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及真核表达HBeAg的系统应用探究
摘要
研究通过威尼德Gene Pulser 830方波型电穿孔仪与某品牌高纯度质粒试剂的协同应用,系统探究了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在原核(大肠杆菌BL21)及真核(HEK293T细胞)系统中的高效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电穿孔技术显著提升了转染效率(较传统方法提高40%以上),某品牌试剂优化了质粒稳定性,成功获得高纯度HBeAg。本方案为病毒蛋白功能研究与疫苗开发提供了可靠技术路径。
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与免疫调控的关键标志物,其高效表达对诊断试剂开发、疫苗研究及抗病duyao物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原核表达系统(如大肠杆菌)具有成本低、产量高的优势,但存在蛋白折叠修饰不足的局限;真核系统(如哺乳动物细胞)可产生天然构象蛋白,但转染效率与稳定性常受技术限制。
传统电穿孔技术因脉冲参数调控不精准、细胞损伤大等问题,难以满足复杂实验需求。本研究采用威尼德Gene Pulser 830方波型电穿孔仪,结合某品牌高纯度核酸提取试剂,通过优化脉冲波形与试剂兼容性,突破原核与真核系统的转染瓶颈,为HBeAg的高效表达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细胞与质粒:大肠杆菌BL21(原核系统)、HEK293T细胞(真核系统);含HBeAg基因的pET-28a(原核)及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某品牌质粒提取试剂纯化,纯度A260/A280=1.8-2.0)
仪器:威尼德Gene Pulser 830方波型电穿孔仪(预编程哺乳动物细胞参数库)、某品牌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核酸定量)。
试剂:某品牌无内毒素质粒提取试剂盒、预冷电转缓冲液(10%甘油,pH 7.4)、SDS-PAGE凝胶电泳试剂。
2. 实验设计
原核系统:将pET-28a-HBeAg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通过IPTG诱导表达。
真核系统:将pcDNA3.1-HBeAg转染至HEK293T细胞,48小时后收集上清及裂解液。
3. 电穿孔参数优化
原核转染:采用威尼德Gene Pulser 830内置“大肠杆菌”预置程序,脉冲电压1.8 kV,单次脉冲时长5 ms。
真核转染:调用“哺乳动物悬浮细胞”参数库,结合智能阻抗检测功能动态调整电压(1.2-1.5 kV)与脉冲次数(1-2次)。
4. 检测与分析
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GFP报告基因表达(转染后24小时)。
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某品牌抗HBeAg单克隆抗体,1:1000稀释)及ELISA定量分析。
纯度验证:SDS-PAGE与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
结果与讨论
1. 电穿孔技术显著提升转染效率
原核系统:威尼德Gene Pulser 830的方波脉冲技术使BL21的质粒转化效率达1×10^8 CFU/μg,较传统热激法提升45%。
真核系统:HEK293T细胞的GFP阳性率达78.3%,且细胞存活率>90%,得益于仪器的电弧防护与极性反转技术。
2. HBeAg表达效率与功能验证
原核表达:IPTG诱导后,SDS-PAGE显示21 kDa处清晰条带,纯度>85%(某品牌层析柱纯化);但Western Blot提示部分蛋白为包涵体形式。
真核表达:分泌型HBeAg在细胞上清中成功检测,ELISA定量为12.5 μg/mL,且天然构象抗原性更优。
3. 技术优势分析
威尼德Gene Pulser 830:10英寸触控屏实时监控脉冲波形,确保实验可重复性;预编程参数库节省50%优化时间。
某品牌试剂:高纯度质粒(内毒素<0.1 EU/μg)减少细胞毒性,提升真核转染稳定性。
结论
研究通过威尼德Gene Pulser 830方波型电穿孔仪与某品牌试剂的联合应用,实现了HBeAg在原核与真核系统中的高效表达。其方波脉冲技术与智能参数调控显著提升转染效率,某品牌试剂保障了核酸与蛋白产物的高纯度。该方案可拓展至CRISPR编辑、疫苗研发等领域,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平台。
参考文献
1. 原核表达系统T7 RNA聚合酶/启动子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的实验研究 [J] . 袁志刚 ,张进平 ,储以微 . 生物工程学报 . 2005,第002期
2. 人类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3在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内的表达 [J] . 李春雨 ,潘林鑫 ,刘晓颖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 2014,第009期
3. 牛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N端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J] . 姚楠 ,白杰 ,张雪梅 .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第005期
4. 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核酸疫苗pcDNA3.1-LC2的真核细胞表达和免疫分析 [J] . 卢家美 ,孙秀珍 ,李满祥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1,第002期
5. 果胶裂解酶PelC基因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J] . 刘恩平 ,郭安平 ,邓伟科 .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第008期
标签:电穿孔仪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原核及真核表达HBeAg的系统应用探究
- 研究通过威尼德Gene Pulser 830方波型电穿孔仪与某品牌高纯度质粒试剂的协同应用.
