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发全球混合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 可实现实空间原子分辨测量
超导磁体是低温下用具有高转变温度和临界磁场特别高的第二类超导体制成线圈的一种电磁体。它的主要特点是无导线电阻产生的电损耗,也没有因铁芯存在而产生的磁损耗,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超导磁体系统分为传统的圆柱形超导磁体和开放式超导磁体两种。
传统型超导磁体根据场强的不同主要分为1.5T和3.0T两个档次,其中1.5T是主流磁体,3.0T磁体的使用Z逐年递增。开放式超导欧体主要有1.0T和1.2T这两种场强。超导磁体系统也是由主磁场产生单元、匀场单元以及制冷单元等组成。其中主磁场产生单元由超导主线圈和超导磁屏蔽线圈组成,匀场单元由超导匀场线圈或无源匀场贴片等组成,制冷单元包括杜瓦,冷屏及冷头等。
日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陆轻铀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混合磁体极端条件下原子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混合磁体由一个内水冷磁体和大口径的外超导磁体嵌套组成。对于突破当前磁场下只能开展输运等宏观平均效果测量之瓶颈,进入到广阔的物性微观起源探索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课题组近期已研制成功20毫米孔径连续流液氦恒温器 STM、国际水冷磁体(32毫米孔径,27特斯拉)STM和干式(无液氦)超导磁体STM,均获得了高质量的原子分辨图像。
液氮恒温器
直接或间接控制一个或多个热源和冷源来维持所要求的温度的一种装置。恒温器要实现这种功能,就必须具有一个敏感元件和一个转换器,敏感元件量度出温度的变化,并对转换器产生所需的作用。转换器把来自敏感元件的作用转换成对改变温度的装置能进行适当控制的作用。
液氮是一种方便、经济、高效的制冷剂,直接以液氮为冷源的恒温器就是液氮恒温器,其各种产品在低温物理实验、半导体、航空航天、食品、医药等众多领域被广泛的应用。使用液氮制冷剂,有效率高、降温速度快、振动小、成本低等优点,有光学和非光学型,可用于真空、超高真空、磁场、显微镜、光谱学等研究,是研究材料物理特性的强有力的工具。超高真空、磁场、显微镜、光谱学等研究,是研究材料物理特性的强有力的工具。
扫描隧道显微镜
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隧道针尖的结构是扫描隧道显微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尖的大小、形状和化学同一性不仅影响着扫描隧道显微镜图象的分辨率和图象的形状,而且也影响着测定的电子态。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一个纳米级的随动系统,因此,电子学控制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扫描隧道显微镜要用计算机控制步进电机的驱动,使探针逼近样品,进入隧道区,而后要不断采集隧道电流,在恒电流模式中还要将隧道电流与设定值相比较,再通过反馈系统控制探针的进与退,从而保持隧道电流的稳定。所有这些功能,都是通过电子学控制系统来实现的。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软件控制系统中,计算机软件所起的作用主要分为“在线扫描控制”和“离线数据分析”两部分。
离线数据分析软件
离线数据分析是指脱离扫描过程之后的针对保存下来的图象数据的各种分析与处理工作。常用的图象分析与处理功能有:平滑、滤波、傅立叶变换、图象反转、数据统计、三维生成等。
⑴平滑,平滑的主要作用是使图象中的高低变化趋于平缓,消除数据点发生突变的情况。
⑵滤波,滤波的基本作用是可将一系列数据中过高的削低、过低的添平。因此,对于测量过程中由于针尖抖动或其它扰动给图象带来的很多毛刺,采用滤波的方式可以大大消除。
⑶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对于研究原子图象的周期性时很有效。
⑷图象反转,将图象进行黑白反转,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⑸数据统计,用统计学的方式对图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⑹三维生成,根据扫描所得的表面型貌的二维图象,生成直观美丽的三维图象。
大多数的软件中还提供很多其它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处理手段,得到自己满意的图象。
新闻来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中科院研发全球混合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 可实现实空间原子分辨测量
- 日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陆轻铀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混合磁体极端条件下原子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
- 我国研发全球首例无液氦干式超导磁体插杆式扫描隧道显微镜
