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开展2022年度认可与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各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行业评审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各国家质检中心及检验检测机构:
根据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检验检测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和《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认可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就开展2022年度认可与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任务分工
(一)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负责认可与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组织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负责组织本单位颁发资质认定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统计工作,并在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中上传本单位颁发的全部有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基本信息。
(二)各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行业评审组在其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组织本行业取得市场监管总局颁发资质认定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统计工作。
(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委托,承担无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行业评审组归口但具有国家资质认定证书和认可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统计工作。
(四)市场监管总局直属的检验检测机构,直接在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中填报相关统计数据并上传。
(五)其他纳入统计范围的检验检测机构,由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统计工作。
二、时间安排
2022年12月,各单位组织学习。本通知及现行有效的统计调查制度,发布在市场监管总局网站首页—服务—集成服务—检验检测机构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http://qts.cnca.cn/qts/)。各有关检验检测机构登录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进行数据上报。
2023年1至3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各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行业评审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按分工完成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组织对统计数据进行校验和质量审查,并根据校验和质量审查结果督促上报机构准确填报数据。
三、工作要求
(一)检验检测机构应依法如实报送统计数据和有关材料
1.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如实、按期、准确、全面上报统计数据。检验检测机构登录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进行网上填报,填报内容包含2022年度统计调查数据和2022年度报告(具体要求见附件1)。为适应检验检测行业快速发展和“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不断提升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和其他专业领域法定资格、资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雷电防护、水利、海关等)的检验检测机构均应填报统计数据。
2.拥有国家质检中心的检验检测机构,还应在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中报送社会责任报告(具体要求见附件2)。
3.各检验检测机构应定期上传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内,各检验检测机构需在“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中报送上一季度出具的全部有效检验检测报告编号。市场监管总局根据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有效性查询平台(市场监管总局网站首页—服务—我要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监测检验检测机构上传编号情况。
上述填报内容的操作说明及检验检测统计调查制度,详见“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登录页面”下“系统帮助”栏目。
(二)同一法人实体所属的检验检测机构仅填写一次
同一法人实体所属的检验检测机构,有多张资质认定证书或者多个名称的,应汇总检验检测机构的情况,仅填写一次统计报表,并在“资质证书状况”中列明每张资质认定证书的信息;同一法人检验检测机构有多场所的,应在“地址栏”中列明各个场所的地址;同一法人实体下有多个检验检测机构,其中有的机构又具有独立法人身份的,该独立法人机构应另行填报统计数据。
(三)同一检验检测机构的统计数据仅由一个部门审核
检验检测机构既获得省级资质认定证书,又取得国家资质认定证书的,以其资质认定证书能力范围覆盖面最大的为准,由检验检测机构选取一个上报审核的部门,并由该部门进行数据审核,同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在“资质证书状况”中列明获得的每张资质认定证书信息。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各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行业评审组可通过直报系统审核、查询和统计由本单位发证或者归口的检验检测机构上报统计数据的情况。数据审核过程中发现上报数据有问题的,应及时与相关机构沟通协调解决。
(四)认可机构按照要求填报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应按照统计调查表的要求填写2022年度认可业务数据信息,并协助完成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的统计工作。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对认可工作有统计要求、需要另行提交统计数据的,应按照相关要求提供。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认可检测司:高 楠,010-82260842
网站校验报错等问题:400-813-5888(拨2咨询)
信息中心:兰 鹏(其他技术问题),010-82261509
附件: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2022年12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2022年度认可与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
- 拥有国家质检中心的检验检测机构,还应在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中报送社会责任报告。
-
- 国家市监总局开展2021年度认可与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
- 各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行业评审组在其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组织本行业取得市场监管总局颁发资质认定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统计工作。
-
- 组织环保评审组国家级资质认定机构开展2020年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组织环保评审组国家级资质认定机构开展2020年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
-
- 环监总站组织国家级资质认定机构开展2021年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
- 根据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检验检测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和《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认可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将开展 2021 年度认可与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 2022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行业年度风云榜揭晓日立紫外获奖
- 紫外可见区沿用了经典型号UH4150,测光范围为8Abs。采用了灵敏度更高的光电倍增管,可以依据样品的光学特性灵活选择检测器的切换波长。
-
- 国家市监总局等五部门开展2021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
- 2021年6月至10月在全国组织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检验检测监管工作中落地见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 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相关部署,发挥标准支撑引领作用,引导制造业企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形成一批标准化、高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
-
- 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相关部署,发挥标准支撑引领作用,引导制造业企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形成一批标准化、高水
-
- 市监总局宣布《开展2020年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
- 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在社会重点关注的部分检验检测领域组织开展2020年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以下简称国家级能力验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征集2024年检验检测能力验证需求和项目的通知
- 市场监管总局拟在信息技术及软件产品、新材料、新能源、食品、消费品等重点检验检测领域组织开展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
-
- 市场监管总局 2025 检验检测能力验证工作:为相关仪器发展注入新动力
- 检验检测能力验证工作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严格要求。这将促使仪器制造商更加注重仪器质量的把控,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出厂检验,每一个环节都将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
-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 涉气相色谱仪等
- 食品安全的隐患和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食品安全监管随之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展2022年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
- 2022年国家级能力验证计划共20项。其中,涉及食品安全5项,消费品安全3项,电气安全3项,建材质量3项,材料测试3项,生态环境监测2项,医疗防护用品1项
-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同意开展电梯智慧监管试点的批复
- 原则同意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相应试点方案开展电梯智慧监管试点。试点期自批复之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
-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开展起重机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 为进一步落实起重机械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减少事故发生,保障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开展起重机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