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的微流变分析
介绍
牙膏具有非常复杂的配方,他们的组成有:研磨材料混合物、悬浮固体颗粒和保持挤出条状的粘结剂、活性材料(氟化物)和香料成分等等。
牙膏的自身粘弹性注定了以下几种ZZ使用性能:
-形状稳定性
-挤出后的结构恢复
-口感
-储存性能(粒子悬浮性能)
Rheolaser可以分析牙膏刚刚挤出后的粘弹性变化过程。
在这个文档中,分析了 4 种牙膏挤出后的形状稳定性。使用Rheolaser测量25℃的牙膏刚刚挤出后10min的粘弹性变化,以分析牙膏的口感。
牙膏形状稳定性
牙膏在被挤出后需要快速的恢复结构,这样才能在牙刷上保持条状。这样牙膏才能保持形状稳定性并且不向下渗入牙刷中。
图1(下图)展示了每种牙膏的固液平衡点。SLB值的范围从0(纯固体性质)到1(纯液体性质),当等于0.5时,表示液体性质与固体性质平衡。所以一个样品如果有更低的SLB值说明其更接近于固体。SLB值越低,牙膏的形状稳定性越好,同时不会渗入到牙刷下面。
样品4的形状稳定性Z差,因为它在挤出1min后一直都保持在液体状态,该样品会渗入牙刷中。样品1的SLB值ZD,说明其形状稳定性zui好。2号和3号两个样品的性质有交叉,在前2min,3号样品的稳定性要好于2号样品。
上图所研究的四个样品的形状稳定性可以用下图来进行直观的排序。
注:当牙膏被挤出时结构受到剪切,弹性和粘性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然后快速回复结构以达到好的形状稳定性,恢复时间非常重要(对牙膏来说这个时间越短越好),我们从图1中可以看到3号和1号样品的恢复时间很短(挤出后很快接近固液平衡点),而4号样品的结构恢复时间很长(10min还没有恢复)。
口感性质
配方研发者必须找到一个好的比例来平衡形状稳定性(强固体性质,低固液平衡点)与口感(从硬至软)之间的关系。
图2展示了四个样品在挤出后10min的弹性因子EI变化过程。
4号相比其他牙膏是Z软的,3号是Z硬的,1号和2号弹性接近。值得注意的是2、3、4号样品的弹性在持续增加,而1号样品的弹性因子基本保持常数,这说明剪切对1号牙膏结构影响较小。
Formulaction
光学法微流变仪(扩散波光谱仪)
光学微流变仪(扩散波光谱仪),基于DWS(多散斑扩散光谱学)的微流变仪是一种前沿测量技术,在不扰动样品的情况下,通过探测微粒布朗运动的运动面积与时间的关系,来得到凝胶的信息。DWS可以测定未稀释或是未预处理过样品,得到样品弹性、粘性、凝胶点、空间相关性的信息,比机械流变仪具有精确,无扰动,重复性高,效率高的优点。
总结
通过监测牙膏挤出后的粘弹性变化可以帮助用户研究牙膏关键的使用性能例如形状稳定性和刷牙时的口感。
Rheolaser是非常qiangli的工具,可以简单、全面地实时追踪产品性质的变化过程。先进的测量技术可以无接触无干扰的测量同一个样品随着老化时间的粘弹性变化过程。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流变学:本体流变和界面流变的区别
- 作者:Susanna Laurén,Biolin Scientific流变学研究物质的变形和流动。考虑到不同
-
- 电池浆料的连续化双螺杆挤出和流变分析
- 为锂电池浆料的加工流变学、连续化双螺杆混合工艺、产品质控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
- 牙膏很重要,选错伤肠道
- 研究人员将特定的肠道微生物酶,尤其是肠道微生物β-葡萄糖醛酸酶 (GUS)与TCS联系起来,并表明这些酶会促进TCS在肠道中造成严重破坏。
-
- 摩擦剂粒度大小对牙膏品质影响
- 摩擦剂粒度大小对牙膏品质影响
-
- 摩擦剂粒度大小对牙膏品质影响
- 摩擦剂粒度大小对牙膏品质影响
-
- 外用制剂流变&粒度特性分析培训班(苏州)开课啦!
- 上海力晶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与上海梓梦科技有限公司将于11月15日,在苏州联合举办外用制剂流变/粒度特性分析培训班(苏州),目的是让更多在外用制剂研究方向有疑点难点的客户,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
- 第 一届“外用制剂流变&粒度特性分析培训班”成功举办
- 上海力晶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与上海梓梦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11月15日,在苏州联合举办了第 一届“外用制剂流变\x26amp;粒度特性分析培训班”,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
- 干货推荐 | 聚合物结晶行为研究:基于光谱信息提取的流变-拉曼联用的通用分析方法
- 聚合物材料的结晶过程包括晶核的形成以及晶粒生长两个部分,其结晶结构中包括晶区和非晶区。
-
- 精彩回放 | 皮肤外用软膏剂的流变测量
- 怎样对蠕变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如何获取屈服应力......本节课就跟您一起来探讨
-
- Nature Materials: 玻璃流变的普适标度律
- 由于玻璃材料的在流变学上需要关注非常宽的应变率范围,因此在实验上颇为困难;通常的做法是使用合适的测试设计来获得不同的应力分布。从这个视角出发,粘性液体和金属玻璃可以进行类似的测试。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