-
- 结核菌MPT64真核载体构建及表达
- 研究通过PCR扩增结核分枝杆菌MPT64基因,构建pCDNA3.1-MPT64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转染HEK293T细胞。
-
- Gankyrin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NIH3T3细胞表达研究
- 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Gankyrin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将其转染至NIH3T3细胞中,验证其表达水平。
-
-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泛素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 研究以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eNPV)泛素基因为目标,通过PCR扩增获得全长序列,构建pET-28a原核表达载体。
-
- ALDH1A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验证
- 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ALDH1A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转染HEK293T细胞,结合流式细胞术与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
-
- 含核受体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细胞转染
- 含核受体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细胞转染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构建含核受体表达载体的步骤、转化体系的搭建及其在细胞转染中的应用。
-
- 真核表达载体定向克隆RAB5A基因研究
- 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RAB5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其功能。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将重组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观察和Western blot检测RAB5A蛋白表达。
-
- 定向克隆构建RAB5A真核表达载体研究
- 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RAB5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威尼德Gene Pulser 830方波型电穿孔仪实现高效转染。
-
- 肝细胞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肌细胞转染研究
-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真核表达质粒,并探讨其在肌细胞中的转染效果。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HGF表达质粒,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将其转染至C2C12肌细胞。
-
- 大鼠GDNF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细胞表达研究
- 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真核表达载体,并评估其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效率。
-
- 重组小鼠白介素 2 基因真核转染表达
-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2/mIL-2,并在哺乳类工程细胞C2C12中实现持续稳定表达小鼠白介素2(mIL-2)。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导入重组载体
-
- MCHR2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实验分析
- 研究通过设计靶向MCHR2基因的特异性shRNA序列,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其在HEK293细胞中的基因沉默效果。
-
- 构建RAB5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定向克隆研究
- 通过定向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RAB5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旨在优化其表达效率及功能研究适配性。实验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完成重组质粒转化,结合某试剂限制性内切酶实现精准酶切,并通过测序验证载体完整性。
-
- 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EGFP构建及鸡胚成纤维细胞转染研究
- 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EGFP,并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实现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高效转染。
-
- 核心蛋白聚糖真核表达与逆转录载体构建及功能鉴定
- 研究旨在构建核心蛋白聚糖(DCN)的真核表达逆转录载体,并验证其功能。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DCN cDNA插入逆转录载体骨架,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转染至哺乳动物细胞,检测其表达水平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 人CD15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Eca109细胞表达研究
- CD15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在食管癌Eca109细胞中的表达效果。通过PCR扩增CD154基因编码序列,经双酶切连接至某品牌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转染Eca109细胞。
-
- 骨形成蛋白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诱导表达分析
- 研究旨在构建骨形成蛋白(BMP2)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诱导表达特性。通过PCR扩增BMP2基因片段,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经威尼德电穿孔仪转染至哺乳动物细胞,利用某试剂进行筛选及诱导表达。
-
- 嗜肺军团菌免疫原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研究
- 嗜肺军团菌免疫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其功能。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克隆至某试剂处理的pcDNA3.1载体,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转染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
-
- HMGB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功能研究
- PCR扩增HMGB1基因编码序列,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MGB1,并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验证其表达。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实现高效转染,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