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标准《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3月1日起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保护生态环境,规范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现批准《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1155-2020)
本标准自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查询。
节选《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部分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的一般原则、现场监测、采样分析、安全防护、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监测报告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核技术利用、放射性物品运输以及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和处置设施或活动等原因引发的辐射事故的应急监测。
涉及铀(钍)矿、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放射性污染事件,国内外航天器在我国境内坠落造成的环境放射性污染事件,以及可能对我国环境造成辐射影响的境外核与辐射事故、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 10264 个人和环境监测用个人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GB/T 11743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T 14583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HJ/T 61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127 应急监测中环境样品γ核素测量技术规范》、《HJ 1129 就地高纯锗谱仪测量土壤中γ核素技术规范》等等。
实施应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众健康和辐射环境安全,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为事故的判断和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提供决定实施紧急防护行动所需的监测数据;为开展事故定性定级、环境影响及剂量评价提供关键数据;搜寻丢失、被盗、失控的放射性物质;向公众提供辐射环境状况监测数据。
总体要求
通过对事故相关人员(如管理、技术和使用人员及出现放射病的病人等)的询问、有关资料的调查等多种途径收集事故信息,尽可能掌握源的类型、状态、核素种类、射线类别、活度大小、屏蔽情况、数量、来源、生产或使用单位等信息,以及事故现场和周围环境状况。
根据源项和现场环境状况进行应急监测方案设计。应急监测方案应以快速确定源的特性、位置及现场环境辐射水平为目的,内容应包括事故概况、监测任务或目标、监测范围、监测项目、监测仪器与方法、采样布点、安全防护和质量保证等。
应急监测以 X/γ辐射周围剂量当量(率)、中子辐射周围剂量当量(率)、α/β表面污染水平和就地γ核素能谱分析等现场监测为主,必要时开展采样分析。
应保证监测仪器的量程满足应急监测要求,通常 X/γ辐射水平监测仪的高量程应不低于100mSv/h。
应使用长杆并具备声光报警功能的监测仪器,以保证监测人员与潜在源保持尽量大的安全距离,并及时获得声光报警信息。
保证应急监测过程中监测仪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有一定数量的冗余或备份。
应急人员在应急监测全过程都应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
现场监测 源的搜寻
通过对事故信息的分析和判断,估计源的潜在位置和影响范围,确定搜寻方案。
一般以源的潜在位置为中心,从多方位、由外及内逐步靠近的测量方法进行搜寻。
搜寻的移动速度应满足仪器的响应时间要求,路线间隔距离应满足覆盖监测的区域,仪器探头应避免与待测物体表面接触。
在大范围内搜寻γ/中子源时,可采用车载巡测、航空测量、远程遥控测量以及综合运用多种测量方法。
搜寻中应密切关注辐射监测仪读数和声光报警信息,一旦监测到辐射水平异常升高的区域,应增加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进行测量确认。
根据事故信息、现场环境状况和搜寻测量结果确定警戒区(见附录 A)。
在内警戒区,通过 X/γ辐射水平、中子辐射水平或表面污染测量,进一步确定源的位置。也可辅助以金属探测、摄影摄像辨识等方法确定源的位置。
内警戒区内剂量率水平超过 100mSv/h 的危险区域,应采用远程遥控测量方法确定源的位置。
对于γ源,可根据γ辐射水平监测结果估算源的距离(见附录 B)。
源的位置确定后,应监测确认源是否破损、裸露、泄漏以及源容器的准直口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国家环保标准《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3月1日起实施
- 本标准规定了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的一般原则、现场监测、采样分析、安全防护、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监测报告等技术要求。
-
- 国家环保标准《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样品采集与保存、监测 项目和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资料整编等方面的要求。
-
- 重庆市废止4项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今年3月1日起实施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现批准JJF(渝)053-2020《智能电能表运行中校准规范》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发布实施,批准日期为 2020年12月25日,实施日期为 2021年3月1日。
-
- 生态环境部发布《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意见征求
- 本标准规定了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上报、质量保证 等技术要求。
-
- 生态环境部发布10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3月1日起实施
- 现批准《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 总则》等10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
- 国家环保标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4月1日起实施
- 该标准自2021年4月1日起实施。自该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废止。
-
-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10月1日起实施
- 本标准自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查询。
-
- 2023年5月1日起实施《氮肥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等10项标准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 标准自2023年5月1日起实施,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查询。
-
- 电子式互感器校验仪等2项技术规范正式发布 6月1日起实施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负责牵头起草的JJF(沪)61-2021《电子式互感器校验仪校准规范》和JJF(沪)62-2021《直流电流比较仪校准规范》获批为上海市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
- 3月1日起实施“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10个南湖地方规范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现批准《硫化物水质自动监测仪校准规范》等一批湖南省地方计量校准规范发布实施。
-
- 生态环境部发布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2021年3月15日起实施
- 现批准《固定污染源废气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两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
- 8月1日起实施!仰仪参与建立标准:绝热加速量热仪通用技术规范
- 《绝热加速量热仪通用技术规范》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发布,并将于8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提出,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委员会(SCIS)归口,由中国计量大学牵头起草,
-
-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设备新标准:4月1日起正式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2年第23号公告文件批准发布1036项行业标准。2023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水泥胶砂强度试验设备新标准:其中,包含三项水泥胶砂强度检验试验相关设备标准
-
- 33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8月8日起实施 对实验仪器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 统一的计量标准为仪器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医疗设备、新能源检测仪器等领域的规范,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随着世界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实验仪器企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
- 《四川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2020年9月1日起实施
-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控制要求、监测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
-
- 交通部发布6项部门计量检定规程 12月1日起实施
- 《汽车轴重动态检测仪》等6项部门计量检定规程业经审查通过,现予发布。
-
- 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管道》
- 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 会议通知 | 2025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学术会议(第二轮)
- 苏启新势,表析前沿 丨 2025全国表面分析技术及新材料表征研讨会圆满召开!
- 六盘山实验室引入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定制化检测方案助力硬质合金分析
- 顶刊速递 《Science》最新研究集锦,看我们的用户如何引领电镜科技
- 活动邀请丨2025赛默飞全国FIB用户技术交流研讨会(第一轮)
- 2025CIBF丨赛恩思仪器与“锂”有约
- 会议预告 | 2025中国制药工程设备产业大会
- 直播预告 | AUC在蛋白研究中的应用:助力蛋白结构解析和蛋白互作研究
- 立夏启新 | 五月超速离心进阶培训班报名通知
- 直播预告 | 2025版《中国药典》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解读&电感应区法在超声造影剂研发和质控中的应用
作者榜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