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福州市召开《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审定会

福州市召开《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审定会

分类:商机 2020-08-31 14:07:17 878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技术规范是标准文件的一种形式,是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技术要求的文件。它可以是一项标准(即技术标准)、一项标准的一部分或一项标准的独立部分。其强制性弱于标准。当这些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后,就成为技术法规。

近期,福州召开了福建省地方标准《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审定会,专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逐条逐章的审查,一致表决通过了标准的审定。该标准对移动通信基站雷电防护技术要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及雷电防护安全管理做了相关的规定,为提升全省移动通信基站雷电防护装置的安全性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信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也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化。

图.jpg

通信基站的工作原理

铁塔上面的带有移动标志的设备是基站。基站通过天线来进行消息的收发。基站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无线覆盖,即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 核心网侧的控制信令、语音呼叫或数据业务信息通过传输网络发送到基站(在2G、3G网络中,信号先传送到基站控制器,再传送到基站)。信号在基站侧经过基带和射频处理,然后通过射频馈线送到天线上进行发射。终端通过无线信道接收天线所发射的无线电波,然后解调出属于自己的信号。反向信号传输流程与前向流程方向相反,但原理相似。

每个基站根据所连接的天线情况,可以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扇区。基站扇区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几百到几十千米。不过在用户密集的地区,通常会对覆盖范围进行控制,避免对相邻的基站造成干扰。

基站的基带和射频处理能力,决定了基站的物理结构由基带模块和射频模块两大部分组成。基带模块主要是完成基带的调制与解调、无线资源的分配、呼叫处理、功率控制与软切换等功能。射频模块主要是完成空中射频信道和基带数字信道之间的转换,以及射频信道的放大、收发等功能。

通信基站的组成构成

通信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最关键的基础设施。 移动通信基站有机房,电线,铁塔桅杆等结构部件,其中基站房主要配备信号收发器,监控装置,灭火装置,供电设备和空调设备, 以及塔杆包括防雷接地系统,塔体,基础,支架,电缆和辅助设施等几个部分的结构。 根据形状,塔桅杆可分为角钢塔,单管塔,顶杆,电缆塔等多种不同形式。 天线是天线框架,馈电系统和无限反射器的三层结构,有两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室内和室外。 根据不同的传输方向,天线也可以分为方向和全向。

一个基站的选择,需从性能、配套、兼容性及使用要求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其中特别注意的是基站设备必须与移动交换中心相兼容或配套,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通信效果。基站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设备: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

5G基站架构

为了支持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与低延迟(uRLL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 等多种业务应用,5G网络将引入NR新空口和新的网络架构,以提升峰值速率、时延、容量等网络性能指标,并具备更大的组网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从设备架构角度划分,5G基站可分为BBU-AAU、CU-DU-AAU、BBU-RRU-Antenna、CU-DU-RRU- Antenna、一体化gNB等不同的架构。BBU-AAU架构中,基带单元映射为单独的一个物理设备BBU,AAU集成了射频单元与天线单元,若采用eCPRI接口,AAU内部还包含部分物理层底层处理功能。

CU-DU-AAU架构中,基带功能分布到CU、DU两个物理设备上,二者共同完成构成5G 基带单元,CU与DU间的F1接口为中传接口。BBURRU-Antenna架构中,RRU功能与AAU相同,区别在于RRU无内置天线单元,需要外接天线使用,主要用 于郊区等低容量需求或室内覆盖场景。一体化gNB架 构集成了5G基带单元、射频单元以及天线单元,属于高集成度、紧凑型设备,可用于局部区域补盲或室内覆盖等特殊场景。

雷电防护装置

是指保护建筑物、电力系统及其他一些装置和设施免遭雷电损害的技术措施。雷电防护装置是指雷电防护系统的防直击雷装置、防雷电感应装置、防雷电波侵入装置和防雷击电磁脉冲装置中的一种,是为防御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物体、设备等遭受雷击而设置的防雷设施。雷电及其它强干扰对通信系统的致损及由此引起的后果是严重的,雷电防护将成为保障生命财产的必需措施。

雷电脉冲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成份组成,其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作用于设备:一种是通过金属管线或地线直接传导雷电致损设备;一种是闪电通道及泄流通道的雷电电磁脉冲以各种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属管线或地线产生浪涌致损设备,绝大部分雷损由这种感应而引起。

对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危害主要来自于由雷电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的耦合能量,通过以下三个通道所产生的瞬态浪涌。1、金属管线通道,如自来水管、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航空障碍灯引线等产生的浪涌;2、地线通道,地电位反击;3、空间通道,电磁场的辐射能量。

其中金属管线通道的浪涌和地线通道的地电位反击是电子信息系统致损的主要原因,它的最见的致损形式是在电力线上引起的雷损,所以需作为防护的重点。由于雷电无孔不入地侵袭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将是个系统工程。雷电防护的中心内容是泄放和均衡。

新闻来源: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标签:移动通信基站 防雷装置 检测技术规范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