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01-21 09:33:29液相色谱质谱法
- 液相色谱质谱法是一种结合了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与质谱检测技术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液相色谱将复杂样品中的各组分有效分离,随后利用质谱对分离后的各组分进行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与鉴定。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代谢组学等领域,能够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和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是科研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其优点包括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宽线性范围及强大的定性分析能力。
资源:2214个 浏览:11次展开
液相色谱质谱法相关内容
液相色谱质谱法资讯
-
- “生物碱的检测液相色谱-质谱法”国家标准的发布 填补技术领域空白
- 由省食检院主持起草的《植物次生代谢物生物碱的检测液相色谱-质谱法》,不仅填补了我国相关检测技术研究领域的空白,在国际上也属于创新性成果。
-
- 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葡萄中7中激素含量物质 液相色谱-质谱法》团体征求意见出台 液相色谱仪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 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近日对《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葡萄中七种激素含量》进行了集体征求意见,旨在为葡萄行业建立更加严格、科学的激素检测标准。
-
- 宁夏化学分析学会发布《葡萄中氯酸盐与高氯酸盐含量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团体标准征求意见》 仪器行业如何规范执行?
- 仪器行业需要确保仪器设备符合标准要求。对于液相色谱、质谱仪器,需要具备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稳定性好等特点,以确保对葡萄中氯酸盐与高氯酸盐含量的准确测定。仪器行业应对仪器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
- 【临床质谱】标准化系列研讨会第一期 试剂盒标准化
- 直播时间: 2022 年5月27日14:00- 15:40
-
- 2022国抽新增食品安全项目:蔬菜水果中霜霉威的测定
- 霜霉威是一种具有局部内吸作用的低毒杀菌剂,属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其杀菌机制主要是抑 制病菌细胞膜成分的磷脂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进而抑 制菌丝生长、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
液相色谱质谱法文章
-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清中结核病生物标志物 CFP-10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清中结核病生物标志物 CFP-10
-
- BJS 202203 饮料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前言 香豆素是主要豆香型香料之一,有食品甜香、杏仁香草的气息。常作为定香剂用于配制香水和花露水香精,也是用作
-
- BJS 202203 饮料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前言 香豆素是主要豆香型香料之一,有食品甜香、杏仁香草的气息。常作为定香剂用于配制香水和花露水香精,也是用作
-
- GB 31658.2-2021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氯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因其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原虫的作用,可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氯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动物的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结膜炎、外伤感染和猪球虫病等疾病。
-
- 【质谱文献】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检测微量血清中6种脂溶性维生素
- 【质谱文献】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检测微量血清中6种脂溶性维生素
液相色谱质谱法产品
产品名称
所在地
价格
供应商
咨询
- 甲醇中2甲4氯和2甲4氯丁酸混标(适用国标:GB23200.10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肉及肉制品中2甲4氯及2甲4氯丁酸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
- 国内 北京
- ¥400
-
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 PerkinElmer FLEXAR™ 液相色谱系统
- 国外 美洲
- 面议
-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 氯霉素-D5同位素标准品(符合:GB29688-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2483号公告-8-2016饲料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国内 北京
- ¥3500
-
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 氯霉素-D5同位素标准品(符合:GB29688-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2483号公告-8-2016饲料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国内 北京
- ¥12000
-
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 液相色谱- 自动进样器
- 国内 北京
- 面议
-
北京秦方科技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液相色谱质谱法问答
- 2025-04-14 18:30:13反相液相色谱蛋白质原理是什么?
