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的功能|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诊断信息而备受医生重视,成为临床常规检查仪器。近年来,由于相关学科及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血细胞分析仪无论是其检查项目的扩展还是对疾病诊疗的应用价值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血细胞分析仪的功能
传统的血细胞分析仪仅包括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测定,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血小板(PLT)计数。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的提高,逐渐增加了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Hb含量(MCH),红细胞平均Hb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白细胞分类由人工显微镜分类到分析仪自动分类,根据血细胞分析仪的档次又分为三分类和五分类,仪器采用电阻抗原理可把WBC分成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和淋巴细胞三类,而仪器采用电阻抗、激光、射频、光散射、细胞化学等技术,把WBC精确到了五分类,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细胞、嗜酸细胞。
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现状
血细胞分析Z早仅是红细胞、白细胞的显微镜人工计数,由于其误差大、重复性差,影响因素多、效率低,自20世纪50年代逐渐由血细胞分析仪取而代之,80年代以前血细胞分析仪主要是半自动型,标本在机外预稀释后才上机检测,干扰和随机误差较大。
近年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断涌现,在机内稀释加溶血剂,检测和换算报告,辅助功能越来越完善,提高了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现在已有联合型血液分析系统问世,将先进的血细胞分析仪、涂片机、染片机、网织红细胞计数仪串联在一起,大大避免了实验的随机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
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
1、红细胞系列
血细胞分析仪的RBC计数、Hb测定、HCT主要用来判断有无贫血及贫血的程度,三者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 髓代偿性增生或者血液浓缩,如新生儿、高原居民、肺心病、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及腹泻等,会引起全血粘度,使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而临床更为常见的是三者降低即贫血,根据Hb的降低程度划分贫血程度,根据RBC、Hb、HCT可计算出RBC参数MCV、MCH、MCHC,进而把贫血分成大细胞性、正常细胞、小细胞三类。
血细胞分析仪对贫血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更大的意义,RDW与MCV结合应用,对贫血的诊断作用更大。如:同是MCV减小,缺铁性贫血RDW升高而大多数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DW正常。有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呈大细胞性,但其RDW正常,可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RDW升高相鉴别。另有报道认为,MCV越小,其诊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越高。
2、白细胞系列
血细胞分析仪用于白细胞计数可以:判断感染的类型及程度,如常见于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升高的程度取决于感染的范围、严重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能力,往往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中度以上的感染往往伴随着核象的左移和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严重的组织损伤时升高,升高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及预后相关。
有报道认为,脑梗死及心肌梗死患者早期WBC计数越高,病死率也越高。中毒患者WBC计数升高且升高程度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WBC越高,有机磷中毒愈严重,恢复愈慢。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对放、化疗进行监测,评价患者对射线的耐受能力。
3、PLT系列
血细胞分析仪的PLT计数主要用来评价血液的凝固功能,如,可增加血液的粘滞性,使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及急性出血等。
血细胞分析仪的PLT计数降低则表示有出血倾向,常见于造血功能障碍,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破坏过多,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近年来,临床愈加重视MPV、PDW对疾病的诊疗意义。MPV可用于:
①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由于PLT破坏增多引起的PLT减少时MPV增大,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骨 髓受损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下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而由于PLT周围血分布异常所致PLT减少时MPV正常,如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②作为骨 髓功能恢复的早期诊断指标,骨 髓YZ时MPV降低,当骨 髓功能恢复时,MPV增大并先于血小板数量升高。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骨 髓YZ期MPV明显降低,骨 髓恢复早期MPV明显升高,所以MPV可作为白血病化疗期间骨 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
③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MPV升高,如脑梗死急性期MPV明显升高,并可作为预后的一个指标。
④作为出血程度的监护指标,MPV越小,出血倾向越严重,即便血小板重度下降,如MPV升高,出血发生率亦低。
4、直方图的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在计数RBC、WBC、非PLT的同时,能对每一个血细胞的体积进行测量,以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坐标,以细胞出现的相对频率为纵坐标,就形成了血细胞的体积直方图,直方图不仅能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和LX观察提供帮助,同时还可依据直方图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可信。
1、正常的RBC直方图,其峰值所对应的是RBC的MCV,其底线的宽度基本代表RDW,基本上呈现一个正态曲线,缺铁性贫血时呈小细胞性,直方图曲线左移,而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大细胞性贫血,直方图曲线右移,如出现双峰则表明有体积大小不同的二类RBC,随着ZL如二峰融合RBC形态趋于一致,表明ZL有效。
2、白细胞直方图(以三分类为例),有二峰一谷,前面一峰代表淋巴细胞,中间一谷代表中间细胞,后面一峰代表中性粒细胞。当有核红细胞增多时,淋巴细胞峰面积增大,当中间细胞峰面积增大时,可能出现异形淋巴细胞或原始幼稚细胞,如二个峰融合成一个峰则提示某一类细胞过多或出现原始幼稚细胞,应进一步做显微镜检查。
血细胞分析应用的注意事项
1、由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项目越来越多,这就为仪器本身和操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结果时,必须首先考虑其准确度、可信度,可借助于临床资料和直方图进行判断。
2、目前血细胞分析仪其准确度和重复性已能满足临床要求,但仍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显微镜检查,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要做显微镜人工检测。
①当PLT计数值过低时,应做PLT显微镜人工计数,有报道PLT计数<25×109/L时,血细胞分析仪误差较大,应做人工计数。
②需要观察血细胞形态时,如检测RBC形态判断贫血原因,WBC形态检查看中性粒细胞是否有核象变化及中毒性颗粒以判断感染情况,是否有病态表现以判断骨 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否有原始幼稚WBC及异型淋巴细胞等。
③检查寄生虫时,如疟原虫必须做显微镜检查。
④直方图有异常提示时,应做显微镜检查来寻找原因。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血细胞分析仪的功能|应用
