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委发布“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
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以电磁能装备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建立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极端冲击条件电磁能装备基础理论为核心,通过在等价实验机理、在线测量原理、复杂系统建模理论、快速数值求解算法、材料评价与设计方法和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方面的不断创新,为电磁能装备的研制及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一、科学目标
聚焦电磁能装备及其所用储能电介质材料和直线推进金属材料在多场耦合极端冲击条件下的构效关系和物性演化,以材料调控为基础,以耦合测试为手段,以长效服役为目标,揭示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极端冲击条件电磁能与材料相互作用时空演化机理,构建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极端冲击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引领电磁能装备研发模式变革,产生重大原始创新,占领电磁能技术领域制高点,形成代表世界电磁能技术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
二、核心科学问题
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极端冲击条件电磁能与材料相互作用时空演化机理。
三、2021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2021年度申请类型为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拟重点资助(但不限于)的方向有:
(一)电磁能装备材料极端条件等价试验与测量技术。
研究储能电介质材料极端条件等价试验和等效测试技术(分辨率≤0.01μm);发展极端条件下电磁能装备直线推进材料电磁热力多场强耦合作用的同步加载方法(温升速率≥106K/s、电流密度≥1010A/m²、应变速率≥106s-1);研究电磁能装备超高速(>2000m/s)载流滑动摩擦特性的等价试验技术和测量方法;研究电磁能装备超高速运动过程直线推进材料多相态及其演化过程形貌的连续观测技术(时间分辨率≤1μs,空间分辨率≤0.1μm,连续观测时间≥10ms);电磁能装备发射动力学机理和极端条件运动参数测试技术。
(二)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材料物性演变机理与非线性构效关系。
研究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储能电介质材料服役性能的各参量时空演化规律和指标评价体系;研究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直线推进材料的各参量时空演化规律和指标评价体系;建立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储能电介质材料和直线推进材料非线性响应的精细描述模型;建模和所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精度≤10%。
(三)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服役过程的动态建模。
发展极端条件储能装备服役过程动态建模方法;发展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超高速载流摩擦装置的高精度数值建模方法;开展电磁能装备和发射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性能快速预测研究,建模精度≤10%;研究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与材料相互影响机理。
(四)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颠覆性新材料探索研究。
面向未来电磁能装备发展需求,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探索关键性能显著提升、满足极端条件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服役需求、促进电磁能装备轻量化和长寿化的颠覆性新概念材料。其中,储能电介质材料要求储能密度≥8MJ/m³(涵盖电压范围2~15kV),寿命≥2万次,放电效率≥95%(10kHz范围内),充放电频率≥20次/分;直线推进摩擦副材料要求屈服强度500-800MPa,导电率45-90%IACS,延伸率≥12%,软化温度400-650℃,可实现≥2吨大规格制备,并可耐电弧烧蚀和耐载流摩擦磨损。
四、遴选项目的基本原则
(一)项目申请应符合以下限定条件。本重大研究计划所述的电磁能装备特指实现电磁能与动能间瞬时高功率转换的装备;所述的极端条件特指多场耦合和极端冲击的共同作用,其中极端冲击指的是极高功率、极短时间(ms级)、极大电流(MA级)和极高速度,多场耦合指的是电磁热力共同作用下的多物理场强耦合;所述的电磁能装备材料聚焦电磁能装备所用的储能电介质材料和直线推进金属材料两类。
(二)鼓励来自电气、材料、数学、物理、信息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队伍联合申请。
五、2021年度资助计划
2021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9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约为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9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2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六、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日期为2021年11月19日-11月23日16时。
(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
(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以及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2. 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1年11月23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11月24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
3. 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四)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五处
联系电话:010-62328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1年10月18日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基金委发布“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
- 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极端冲击条件电磁能与材料相互作用时空演化机理。
-
- 国家基金委发布“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
- 构建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极端冲击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引领电磁能装备研发模式变革,产生重大原始创新,占领电磁能技术领域制高点,形成代表世界电磁能技术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
-
- 基金委发布第二代量子体系的构筑和操控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
- 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对展示纠缠/叠加量子态等量子行为的第二代量子体系进行构筑和操控,开展量子信息科学方面的前瞻性和基础性的研究,推动数理、信息、工材、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
- 基金委发布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
- 本重大研究计划拟围绕大气细颗粒物毒理机制与健康危害重大科学问题,解析雾霾关键毒性成分及其来源和暴露途径;提出并建立个体和人群水平暴露评估的方法
-
- 国家基金委发布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
- 本计划的总体科学目标是:高度集成地球科学、数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观测、探测、分析、模拟、实验手段,通过特提斯域内洋陆变化与圈层相互作用研究,明确特提斯构造域形成变迁的动力学原因
-
- 国家基金委发布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科学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任务,而全球变化已成为当前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
- 国家基金委发布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
- 实现我国空间网络理论与技术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并有效支撑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导航、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专项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
- 基金委发布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 本重大研究计划将集化学、物理、材料、生物等学科的优势力量,提升我国在手性科学领域的创新能力。
-
- 基金委发布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 以芯片的基础问题为核心,旨在发展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和计算架构,突破芯片算力瓶颈,促进我国芯片研究水平的提升,支撑我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
- 基金委关于发布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核心科学问题:西太平洋跨圈层动力过程与物质能量循环。该重大研究计划的组织实施将围绕以下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展开。
-
- 国家基金委征集“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建议
- 围绕“CMOS器件能耗边界及突破机制”、“逼近硅基载流子速度极限的机制”和“超越冯∙诺依曼架构能效的机制”三个核心科学问题分年度进行项目布局。
-
- 表界面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5项目指南发布 相关仪器未来如何发展
- 高端科学仪器的工程化与应用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其他相关规划,未来将重点支持高端科学仪器的工程化研制与应用开发,特别是在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方面取得突破。
-
- 基金委发布生命科学部2021年度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指南
- 申请提交时间为2021年11月01日-11月05日16时。
-
- 国家基金委发布“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催化科学”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项目指南
- 本重大研究计划拟通过化学、化工、数理、材料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针对碳基能源分子的高效转化,在催化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的创新上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和放大我国在微纳米和表界面研究领域的优势
-
- 基金委发布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 高度集成地球科学、数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观测、探测、分析、模拟、实验手段,通过特提斯域内洋陆变化与圈层相互作用研究,明确特提斯构造域形成变迁的动力学原因
-
- 国家基金委发布“第二代量子体系的构筑和操控”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
- 通过对展示纠缠/叠加量子态等量子行为的第二代量子体系进行构筑和操控,开展量子信息科学方面的前瞻性和基础性的研究,推动数理、信息、工材、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
- 国家基金委发布可解释、可通用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方法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方法在许多场景取得了重要突破,但仍然存在模型可解释性差、对抗样本鲁棒性差、数据与算力需求大、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
-
- “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正式申报书
- 请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按要求填报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具体要求如下:
-
- 2021年度项目指南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
-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核心科学问题:西太平洋跨圈层动力过程与物质能量循环。该重大研究计划的组织实施将围绕以下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展开
-
- “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
- 本重大研究计划针对未来工业互联网生产要素互联的时空关系演变及调控规律这一核心问题,围绕以下三个科学问题展开研究: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