,这就无法推测时间了

    赞(17)

    回复(0)

    评论

  • 好想学木工 2014-08-12 00:00:00
    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 现代宇宙系中Z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 至于地球什么时候消失就比较复杂了。首先,和太阳的演化有关 恒星的演化过程 恒星形成后光和热的来源,是其ZX由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当这种反应产生的辐射压力达到与引力平衡时,恒星的体积和温度不再明显变化,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演化阶段。恒星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Z长,占其生命的主要部分,可以称为"壮年期"。迄今发现的恒星有90%处在这一阶段(包括我们的太阳在内)。这一阶段的具体长度取决于恒星质量的大小。对于太阳来说约为100亿年,而质量比太阳大10倍的恒星则只有3000万年。当恒星核心部分的氢全部聚变为氦以后,产能过程停止,辐射压力下降,星核将在引力作用下收缩。收缩产生的热将使温度再次升高,达到引发氦燃烧的程度,结果是将3个氦核聚合成1个碳核。类似的过程继续下去,将合成氧、硅等越来越重的元素,直到合成Z稳定的铁为止。这一阶段的恒星经历多次的膨胀收缩,光度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可以说是恒星的"更年斯"。 现代的观测表明,太阳已有50亿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典型的中等质量恒星,正平稳地燃烧着自身的核储备,并把氢转变为氦。现在人们对恒星演化的知识逐渐完善,并勾勒出太阳的生命历程。 幼年阶段,原始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密度不断增大,温度不断升高。历时数千万年形成原始太阳。 青年阶段,太阳位于非常稳定的主星序(参看“恒星”一编),按照观测得到的氢和氦的丰度估计,太阳还可以生存50亿年之久。今天的太阳正处在它的鼎盛时期。 中年阶段,约持续10亿年时间。当热核反应的燃烧圈接近一半太阳半径时,将会难以支持太阳自身的巨大引力,ZX将会塌缩,这个塌缩过程中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太阳的外部大幅膨胀,这时的太阳体积很大、密度很小、表面亮度很强,演化为一颗红。太阳直径将扩大到现在的250倍,连地球都将被吞没。 老年阶段,太阳转变为一颗脉动变星,终于,内部核能耗尽,整体发生坍塌,内部被压缩成一个密度很高的核心,冷却后形成一颗白矮星,并长久地留在宇宙中。 按这样看,地球还至少存在60亿年 另外不排除人类自己将地球毁灭,外星人摧毁地球,或是地球内部发生剧变,这就无法推测时间了

    赞(13)

    回复(0)

    评论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热门问答

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2014-08-11 09:35:31 475 2
宇宙是怎麽形成的?
 
2006-05-02 01:20:54 333 4
宇宙的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
50亿年前,太阳系是怎样变化形成太阳系的?... 50亿年前,太阳系是怎样变化形成太阳系的? 展开
2006-05-17 16:55:58 392 1
宇宙蛋的星系形成
 
2018-11-14 02:45:34 302 0
《宇宙大爆炸学说》能够解释出宇宙是怎么样形成的吗?
 
2012-03-31 04:03:13 460 3
宇宙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世界曾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如果有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如果没有呢我们是怎么来的?... 这个世界曾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如果有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如果没有呢我们是怎么来的? 展开
2011-04-11 01:31:34 304 6
碱式盐是怎么形成的?
 
2008-11-11 18:59:57 454 3
月球是怎么形成的?
 
2013-10-24 04:45:13 359 1
月球是怎么形成的??
 
2005-12-17 12:07:08 415 6
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2010-05-17 08:31:47 401 1
ATP是怎么形成的?
 
2011-11-12 09:16:20 1000 3
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2018-06-12 06:30:35 305 1
钻石是怎么形成的?
 
2018-01-31 10:54:26 311 1
鼻炎是怎么形成的?!
 
1970-01-01 02:10:54 354 6
地球是怎么形成的
宇宙形成之后,地球是什么样的,然后地球怎样了?... 宇宙形成之后,地球是什么样的,然后地球怎样了? 展开
2011-04-14 04:11:59 505 3
炭是怎么形成的
 
2016-12-01 17:50:59 373 1
人体脂肪是怎么形成的?
人体脂肪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去消耗它?... 人体脂肪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去消耗它? 展开
2008-04-26 02:48:27 468 3
盐湖溶洞是怎么形成的
 
2018-08-04 03:36:14 565 1
白酒酒花是怎么形成的
白酒的这些酒花是怎么形成的,... 白酒的这些酒花是怎么形成的, 展开
2018-01-11 12:06:24 792 1

5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