- 反相液相色谱(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LC)是一种基于疏水相互作用的高效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及多肽的分离、纯化与分析。其核心原理在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极性差异,以及样品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疏水分配效应。以下将从分离机制、蛋白质特异性行为、固定相与流动相选择、应用场景等角度展开说明。 反相色谱的固定相通常由疏水性材料(如C18、C8或C4键合硅胶)构成,而流动相为极性溶剂(如水、甲醇或乙腈)。分离过程中,蛋白质的疏水区域与固定相发生非共价结合,极性较强的分子优先被流动相洗脱,疏水性更强的分子则因保留时间延长而实现分离。梯度洗脱是优化分离效果的关键手段,通过逐步增加有机溶剂比例削弱疏水作用,从而按疏水性差异依次洗脱目标分子。 蛋白质在反相色谱中的行为具有特殊性。由于流动相中常添加三氟乙酸(TFA)等离子对试剂,蛋白质可能发生部分去折叠,暴露出内部疏水残基,增强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此外,低浓度TFA可诱导蛋白质形成伸展构象,导致其在死时间前洗脱;而高浓度TFA通过形成离子对使蛋白质构象紧凑(如“熔融球体”),延长保留时间。这种构象敏感性使反相色谱不仅能分离蛋白质,还可用于研究其构象稳定性与表面疏水性。 固定相的选择需综合考虑蛋白质大小与疏水性。C18和C8适用于小分子肽段,而C4因较短的烷基链更适合大分子蛋白质,避免过度保留。流动相中,乙腈因低黏度和高洗脱能力成为首选有机溶剂,TFA则通过抑制硅醇基电离减少峰拖尾。梯度优化需平衡分辨率与时间成本,例如降低最大有机溶剂浓度可改善峰分离,但可能延长分析周期。 在应用层面,反相色谱凭借高分辨率与质谱兼容性,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其典型场景包括:多肽药物的纯度分析、酶解产物的肽图绘制、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糖基化)的检测,以及蛋白质构象变化的动态监测。例如,与质谱联用时,反相色谱可分离复杂肽段混合物,通过质谱鉴定实现蛋白质序列的高通量解析。此外,其在治疗性抗体表征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尤其在检测聚集体与降解产物方面表现卓越。 操作参数的设置直接影响分离效能。流速需根据色谱柱内径与填料粒径调整,通常内径4.6mm的C18柱推荐流速为1mL/min。压力上限需控制在柱耐受范围内(通常≤6000psi),以避免固定相塌陷。检测方法方面,紫外检测(280nm)依赖蛋白质中芳香族氨基酸的吸收,而质谱联用可提供分子量及结构信息,灵敏度更高。 总之,反相液相色谱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动态梯度洗脱,实现了蛋白质的高效分离与分析。其独特的构象敏感性、灵活的固定相选择及与质谱的兼容性,使其在生物医药与基础研究中不可或缺。未来,随着新型固定相(如表面多孔颗粒)与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反相色谱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分辨率与通量将进一步提升。
34人看过
- 2025-04-14 18:30:14液相色谱梯度洗脱原理是什么?
- 液相色谱梯度洗脱原理 液相色谱(HPLC)作为现代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其在复杂样品中成分分离的效率与精度一直备受关注。在液相色谱的众多分离方法中,梯度洗脱技术因其能够提高分离效果,优化分析时间而广泛应用。梯度洗脱是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极性,以实现更高效的分离效果。本文将深入探讨液相色谱中的梯度洗脱原理,解析其工作机制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梯度洗脱的基本原理 在液相色谱分析中,分离的核心机制依赖于样品中不同成分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的等度洗脱方法中,流动相的成分保持恒定,但这对于复杂样品的分离效果常常有限。而梯度洗脱则通过在分离过程中逐步改变流动相的组成,使得溶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发生动态变化,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分离。简而言之,梯度洗脱可以根据不同成分的化学性质,精确控制它们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优化分离过程。 梯度洗脱的操作原理是基于流动相的“梯度”变化。通常在分析过程中,溶剂的比例会逐步增加或减少,使得色谱柱中不同极性的物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洗脱。在起始阶段,流动相的极性较低,能有效洗脱低极性物质,而高极性物质则会因亲和力较强而滞留在固定相上。随着梯度的推进,流动相中的溶剂成分逐渐改变,促使那些滞留在色谱柱上的高极性化合物被洗脱。通过这种方法,色谱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复杂样品的有效分离。 梯度洗脱的优势与应用 相比于传统的等度洗脱,梯度洗脱的大优势在于其能够显著提高分离效率。在复杂的混合样品中,成分的极性差异可能导致它们在色谱柱上的滞留时间差异较大。通过梯度洗脱的逐步变化,能够确保每个组分在适当的时间点得到洗脱,从而避免了常见的峰重叠现象,提升了分离效果。 梯度洗脱还能有效缩短分析时间。由于其灵活调整流动相的成分,通常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复杂的分离过程。这对于高通量分析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制药、环境监测等领域,梯度洗脱可以显著提高样品分析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液相色谱的梯度洗脱技术被广泛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多个领域。在药物分析中,梯度洗脱不仅能够提高药物成分的分离精度,还能帮助研究人员对药物中微量杂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在环境监测中,梯度洗脱技术则可以用于水体、土壤等复杂样品中污染物的检测,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梯度洗脱的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尽管梯度洗脱在液相色谱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其实施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例如,在梯度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变化可能导致仪器系统的压力波动,这对色谱柱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现代液相色谱系统逐渐采用了精密的泵送技术和压力控制系统,以确保流动相的梯度变化能够平稳进行。 未来,随着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梯度洗脱将朝着更高效、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效液相色谱(HPLC)设备将更加自动化,操作更简便,且能够处理更多样化的样品。液相色谱与质谱等联用技术的结合,预计将进一步提高梯度洗脱在复杂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液相色谱中的梯度洗脱技术是提高分离效率、优化分析过程的关键方法之一。在药物、环境、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中,它为复杂样品的精确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梯度洗脱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5人看过
- 2024-10-22 15:51:03液相色谱泵结构复杂吗?作用是什么?
