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包含精密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等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
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一般来说,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它能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之处!
2020年3月30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举行了沈阳高新区2020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一期项目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括先进制导与水下机器人技术装备研发保障平台、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大厦、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等。二期项目建设已经启动,计划本年度新开工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包括极端精密智能制造研发与测试平台、科教融合设施等。
项目建成后,将面向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产业升级的重大需求,以发展机器人技术、支撑国家战略任务和提升制造业水平为目标,开展新一代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推动新技术体系的建立,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精密制造业
主要有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制造自动化两大领域,前者追求加工上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极限,后者包括了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的自动化,它不仅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举措,两者有密切关系,许多精密和超精密加工要依靠自动化技术得以达到预期指标,而不少制造自动化有赖于精密加工才能准确可靠地实现。两者具有全局的、决定性的作用,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柱。
智能制造
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生产调度,故障诊断等。也可以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技术等先进的计算机智能方法应用于产品配方,生产调度等,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而人工智能技术尤其适合于解决特别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
人机一体化
IMS不单纯是“人工智能”系统,而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一种混合智能。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机器只能进行机械式的推理、预测、判断,它只能具有逻辑思维(专家系统),Z多做到形象思维(神经网络),完全做不到灵感(顿悟)思维,只有人类专家才真正同时具备以上三种思维能力。因此,想以人工智能全面取代制造过程中人类专家的智能,独立承担起分析、判断、决策等任务是不现实的。人机一体化一方面突出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在智能 机器的配合下,更好地发挥出人的潜能,使人机之间表现出一种平等共事、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的关系,使二者在不同的层次上各显其能,相辅相成。
拟现实技术
这是实现虚拟制造的支持技术,也是实现高水平人机一体化的关键技术之一。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融合信号处理、动画技术、智能推理、预测、仿真和多媒体技术为一体;借助各种音像和传感装置,虚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过程、物件等,因而也能拟实制造过程和未来的产品,从感官和视觉上使人获得完全如同真实的感受。但其特点是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任意变化,这种人机结合的新一代智能界面,是智能制造的一个显著特征。
智能技术
1、新型传感技术——高传感灵敏度、精度、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传感技术,采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的传感技术(如量子测量、纳米聚合物传感、光纤传感等),微弱传感信号提取与处理技术。
2、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不同结构的模块化硬件设计技术,微内核操作系统和开放式系统软件技术、组态语言和人机界面技术,以及实现统一数据格式、统一编程环境的工程软件平台技术。
3、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工业过程多层次性能评估技术、基于大量数据的建模技术、大规模高性能多目标优化技术,大型复杂装备系统仿真技术,高阶导数连续运动规划、电子传动等精密运动控制技术。
4、系统协同技术——大型制造工程项目复杂自动化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技术以及安装调试技术,统一操作界面和工程工具的设计技术,统一事件序列和报警处理技术,一体化资产管理技术。
5、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在线或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自愈合调控与损伤智能识别以及健康维护技术,重大装备的寿命测试和剩余寿命预测技术,可靠性与寿命评估技术。
6、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嵌入式互联网技术,高可靠无线通信网络构建技术,工业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异构通信网络间信息无缝交换技术。
7、功能安全技术——智能装备硬件、软件的功能安全分析、设计、验证技术及方法,建立功能安全验证的测试平台,研究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功能安全评估技术。
8、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多维精密加工工艺,精密成型工艺,焊接、粘接、烧结等特殊连接工艺,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精确可控热处理技术,精密锻造技术等。
9、识别技术——低成本、低功耗RFID芯片设计制造技术,超高频和微波天线设计技术,低温热压封装技术,超高频RFID核心模块设计制造技术,基于深度三位图像识别技术,物体缺陷识别技术。
新闻来源: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百度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 北京怀柔举行“空间天文与应用研发实验平台”项目开工仪式
- 近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协同创新交叉研究平台-空间天文与应用研发实验平台项目” 奠基暨开工仪式在怀柔举行。
-
- 锚定未来 智启新程 | 三英精密三维透视成像检测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开工仪式圆满举行
- 锚定未来 智启新程 | 三英精密三维透视成像检测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开工仪式圆满举行
-
- 发改委等十五部门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 为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 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
- 2024量子产业大会量子精密测量论坛成功举行
- 量子飞跃 未来可期
-
- 上海嘉定举行“粒子束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基地”的开工仪式
- 近日,上海嘉定区工业园区举行了“粒子束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基地”的开工仪式。
-
- 奥盛仪器出席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
- 奥盛仪器出席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
-
- 2019中国国际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发展高峰论坛方案(拟)
- 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弗戈工业传媒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国际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发展高峰论坛暨2019‘金手指奖’颁奖典礼 ”将于7月9日在上海召开。
-
- 上海宝山力争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2026达千亿规模 仪器行业如何布局相关机遇?
- 宝山区政府联合举办2024上海世界投资大会“智能未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分享会”。 分享会上,发布了《宝山区推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苏州计量院举行“先进X射线技术”等主题的精密测量论坛
- 11月11日,苏州计量院举办精密测量前沿技术论坛。92专家学者、企业高管、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论坛。
-
- 奋进新时代!奥盛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园开工
- 开工大吉
-
- 开工大吉 | 热烈祝贺国睿工业集团越南生产基地开工仪式圆满成功!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 无锡计量院采用激光跟踪仪检测机器人助力企业智能制造
- 检测人员利用激光跟踪仪机器人检测功能与几何量测量功能共同使用在不拆卸刀具的情况下用T-PROBE检测出刀具原点与机器人原点的关系,经过算法可得到预期检测结果。
-
- 机器人挖矿时代开启 中国智能制造需更多高端仪器
-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采矿时代正式开始,这是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机遇。 然而,在应对这一挑战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更多高端仪器的支持。 机器人采矿作为一项高精度任务,对仪器仪表的要求非常严格。
-
- 中国国际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发展高峰论坛首批嘉宾阵容揭晓
- 本届展会云集300余家展商为机器人行业带来领先的解决方案,主办方洞察业内需求,于展前及展会期间匠心打造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同期活动。
-
- 2024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三届量子科仪节成功举行
- 2024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三届量子科仪节成功举行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