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赖草染色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
本研究采用威尼德HB-500原位杂交仪与某品牌荧光探针试剂盒,建立大赖草染色质荧光原位杂交(FISH)标准化检测体系。通过对比实验验证,该系统在42℃杂交条件下可实现±0.5℃动态温控精度,探针结合效率较常规方法提升2.3倍,为植物基因组学研究提供高重复性技术方案。
引言:
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作为禾本科重要野生种质资源,其染色体结构解析对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具有关键价值。传统FISH技术受限于温度波动(±2℃)和探针降解问题,导致植物厚壁细胞穿透效率不足,信号检出率仅维持在60-75%。本研究通过集成新一代智能温控设备与稳定探针体系,重点突破染色质三维结构解析中的定位偏差难题。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系统:威尼德HB-500原位杂交仪配备12位玻片反应仓,某品牌Cy3标记着丝粒特异性探针(浓度2.5 ng/μL)
2. 样本制备:取大赖草根尖分生组织,经2 mM 8-羟基喹啉预处理后,采用改良酶解法(2%纤维素酶+1%果胶酶)获得单细胞悬液
3. 探针杂交:设置梯度变温程序(99℃/10min→42℃/16h),玻片装载后启动全密封湿度维持模式(92% RH)
4. 信号采集:Olympus VS200显微镜配合NIS-Elements成像系统,每个样本采集30个中期分裂相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技术创新:
1. 动态平衡温控:HB-500采用双通道PID调节技术,在长达16小时的杂交过程中,反应仓温度标准差σ≤0.3℃(图1)。对比实验显示,当温度波动超过±1℃时,重复样本间信号强度变异系数(CV)从4.7%升至18.9%
2. 探针保护机制:某品牌探针结合HB-500的防挥发设计,在42℃条件下16小时蒸失量<3 μL,较开放体系减少83%。荧光定量显示有效探针浓度保持率>95%
3. 程序化处理:设备预设植物样本优化程序,自动执行梯度变温-恒温切换,使厚壁细胞穿透时间从常规4.5小时缩短至2小时
实验结果:
1. 杂交成功率:98.5%(n=120),有效规避细胞质背景干扰(图2)
2. 信号分辨率:着丝粒定位精度达0.8 μm,满足染色体臂比测量需求(图3)
3. 重复性验证:连续3批实验CV值<5%,强信号检出率(S/N≥3)稳定在91.2±2.4%
讨论:
实验证实,HB-500的密闭式温控仓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金属浴设备的边缘效应问题。当处理位点≥8时,边缘玻片温度仍可维持中心位点的98.7%。某品牌探针的特殊修饰技术使其在植物样本中扩散速率提升40%,特别适用于木质化程度高的多年生草本研究。
参考文献
1. 用物种专化DNA重复序列作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小麦的大赖草染色质 [J] . 柴守诚 ,刘大钧 . 作物学报 . 1997,第006期
2. 新疆大赖草DNA导入普通小麦获得大穗品系 [J] . 张茂银 ,赵明安 . 江苏农业研究 . 1999,第004期
3.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新疆大赖草DNA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 [J] . 张茂银 ,刘庆昌 ,王子霞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0,第002期
标签:原位杂交仪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黑麦染色质研究
- 黑麦染色质检测对麦类作物遗传改良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结合威尼德 HB-500 原位杂交仪,针对黑麦染色体特异性序列进行精准定位。
-
- 流式细胞分选细胞原位杂交技术研究
- 流式细胞分选结合细胞原位杂交技术,在基因定位、疾病诊断及生物机制研究中意义重大。研究借助威尼德 HB-500 原位杂交仪,其精准控温、高效智能等特性,为实验提供稳定高效环境
-
- 原位杂交图像银颗粒分割技术研究
- 研究基于威尼德HB-500原位杂交仪的精准控温与全自动一体化技术,建立了一套高效、稳定的原位杂交图像银颗粒分割实验流程。
-
- 乳腺癌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状态分析
- 研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乳腺癌组织HER2基因状态进行精准分析,采用威尼德HB-500原位杂交仪建立标准化检测流程。
-
- 甘蔗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分析
- 通过优化甘蔗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实验体系。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和紫外交联仪改进探针标记与杂交效率,结合某试剂增强信号稳定性,成功实现甘蔗染色体特异性定位。
-
- 荧光原位杂交鉴定蓝粒小麦易位系
- 菌肽 D 基因植入番茄,经农杆菌介导转化、多手段鉴定,获稳转植株,抗病原菌强,助番茄产业防病害、可持续。
-
-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通过荧光标记核酸探针与靶序列特异性结合,实现DNA或RNA的定位与定量分析。
-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
-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诊断,介绍原理、流程、优劣势,通过案例体现临床价值。
-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发展历程与多元应用解析
- 阐述 FISH 技术发展历程、原理、操作流程,分析其在多领域应用,展现价值,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
- 运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百合回交一代
- 百合品种改良意义大,本研究聚焦其回交一代鉴定难,引入 GISH 技术,明流程、呈染色体,填空白助改良。
-
- 六倍体小黑麦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深度剖析
- 六倍体小黑麦染色体研究,详述荧光原位杂交革新实验。涵盖探针定制、样本预处理优化、杂交及成像精控,精准解析染色体结构、基因定位与变异,为小黑麦遗传改良、进化溯源提供关键洞察,推动多倍体作物研究进阶。
-
- 原位杂交检测组织 MicroRNA 新进展
- 原位杂交检测组织 MicroRNA 领域的前沿动态。详述创新实验方法,涵盖探针设计优化、样本处理改良及高敏检测体系构建。剖析其提升检测精准度与分辨率的原理,为深入探究 MicroRNA 组织原位表达及
-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发展及在植物基因组的应用
- 荧光原位杂交(FISH)作为分子细胞遗传学关键技术,历经多阶段革新。本研究回溯其发展脉络,从探针设计到高分辨成像,详述各阶段突破。聚焦植物基因组应用,展示核型分析、基因定位等成果,剖析多色 FISH
-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应用
- 研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结合威尼德原位杂交仪、紫外交联仪等设备,分析了不同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
-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于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应用
- 研究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优化了其在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中的标准化流程。通过整合威尼德电穿孔仪、紫外交联仪及原位杂交仪。
-
- 荧光原位杂交驱动细胞遗传与基因组图谱研究
- 研究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优化了基因组图谱分析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通过威尼德电穿孔仪、紫外交联仪及原位杂交仪的联合应用,结合某试剂的高效标记体系,实现了染色体异常与基因重排的精准定位。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