- 液相色谱泵结构详解液相色谱泵是液相色谱仪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溶剂以恒定的流速和压力输送到色谱系统中,从而确保样品能够顺利分离和检测。其结构设计的精密性和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色谱分离过程的稳定性和精度。本文将详细介绍液相色谱泵的结构组成,并探讨其工作原理与应用特点。液相色谱泵的结构通常包括泵头、活塞、密封件、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部分。泵头作为核心部件之一,负责溶剂的加压和输送。泵头内部装有一个活塞,活塞在泵头内通过前后运动推动流动相。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活塞的运动便能通过泵头产生高压,将溶剂以恒定的流速推向色谱柱。现代的高效液相色谱泵(HPLC泵)通常使用双柱塞或多柱塞设计,借助交替的柱塞运动来维持连续、稳定的流动,避免流速波动。液相色谱泵的密封件也是非常关键的结构元件。密封件主要位于活塞和泵头的连接处,其功能是防止溶剂泄漏,确保泵腔内的压力维持稳定。常见的密封材料有PTFE(聚四氟乙烯)或PEEK(聚醚醚酮)等,具备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和抗高压性能。因此,密封件的质量和耐久性直接影响到液相色谱泵的整体寿命与运行效率。除了泵头和密封件,液相色谱泵还配备了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控泵腔内的压力。液相色谱的分离效果往往与流动相的压力密切相关,因此,压力传感器能够帮助操作人员快速判断泵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压力异常或泵的故障。现代液相色谱泵普遍集成了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根据用户预设的参数自动调节流速和压力,确保分离过程的可重复性和精度。液相色谱泵的工作方式分为等度泵和梯度泵两种。等度泵是指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流动相的组成比例保持不变,适用于简单的样品分离;梯度泵则可以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比例,使样品中的复杂成分能够被更好地分离。梯度泵的灵活性更高,适合用于多组分样品的复杂分析。因此,选择何种工作方式取决于实验的需求和样品的特性。液相色谱泵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维护同样不可忽视。由于泵在高压下长时间工作,其组件难免会出现磨损,特别是活塞和密封件这类关键部位。因此,定期检查和更换磨损部件对于确保液相色谱泵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日常维护还包括对溶剂的纯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颗粒物或杂质进入泵腔,导致泵的堵塞或损坏。
53人看过
- 2025-04-14 18:30:13液相色谱梯度洗脱的步骤有几步?