- 日前,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陆轻铀课题组攻克技术难关,成功研制了全球首例适用于干式超导磁体的插杆式扫描隧道显微镜。
-
- 东京大学采用磁性材料研发电子显微镜 实现原子分辨率成像
- 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为照明源,通过电子流对样品的透射或反射及电磁透镜的多级放大后在荧光屏上成像的大型仪器。
-
- 中科院武汉物数所利用偏振光与原子作用或将实现原子磁强计芯片化
- 原子磁强计是当前最灵敏的磁场探测装置。在原子磁强计中,作为探针的原子自旋会受到大量弛豫因素的影响,从而限制磁场测量的精度和灵敏度。
-
- 中国科大“颜色擦除强度干涉技术”实现高空间分辨成像能力
- 干涉仪被广泛用于各种高空间分辨成像技术中,以突破单镜片有限孔径下的分辨率极限(衍射极限)。
-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发新型“气溶胶光学吸湿增长特性测量装置”
- 气溶胶消光光谱仪采用宽带腔增强光谱测量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单波长仪器测量时气体吸收对消光系数测量的影响问题。
-
- 单原子层沟道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研发可提高器件性能
- 每个芯片产生的时间都是在前一个芯片产生后的18~24个月内,如果这个趋势继续,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的上升。
-
- 中科院研发3D集成式装置结合智能手机传感平台 实现便携式可视化定量分析
-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蒋长龙研究员研究团队利用智能手机构筑了便携式智能手机传感平台,采用3D打印制备了小型集成式装置,实现了实时、可视化及定量检测目标物。
-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可编程双层膜驱动器可自身变形“软体机器人”
- 该机器人具有可编程性强、软体驱动器、红外光的控制下进行可控的自身形变等特点。
-
- 南科大研发灭菌消毒装置 可实现口罩无害化再生处理
- 紫外线被DNA或RNA的碱基对吸收,发生光化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从而使细胞遗传物质的活性丧失,微生物不能繁殖或是不久就会死亡。
-
- 聚焦前沿丨利用iDPC-STEM技术实现金属有机框架中旋转节点结构的实空间成像
- 利用iDPC-STEM技术实现金属有机框架中旋转节点结构的实空间成像
-
-
- 中科院化学所研发“液滴机器人” 可用于多种类流体系统的操控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发了一种能够采用程序化控制的“液滴机器人”。第一次实现了液滴的切割、移动、释放和旋转等复杂行为。
-
- 无掩膜光刻机助力可穿戴柔性微流控芯片研发,实现汗液实时监测!
- 在传统的运动训练监测中,通常需要对被研究对象进行血液样品采集。通过对所采集的血液进行各类分析获取相应数据,达到运动训练监测的目的。
-
- 人工纳米流体可实现内存计算助力液体硬件开发 或打开仪器行业创新空间
- 纳米流体技术还可以推动仪器行业的创新。传统的仪器设计往往受到材料和技术的限制,难以实现高度集成化和微型化。纳米流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这些限制,实现仪器的高度集成化和微型化。
-
- 中科院研发气化飞灰焚烧发电技术实现煤炭转化为清洁煤气和建材原料
- 焚烧产生的超高压超高温蒸汽用于发电,配3套发电量为45MW的余热余能发电装置。该项目的飞灰焚烧炉飞灰处理量大、蒸汽参数高,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
- 用户成就|原子分辨二次电子成像揭示催化剂颗粒再分散行为
- 二次电子成像的空间分辨率直接受限于电子束的大小,因为目前商业化的扫描电镜都没有配置球差校正器和色差校正器,因此在30keV以下的扫描电镜都无法实现原子分辨率。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 欧美大地参加“第五届全国冻土工程与寒区环境学术会议”,共探智能冻土工程与绿色寒区环境发展新路径
- 论坛观点聚焦 |平行论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
- 高校精彩亮相 | 科技成果、战略合作、人才培养汇聚高博会
- 【JACS】金属有机框架中基于动态组件增强的乙炔/乙烯/二氧化碳三元混合物分离
- 文末报名 | 复旦大学药学院生物制药高级训练营报名截止倒计时!
- 灌流培养基“配方革新”,破局生物生产效率与质量双重挑战
- FOA15 | 贝士德仪器赴葡萄牙参加 Fundamental of Adsorption 15
- 探索色谱前沿 赋能教科研 | 福立校园行&高博会双线发力,打造教科研新势能
- 【第92届API China会议回顾】《制药企业QA工程师的自我修养与提升》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 SPT Labtech与派森诺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启自动化基因组学实验室新篇章
作者榜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