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 DSC应用新进展:表征微尺度材料的界面热阻
引言
准确地表征微尺度材料的界面热阻,是实现高效热管理的关键。迄今为止,能够在微尺度测量固-固界面热阻的方法都很依赖复杂而精密的实验技术[1]。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基于商用仪器的简单方法,快速准确地表征微米级厚度薄膜材料的界面热阻。
梅特勒托利多公司推出的Flash DSC(闪速示差扫描量热仪)可对微米尺寸样品实现超快升降温扫描,并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在表征微尺度材料的热性能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近日,南京大学胡文兵教授课题组在新开发的Flash DSC测量薄膜材料跨膜热导率的方法[2]基础上,又提出了同时表征微米厚度薄膜材料的界面热阻和扣除界面影响的体热导率的新方法。
图1 芯片传感器上样品摆放的示意图
相关研究结果以“Flash DS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nd cross-plan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icrometer-thin films ”为题发表于热分析领域国际核心期刊Thermochimica Acta上。
测试要点
1.测量样品上下表面温差
在Flash DSC芯片传感器的样品盘上,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摆放样品并进行升温扫描测试,通过比较放置在薄膜样品上方的铟颗粒和直接放置在芯片传感器上铟颗粒的熔点差异,可以得知薄膜样品的上下表面温差。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上下表面温差与升温速率呈现出线性关系(如图2a所示),符合傅里叶热传导定律。
2.测量样品的热流值
在升温扫描过程中,仪器采集到的热流值等于样品质量、比热容和升温速率的乘积。如图2b所示,在本实验中,样品的热流值和升温速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图2 样品上下表面温差及热流值随升温速率的线性变化关系
3.求算体系总热阻和界面热阻
根据傅里叶热传导定律中热阻的定义,以上两个线性变化的斜率之比,即为体系总热阻。本项研究测试了三种不同厚度的尼龙66薄膜,研究结果如图3所示,体系总热阻和薄膜厚度之间呈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将薄膜厚度外推至零,就可得到了薄膜样品和芯片传感器之间的界面热阻为1.317×10-5 m2K/W。对于厚度约为10微米的样品,界面热阻在总热阻的贡献约占30%,这说明在热管理中,当薄膜材料的厚度达到10微米以下时,界面热阻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4.获得样品的本体热导率
在体系总热阻对样品厚度的线性变化关系中,斜率的倒数即为扣除界面热阻之后样品本体的热导率0.32 W/m/K,比此前测得的0.25 W/m/K[3]更大一些,这是因为新方法扣除了界面热阻的影响,修正了原先适用于较厚薄膜本体热导率的测试结果。
图3 体系总热阻和薄膜样品厚度的线性关系
论文详情:
Kefeng Xie, Ying Cui, Xiaoning Ren, Yongxuan Chen, Jun Cai, Wenbing Hu, Flash DS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nd cross-plan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icrometer-thin films, Thermochimica Acta, 2023, 179493.
https://doi.org/10.1016/j.tca.2023.179493.
参考文献:
[1] J. Chen, X. Xu, J. Zhou, B. Li,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Rev. Mod. Phys. 94 (2022) 025002.
[2] Y. He, X. Li, L. Ge, Q. Qian, W. Hu, Cross-plan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in films characterized by Flash DSC measurement, Thermochimica Acta, 677 (2019), pp. 21-25
[3] K. Xie, Y. He, J. Cai, W. Hu,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Nylon 46, Nylon 66 and Nylon 610 characterized by Flash DSC measurement, Thermochimica Acta, 683 (2020), 178445.
总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Flash DSC的新应用,实现了同时表征微米厚度薄膜样品的界面热阻和热导率。这种测试方法简单、准确,适用于界面热阻相对本体热阻不太大的情景,具体适用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Flash DSC应用新进展| 玻璃态物质指数弛豫谱的探测
-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种类非常丰富,有金属玻璃、氧化物玻璃、有机玻璃等。在实际生产制备中,玻璃的热历史会造成结构/应力不均匀性,降低玻璃的性能和热稳定性。
-
- 网络课堂 | 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测量方法
- 1月21日网络课堂预告
-
- 网络课堂 | 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测量方法
- 1月21日网络课堂预告
-
- 前沿应用|低场核磁技术表征热界面材料(TIMs)柔韧性,助力国产芯片工业发展
- 该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通过在聚合物网络中引入悬挂链的解决策略,制备了具有高热导率和优异柔韧性的TIMs。低场核磁测试在该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电池行业的应用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电池行业的应用
-
- 应用小站 | 热阻导热测试仪(TIM-tester)应用于烟叶导热系数的测试
- 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分为稳态法和瞬态法。热阻导热测试仪符合ASTM D5470标准,属于稳态轴向热流法,适用于低导热材料样品测试,烟叶的导热系数较小,为了获取准确的烟叶导热系数,使用热阻导热测试仪测试烟叶导热系数并进行简要数据分析。
-
- 强文推荐|印制电路板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表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DSC仪器,全称差示扫描量热仪,是将样品放置在坩埚里,一起放置在样品传感器上,以同样的空白坩埚作为参比,获得准确的样品热流信号。
-
- 微尺度3D打印定制化支架在组织工程的应用
- Islam的研究重 点是3D打印玻璃化碳材料,这种材料通常可通过3D打印前驱体材料然后进行碳化实现的。
-
- 【感谢有你】Flash DSC研究速递——动力学激发的金属液-液相变
- 合金中是否存在液-液相变作为非晶态物理与材料领域的一个前沿问题,长期以来被人争论不休,亟需夯实可信的实验证据来提供答案。
-
- 第15届原子尺度表面、界面和纳米结构国际会议
- 会议介绍第15届原子尺度表面、界面和纳米结构国际会议(ACSIN-15)在2024年5月10日—13日中国苏州
-
- 精彩回放 | DSC和TGA在复合材料表征中的实验设计和应用解析
- 本次课程将就这些话题开展讨论:复合材料产品开发中的分析工具、测试技术介绍、实验案例分析。
-
- “中国好电镜” 系列研讨会丨储能材料的样品制备与原子尺度表征技术最新进展
- “中国好电镜”系列研讨会丨储能材料的样品制备与原子尺度表征技术最新进展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