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当前位置:仪器网> 知识百科>>拉曼光谱仪的常见问题

拉曼光谱仪的常见问题

类型: 2019-04-08 17:29:10 2704阅读次数

  拉曼光谱仪是基于拉曼散射效应,对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进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动、转动方面信息,并应用于分子结构研究的一种分析仪器。由于很多用户对拉曼光谱仪相关基础较弱,在使用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

一、为什么得到的光谱中总是有随机的、尖锐的谱线?

  这些拉曼光谱仪谱线一般被认为是宇宙射线。宇宙中的高能粒子辐照在CCD探测器上会导致电子的产生进而被相机解释为光的信号。宇宙射线在时间和产生的光谱位移上完全是随机的,它们有很大的强度、类似发射谱线、半高宽较小(<1.5m-1)。为确认宇宙射线的存在,你可马上重新扫描光谱会发现峰的消失。如果谱线依然存在,则很有可能是室内光线的干扰。

拉曼光谱仪的常见问题.jpg

  宇宙射线随着扫描曝光时间的增加出现的概率会增加,因此当拉曼光谱仪长时间扫描一个光谱时,必须避免宇宙射线在光谱中的出现,这可以通过软件中宇宙射线去除能完成。这是一些软件中包含的实验设置功能,当使用时,将在同一样品位置扫描三次(相当于积分三次),软件将比较这三次扫描获得的光谱并去除没有在所有光谱中出现的尖锐峰。

二、总是在测试时得到一些位置重复的、尖锐的谱峰,为什么?

  当拉曼光谱仪在重复测试一个样品时发现有一些尖锐谱线在相同的位置重复出现时,可以排除它们是宇宙射线的可能(因宇宙射线的位置足随机的)。这些重复的尖锐谱线通常来自日光灯的发射或CRT显示器的磷光发射,尤其当用长工作距离的物镜时问题更严重。它们也可能来自气体激光器发射的等离子线,需仔细鉴别。

  拉曼光谱仪中的荧光干扰来自于汞的发射,可以将室内的日光灯关闭或在较暗的白炽灯下工作。拉曼光谱仪室内应尽可能暗。简单的做法是将拉曼光谱仪室装饰成暗房样式,以避免任何来自所谓白光发射的无数反常规的发射谱线。

  磷光线的干扰主要是CRT显示器上所镀磷光物质引起。如发现此种情况,可将CRT显示器关掉或将荧光屏的亮度调暗。需要牢记的是:这些发射谱线的波数值永远是在同一个坐标值上,当转换不同波长激光激发时它们在拉曼谱上的位置是随着移动和改变的。

  当上述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而拉曼光谱仪正在使用514nm激光进行激发时,检查等离子线滤光片是否已经插上。在其它激光配置系统中,要么不需要检查,要么激光器上已经包含了滤光片。

三、为什么测试时一些光谱给出十分强的背景信号,而这些信号湮盖了拉曼信号?

  一些发荧光或磷光的样品在测量时会给出非常高的背景光谱。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是样品材料的本征性质,是激光辐照下无法避免的结果,而且通常情况下荧光比拉曼信号更强。尽管这样,我们可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或减轻荧光副作用。

  猝灭:一些样品可在测试前将激光辐照在表面一段时间对荧光进行猝灭以减小荧光光谱的背景增强拉曼信号。猝灭的时间根据样品不同可从几分钟到几小时。值得注意的是:猝灭效应是呈指数衰减的,一开始就可观察到。

  共焦模式:采用共焦模式测量强光下辐照的小体积样品时荧光将会大大降低。该法也同样适合有荧光衬底的样品,例如被荧光物质基体包裹的样品。

  改变激发激光的波长:有时改变波长是Z可行的避免荧光干扰的方法。对用可见光激发的系统,荧光都是一个头痛的事情,将拉曼光谱仪激发波长移至紫外或近红外区域很可能解决或减少此类问题。

  如果拉曼光谱仪实验室里有太多的室内光源比如荧光、白炽灯或日光灯等,这会在测试光谱上出现不必要的背景信号。因此在测试的时候应将室内光关闭或降到小或用遮光罩将样品台罩住以避免外界的杂散光进入拉曼光谱仪。

拉曼光谱仪.jpg

四、为什么将测试样品放置不同取向时得到的拉曼谱图不相同?

  这是因为拉曼光谱仪入射激光照射在样品表面不同晶面取向上引起的。采用四分之一波片对激光进行扰偏可帮助去除方向效应。一般可向拉曼光谱仪仪器公司或其它提供光学元件的公司购买四分之一波片。

五、测试时放到了玻璃片上测出来的结果是玻璃的光谱。如何用拉曼光谱仪测透明的有机物液体?

  1、可能是玻璃管被污染的厉害;

  2、测出的玻璃的信号,可能焦点位置不对;

  3、可能是聚焦位置不对,聚在玻璃上了;

  4、用凹面载玻片,液体量会比较多,然后用显微镜聚焦好就可以了,如果液体有挥发性,好液体上用盖玻片,然后焦点聚焦到盖玻片以下。

  5、如果还不行,可以查一下“液芯光纤”。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9-14 11:51:19
关注 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