- 血细胞分析仪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诊断信息而备受医生重视,成为临床常规检查仪器。近年来,由于相关学科及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血细胞分析仪无论是其检查项目的扩展还是对疾病诊疗的应用价值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 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
- 它能快速、准确地提供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种类及其形态学特征,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和医院的常规检查中,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辅助诊断各种血液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
- 血细胞分析仪的组成
- 随着科技的发展,血细胞分析仪的技术不断进步,其组成结构也日益复杂。本文将详细探讨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其工作原理及各个组件的作用,以便为医疗行业人员提供更加深入的了解。
-
- 血细胞分析仪类型
-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血细胞分析仪也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设备。本文将深入探讨血细胞分析仪的各个类型,分析它们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选购时应考虑的因素,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实验室更好地选择适合的设备。
-
- 血细胞分析仪构造
- 它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精确的自动化分析,能够高效且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与状态,帮助医生诊断疾病。本文将对血细胞分析仪的构造进行详细解读,探讨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与作用,并分析其如何在医学检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 血细胞分析仪结构
- 通过对血液样本中的细胞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血细胞分析仪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血液学数据,帮助诊断各种血液系统疾病。本文将详细探讨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各主要组件的功能以及其工作原理,旨在为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 血细胞分析仪组成
- 本文将介绍血细胞分析仪的组成部分,包括其主要部件及工作原理,解读其在临床检验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血细胞分析仪的深入了解,不仅能帮助医疗人员更好地掌握其使用方法,还能为相关领域的科研提供技术支持。
-
- 血细胞分析仪原理
- 其原理直接影响到血液样本中各种血细胞的测定精度与速度。本文将深入探讨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其如何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对血液样本进行准确的分析,为医学领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
- 血细胞分析仪 参数
- 它通过对血液样本中不同血细胞的数量、大小、形态等进行详细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本文将介绍血细胞分析仪的参数,并探讨其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及重要性,帮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血液学中的应用价值。
-
- 血细胞分析仪的器具类别
- 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它能够准确地检测血液中的各类血细胞数量、形态以及功能,为医生提供必要的诊断依据。血细胞分析仪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器具在功能和应用场景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血细胞分析仪的不同器具类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设备的作用及其适用领域。
-
- 叶绿素测定仪的功能|应用
- 叶绿素测定仪也叫叶绿素仪,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系数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能够很容易的在野外进行测定,是一款能够快速测量叶绿素含量的仪器。
-
- 共聚焦显微镜的功能|应用
- 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广泛,实验数据可靠,分析处理软件功能丰富。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抗癌药物筛选、大脑和神经科学、免疫学、形态学、食品卫生、发酵、遗传学、药理学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 血细胞分析仪试剂构成
- 血细胞分析仪的功能不仅限于检测血液中的各类血细胞数量,还可以对血细胞的形态、大小等特征进行评估,提供全面的临床数据支持。而血细胞分析仪的试剂构成则是这一分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将详细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的基本组成及其在检测中的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试剂在血液分析中的关键作用。
-
- 血细胞分析仪基本构造
- 该仪器能够对血液中的各类细胞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监测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将深入探讨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构造,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部分。
-
- 陕西血细胞分析仪特点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陕西地区的血细胞分析仪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其性能和功能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本文将探讨陕西血细胞分析仪的主要特点,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和采购人员在选择时更具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
- 血细胞分析仪故障维修
- 血细胞分析仪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这对于分析结果精确性是极为不利地,因此必须及时的对血细胞分析仪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故障特点进行把握,并能够及时对故障进行排除,保证血细胞分析仪能顺利工作。
-
- 血细胞分析仪分类|选购
- 血细胞分析仪直接测量的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血小板计数。除计数功能外,根据计数时的细胞分布状况,血细胞分析仪还可以计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其他相关参数。
-
- 血细胞分析仪维护保养
- 血细胞分析仪在医疗检测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检测结果是多种疾病诊断的依据,因此相人员必须对其重视。要想最大程度的保证血细胞分析仪作用的发挥,就必须注重其的维护保养,降低血细胞分析仪出现问题的几率。
-
- 血细胞分析仪操作流程
-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检测快速、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在提高了检验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实验数据,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无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受到影响。
-
- 血细胞分析仪校准规范
-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它的各项参数会发生变化,尤其血小板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变化比较明显,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并进行校准,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