- 液相色谱梯度洗脱的步骤 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在化学、制药、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流动相成分、流速等条件,优化分析分离效果的技术手段。其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设定洗脱程序、控制洗脱条件以及结果分析。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入探讨液相色谱梯度洗脱的具体步骤及其在不同分析中的应用。 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 液相色谱的梯度洗脱法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溶剂体系。溶剂的选择取决于分析样品的性质及色谱柱的类型。通常,流动相由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组成,如水和有机溶剂(如乙腈、甲醇等)。在梯度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极性会逐渐发生变化,以增强或减弱样品组分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是确保分离效果的前提。 设定洗脱程序 梯度洗脱的关键在于设定合理的洗脱程序。洗脱程序决定了流动相成分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一般来说,洗脱程序会从较低的有机溶剂浓度开始,逐步增加其浓度,直到所有组分完全洗脱出来。梯度洗脱的目标是通过控制有机溶剂浓度的变化,使样品中的各个组分在色谱柱中获得不同的滞留时间,从而实现分离。根据实际分析需要,梯度洗脱的程序可以是线性、阶梯型或指数型,选择合适的程序可以大大提高分离效率。 控制洗脱条件 在进行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时,除了流动相组成的梯度变化,还需要控制其他洗脱条件。洗脱温度、柱温、流速等因素都会影响分离效果。一般情况下,液相色谱的温度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色谱柱性能稳定,同时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溶剂挥发或样品分解。流速的选择也需要谨慎,过高的流速会导致分离不完全,过低的流速则可能导致分析时间过长,影响工作效率。 结果分析 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的后一步是结果分析。在完成梯度洗脱后,通过色谱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组分的分离情况。每个分离的峰代表样品中不同的化学成分,峰的位置、形状、宽度等都能反映出分析物质的性质。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色谱图进行精确解读,进一步确认样品的成分以及浓度。在此过程中,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的应用可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总结 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是一种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和其他操作条件来优化分离过程的重要技术。通过合适的溶剂体系选择、洗脱程序的设定、洗脱条件的控制以及对色谱图的分析,能够实现高效、精确的样品分离。该方法在复杂样品分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分析化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27人看过
- 2025-04-18 17:45:16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如何使用?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是现代分析化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仪器,它结合了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MS)技术的优势,能够高效地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复杂样品中的化合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LC-MS已成为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安全、临床诊断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将深入探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使用原理、应用领域及其优势,帮助读者了解这一仪器的广泛用途和重要性。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工作原理基于液相色谱与质谱的结合。液相色谱用于分离复杂样品中的各组分,质谱则通过测量离子的质量与电荷比(m/z)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分子的结构和质量。这种联用方式使得LC-MS能够提供比单一技术更为全面和精确的分析结果。在操作过程中,液相色谱首先将样品中的各组分按照其化学性质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组分被导入质谱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LC-MS仪器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其的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相比传统的色谱分析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检测低浓度样品时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精确识别复杂矩阵中的微量物质。由于质谱具有极高的选择性,LC-MS能够有效避免样品中干扰物质的影响,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应用方面,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广泛用于多个领域。在药物研发中,LC-MS能够精确测定药物的含量和代谢产物,为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在环境监测中,LC-MS可以检测水质、空气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食品安全领域,LC-MS被用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添加剂,如激素、抗生素和食品染料等。LC-MS还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帮助医生分析患者体内的代谢物,进而诊断疾病。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使用不仅限于上述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法医分析、化学品鉴定等众多研究方向。其高通量、高精度的特点,使其成为化学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未来将继续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持。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工具,凭借其独特的分离与分析能力,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提供更加高效、的分析手段,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与发展。
20人看过
- 公司新闻
- 代谢组学前沿技术
- HPLC 知识有奖答题
- 超痕量的无机元素分析
- 雷达水位监测站
- 近红外光谱(NIRS)
- He-Ne气体激光发射器
- 加尾长度检测
- 原子力轮廓仪
- 偏振光干涉
- 一体化水环境智能监测
- PHI XPS
- DC ECM风机
- 甲烷探测器
- Ramina 仪器
- 气象环境监测传感器
- 凌云光锂电视觉检测
- 输送带滚筒摩擦实验装置
- 加帽率检测
- 晶体双折射效应
- 安捷伦 SLIMS
- 三维探地雷达
- HCS-801G高频红外碳硫仪
- 缝合针切割力测试仪
- 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测量
- 玻璃瓶壁厚测量仪
- 恒温恒湿库房
- LNPs分析
- 农药行业连续自动化生产技术
- 境空气中非甲烷总烃
- 机器人技术
- 植物细胞壁研究
- 二茂铁有机金属衍生物
- 无紫外吸收成分检测
- U-5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太阳能电池板
- 常压馏程测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