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气液“纺”奇:构建水电伏特柔性电子的多元纤维世界

气液“纺”奇:构建水电伏特柔性电子的多元纤维世界

来源:上海幂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分类:前瞻 2025-05-16 08:00:20 116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研究背景

水电伏特技术可通过吸收或转移自由水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潜在研究方向,自驱动柔性传感器成为重要研究热点。受生物启发,如仙人掌、蜘蛛丝和猪笼草等生物结构对水分的高效收集和传输,为调控水电伏特效应提供了思路。目前,控制纤维结构和性能以实现高效水电伏特能量输出仍面临挑战,现有仿生纤维制备方法存在局限性,如表面形态单一、难以实现多模态仿生等。 


研究成果

通过吸收或转移自由水而无需化学反应来发电的水伏技术,已被视作可再生能源的潜在候选技术。包括水伏纤维在内的自供电柔性传感器,正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然而,由于需要调节水的运动来实现性能差异,在功能纤维中集成传感和发电功能仍然颇具挑战。在此,东华大学刘宣勇&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邱家军研究员团队受蜘蛛多模态纺丝的启发,提出一种气液两相流纺丝方法,该方法利用气泡引发的纺丝液变形来制造空心、实心纺锤形和锯齿形纤维。这些结构改变了水的吸附和转移行为,使其适用于能源和传感领域的水伏器件的特定应用。由海藻酸盐桥接的MoS2制备的成型纤维可实现广泛的水伏应用。所得纤维的功率密度为2.18毫瓦/立方厘米,能在2.1伏电压下稳定运行43小时,灵敏度为9.36毫伏/相对湿度%/秒,这使得开发用于鼻腔周期监测、诊断和治疗的智能口罩成为可能的应用方向。纺丝材料还扩展到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材料,为结构响应型水电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思路,并推动了纺织电子学的发展。 该论文《Gas–liquid two-phase bubble flow spinning for hydrovoltaic flexible electronics》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了一种气液两相流纺丝方法,可制备具有不同表面形态的多功能软纤维,在水电能和传感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


研究亮点 

1. 提出气液两相流纺丝方法,无需改变喷丝头即可制备多种形态功能纤维,克服了传统纺丝方法的局限,且成本低、工艺简单。    

2. 制备的纤维展现出卓越性能,如空心纺锤形纤维吸水率达414% ,实心纺锤形纤维集雾量为44.6 μL/mm,凹齿形纤维水传输速度达6890μm/s。SA-b-1T-MoS?纤维的e-纤维具有高功率密度2.18 mW/cm3、长发电时间(43小时)和高灵敏度(9.36mV/RH%/s)。  

3. 该纤维在能源、环境传感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如用于制作仿生发电蜘蛛网、智能呼吸监测口罩,为可穿戴设备和远程医疗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研究内容


气液两相流纺丝制备多结构纤维:模拟蜘蛛吐丝原理,利用气液两相流在水平管道中形成的不同流型(单气泡、段塞气泡和环形流),通过控制气液流速比,制备出空心纺锤形、实心纺锤形和凹齿形等多种形态的功能纤维。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气泡变形和纤维成型的动力学机制,并构建了三元相图来描述不同纤维形态与纺丝参数间的关系。   


纺丝液表征及水电伏特纤维制备:制备海藻酸钠(SA)桥接的1T-MoS?复合纺丝液,通过多种表征手段证实SA成功插层到MoS?层间,且层间距增大,材料有序度提高。将该复合纺丝液用于制备纤维,得到具有特定结构的水电伏特纤维。


纤维与水的相互作用及性能研究:研究不同结构纤维与水的相互作用,发现空心纺锤形纤维吸水性最强,实心纺锤形纤维集雾能力出色,凹齿形纤维水传输速度快。将碳纳米管纤维缠绕在制备的纤维上制成e-纤维,测试其水电伏特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e-纤维在开路电压、发电持续时间和灵敏度等方面表现各异。


水电伏特发电机制及结构响应机制:探讨SA-b-1T-MoS?纤维的质子传导机制,在低湿度下主要通过质子跳跃传导,高湿度下则通过Grotthuss机制传导。研究不同纤维结构的水电伏特性能差异机制,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发现纤维结构可影响湿度梯度动力学和水迁移速率,进而影响输出电压和电流。    - **纤维的水电伏特应用**:将e-纤维应用于环境监测、人机界面和智能呼吸监测等领域。制备的仿生发电蜘蛛网可产生1.2V电力持续25小时,足以驱动计算器;集成e-纤维的智能口罩可实时监测呼吸活动,用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和远程医疗。


文献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9585-6
推荐阅读
“刚柔并济” 仿生手指:赋予机器人手人类般的灵巧与适应力
“墨” 力无穷:TPU@LM 墨水构筑可穿戴设备柔性电路新未来
液态金属绘就自由蓝图:3D 打印自供能磁电传感器的柔性变革
“光纤助力光制造:FaSt-Light开启原位生物制造新时代”
隐形的科技‘伴侣’: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不可感知设计与应用新突破
微绒毛结构赋能传感器:同步压缩实现超宽压力范围精准感知

图片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幂方科技专注于印刷与柔性电子方向,实现了柔性电子电路、柔性能源器件、柔性屏幕、柔性传感器、柔...[详细]
最近更新:2025-04-02 17:14:05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