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URG9000D 高时分辨率的气溶胶水溶性离子在线监测技术

URG9000D 高时分辨率的气溶胶水溶性离子在线监测技术

来源: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      分类:商机 2022-08-25 15:06:21 64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2022新年之际,举国上下都为之振奋的莫属北京冬奥会。人们除了观赏精彩刺激的ao运赛事,也一定关注到了北京这蓝蓝的天,透过电视,甚至也能呼吸到一口清新清凉的空气,对那底色纯粹的冬奥蓝称赞不已。

对于刚过去的2021年,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实现协同控制,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里程碑式突破,空气质量shou次实现全面达标,PM2.5年均浓度降到33微克/立方米。在全年365天里,优良天数接近八成,达288天。北京市大气环境的持续改善,既有政策的QIANG力推动,又有企业、全民的共同参与。

今天飞飞想跟大家聊聊大气颗粒物PM2.5,以及赛默飞在气溶胶水溶性离子在线监测方面的技术。


大气颗粒物PM2.5,你知道它都包含哪些成分吗?

图片2.png


从化学角度而言,PM2.5组成一般分为水溶性组分、元素组分和碳质组分。水溶性组分中阴离子主要以硫酸盐、硝酸盐和卤素离子存在,阳离子主要是铵根离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它的含量一般占PM2.5质量的30%~60%,而SO42-、NO3-和NH4+,是水溶性离子的重要组分,占60%~90%,三者简称SNA,它们主要由气态前体物通过大气二次转化生成,通常代表二次无机污染物。可以说,水溶性离子是大气二次污染的重要标志物种。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通常会关注哪些指标,有什么意义?

图片3.png

对于上述SNA 的变化规律以及前体物向SNA 的转化特征,可以用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来反应SO42-和NO3-的形成转化过程,值越高,表示转化成二次气溶胶就越多。

ρ( NO3- ) /ρ( SO42-) 的比值也常被用来表征固定源和移动源的相对贡献。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会面对哪些挑战?有哪些关注点?

图片4.png


目前没有一种仪器分析方法能完成对颗粒物所有可分析成分的直接测量,不同的成分类型,涉及不同的采样和仪器分析方法。在2010年之前,PM2.5的特征研究大多基于离线方法进行采样分析,该方法存在采样时间较长、挥发性物质易损失等缺点,费时费力,面对重大污染事件无法辨析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因此,需要高时间分辨率的在线监测设备满足环境日益严格的监测需要,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更丰富的科学依据。


赛默飞URG9000D助力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的在线监测

图片5.png

在线监测系统,长时连续运行对仪器系统以及运维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URG9000D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自动采样,自动产生淋洗液,自动分析,实时自动生成数据,实现连续采样,不间断分析。整个过程减少人为干预,相比离线采样,省时、省力;

其次,数据准确有保障,URG9000D系统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对采样的要求,通过溶蚀器将气体和颗粒物完全分离,4组独立的采样及进样流路可有效避免气体和颗粒物之间以及淋洗液与收集样品之间存在的交叉污染;

再次,系统的灵敏度高,配套的2mm微孔分离体系、在线淋洗液发生、电解YI制背景使得方法检出限可低至0.005μg/m3,对于空气环境良好的清洁天,也可以检测识别到低含量组分,有助于数据的连贯性,剖析PM2.5的质量平衡,以及物种构成的季节与年季变化;

ZUI后,运维需求少,无需手配淋洗液,系统月度用水和废液产生量均小于40L,对于偏远的站点可以减少工作量。

图片6.png

进行冬奥会保障的延庆站点-(URG9000D+ICS6000)


总结

Summary


赛默飞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除满足监管要求的常规离子外,URG9000D还提供了应对颗粒物中痕量有机酸和有机胺的分析方案。目前,URG9000D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部门和大气科研单位,助力我国的蓝天保卫事业。

图片7.png

切割头-独立组合式安装,PM10、PM2.5、PM1.0切割头便捷切换

图片8.png

切割头-旋风切割技术

图片9.png

4组独立内置采样、进样流路,确保“零交叉污染”


气体选择透过性膜技术,确保气体高扩散、全吸收,

颗粒物零损失、零吸附


IC创新技术- 全程“只加水”,流路简单,操作方便

阴离子和有机酸同时分析

阳离子和有机胺同时分析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详细]
最近更新:2025-04-24 18:16:19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