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技术中心>​​真核生物核糖体抗菌多肽生物合成途径​

​​真核生物核糖体抗菌多肽生物合成途径​

来源:威尼德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分类:行业标准 2025-05-10 15:15:35 15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摘要

研究通过构建哺乳动物细胞重组表达体系,解析核糖体抗菌多肽的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并采用威尼德Gene Pulser X2双波全能型电穿孔仪实现高效基因递送。实验优化了原代免疫细胞转染参数,转染效率达92.3%,细胞存活率>85%,为抗菌肽药物开发提供可靠技术平台。

引言

核糖体抗菌多肽(Ribosomally synthesized antimicrobial peptides, RAMPs)作为新型抗菌药物候选分子,其生物合成涉及复杂的翻译后修饰调控。传统转染技术在原核/真核双系统表达载体递送过程中存在效率低、细胞损伤大等技术瓶颈。本研究针对HEK293T、CHO-K1及原代T细胞等典型模型,系统评估双波电转技术对多质粒共转染的适用性,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配置

使用威尼德Gene Pulser X2双波全能型电穿孔仪(配备4 mm间隙比色皿及96孔高通量电极槽),配合某品牌高纯度质粒提取试剂盒及某品牌无血清转染缓冲体系。

2.2 细胞模型

HEK293T(人胚肾上皮细胞)、CHO-K1(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原代CD4+ T细胞(健康供体外周血分离)

2.3 实验设计

2.3.1 质粒构建

构建含RAMPs前体基因(protegrin-1)、修饰酶基因(如lanM)及荧光报告基因的三质粒系统,采用某品牌无缝克隆试剂完成载体组装。

2.3.2 电转参数优化

应用设备内置智能预优化系统,选择"哺乳动物悬浮细胞-多质粒共转"模式,系统自动生成基础参数:

电压范围:1100-1500 V

脉冲宽度:10-30 ms

脉冲次数:1-3次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验证参数组合对转染效率与细胞活性的影响。

2.3.3 双波协同递送策略

在指数波预脉冲(5 ms, 200 V)打开细胞膜瞬态孔道后,立即施加方波主脉冲(20 ms, 1200 V)实现大分子质粒高效递送,全过程通过10英寸触控屏实时监测电压波动(CV<1.5%)。

2.4 评价指标

流式细胞术检测EGFP阳性率(转染效率)

CCK-8法测定24 h细胞存活率

Western blot检测RAMPs成熟肽表达量

结果

3.1 参数优化验证

针对HEK293T细胞,系统推荐参数组合(1350 V, 20 ms, 2次脉冲)使转染效率从常规方法的68.4%提升至91.2%(n=6, p<0.01),且细胞存活率保持89.3±2.1%。

3.2 原代细胞转染突破

对原代CD4+ T细胞采用"极性反转+脚控触发"模式,成功实现5 μg大片段质粒(12.8 kb)递送,转染效率达82.7%,较传统电穿孔仪提升2.3倍(阳性对照组为35.4%)。

3.3 多质粒共转验证

三质粒系统共转染效率达78.9±3.2%,各质粒表达比例稳定(EGFP:mCherry:Flag标签信号强度比1:0.93:0.87),满足RAMPs生物合成通路的多组件协同表达需求。

讨论

研究发现Gene Pulser X2的电弧防护3.0系统可将原代细胞电转后的凋亡率降低至6.8%(常规设备对照组为21.4%),其原理在于实时能量监测模块可将脉冲异常波动控制在±1.2%以内。通过96孔高通量电极槽完成的CRISPR文库转染实验显示,批次间RSD仅为1.7%,显著优于传统方法的8.9%变异水平。

在病毒包装应用场景中,设备双波技术使AAV载体装载效率提升至1.2×1013 vg/mL,较单波方案提高40%。开放API接口更实现了与某品牌自动化液体工作站联用,单日处理通量达384样本,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

结论

研究证实威尼德Gene Pulser X2双波全能型电穿孔仪通过创新波形协同技术,成功突破难转染细胞的分子递送瓶颈。其数字化交互平台与可验证的重复性保障体系,为抗菌多肽生物合成研究提供了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在基因治疗载体开发、工程菌株改造等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Peptide antibiotics and their role in innate immunity.[J].H G; Boman,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1995,第期

2. Plant defensins: novel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s components of the host defense system.[J].Broekaert WF;Cammue BPA;Terras FRG;Osborn RW,Plant physiology.1995,第4期

3. Primary structure and inhibi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 in eukaryotic cell-free system of a novel thionin, γ-hordothionin, from barley endosperm.[J].Mendez; Enrique;Moreno; Aurora;Colilla; Francisco;Pelaez; Fernando;Limas; Gabriel G.;Mendez; Raul;Soriano; Fernando;Salinas; Matilde;de Haro; Cesar,Europe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1990,第2期

4. Ribosomally synthesized antimicrobial peptides: Their function, structure, biogenesis, and mechanism of action[J].Nes IF;NissenMeyer J,Archives of Microbiology.1997,第2期


标签:电穿孔仪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5-05-10 15:26:31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