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基于ISO标准下隔离器不同的泄漏测试方法
基于ISO标准下隔离器
不同的泄漏测试方法
深|耕|制|药|共|谋|新|篇
隔离器技术
主要运用于药品的无菌生产和毒性阻遏,创造理想的密闭环境来避免产品和操作员的直接接触。通常使用泄漏率来衡量隔离器的密闭性能。计算泄漏率的实际方法是通过单位体积的泄漏量Q/V来表示。但为了计算方便,通常考虑理想状态,即基于理想气体方程公式PV=nRT,得到计算公式:
Q/V=60/(tf-ts)×【(Pf×Ts)/(Ps×Tf)-1】
注:
Ps-开始压力(绝对压力,Pa);Pf-结束压力(绝对压力,Pa)
ts-开始时间(min);tf-结束时间(min)
Ts-开始温度(K);Tf-结束温度 (K)
ISO10648-2给出了基于负压密闭腔室的泄漏率等级划分以及计算方法,其中压力变化法(密闭腔体内给定压力后密封,计算腔内压力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损失率)是现在行业内Z常用的隔离器泄漏率测试方法。该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操作简单,仪器精度要求不高,但是对腔体温度变化比较敏感,适合在温度稳定情况下进行测试。对于正压的分离装置例如手套和RTP,其泄漏测试方法可以参考ISO14644-7。
ISO建议测试小时泄漏率,虽然有提及在日常作业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减少泄漏测试时间,但是具体测试时间以及适用条件,标准中并没有明确说明。
除此之外,可以采用氧浓度法、恒压法等方法对腔体泄漏情况进行测试。氧浓度法,主要是通过氧浓度传感器对密闭腔体的氧浓度持续监测,通过一定时间内的氧浓度下降情况来计算密闭腔体的泄漏率。恒压法则需要对腔体持续注入一定流量的气体来维持密闭腔体的压力,需要精度较高的气体流量计来实现。
若泄漏测试失败,可以采用惰性气体追踪,气泡法等方法来检测可能泄漏点,并进行密封。
此外,基于ISO对于隔离器的应用研究,给出了四个泄漏率的等级划分。
表1. ISO泄漏等级划分
ISO主要研究负压隔离器的泄漏测试方法,但结果依然适用于正压隔离器。通常,无菌隔离器的泄漏率标准会参考ISO的1%泄漏率标准或者参考美国注射剂协会(PDA)发布的第34份技术报告内容(简称PDA TR34),要求隔离器小时泄漏率小于0.5%。而负压隔离器泄漏率标准主要由OEB等级决定,用于OEB5级的负压隔离器通常泄漏率要求在0.25%。
更多信息可登陆官方网站www.escolifesciences.cn或联系销售经理13817888061
上一篇
【产品推介】高活防护隔离器
下一篇
API高活性药物在隔离器中的应用
END
扫/码/关/注/我/们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建议收藏】基于ISO标准下隔离器不同的泄漏测试方法
- 开年第一课,知识储备+1
-
- 【ISO 14644-3】已安装过滤器系统泄漏测试
- 【ISO 14644-3】已安装过滤器系统泄漏测试
-
- 建议收藏丨SIP-Raman技术实验方法指南
- 在微生物研究领域,准确追踪和分析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于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
- 隔离器安全标准
- 本文将探讨可靠器安全标准,性首先离的安全标准涵盖了设计性能要求标准标准隔的电风险提升生产、强腐效率性了不断,以在依要求也能状态。隔这些安全标准,对于确保设备安全选择直接关系其长期用性稳定性高气基本的绝能力为地隔,以事故其次体隔器方法关键通过的循环测试测试,确保器中满足些要的,还稳定性。<
-
- 制备色谱常见问题FAQs(建议收藏)
- 制备色谱常见问题FAQs(建议收藏)
-
- RNA提取的质控标准及经典案例分享!建议先收藏!
- RNA提取的质控标准及经典案例分享!建议先收藏!
-
- Cytiva智荟资料库大全,建议收藏!
- Cytiva智荟资料库大全,建议收藏!
-
- 测缝计在不同环境下的埋设方法
- 在结构工程中,测缝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监测设备,常用于测量混凝土、岩体等结构物之间的开合缝宽度。
-
- 建议收藏!安心无忧,假日维护保养指南
- 建议收藏!安心无忧,假日维护保养指南
-
- 建议电商人收藏的电商质检报告办理指南
- 质检报告,就是针对产品进行的安全和性能检测,以顺利入驻天猫和京东商城或者超市等其他平台,或者是供消费者参考标准。
-
- 隔离器构成
- 其主要作用是隔离不同系统或组件之间的能量、信号或物理作用,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了解隔离器的构成,不仅有助于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也能有效预防设备损坏和故障。本文将详细解析隔离器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隔离器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
- 隔离器作用
- 无论是在电力系统、机械设备,还是在化学工艺中,隔离器的使用都能够有效地保障设备的安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确保整体运作的效率。本文将深入探讨隔离器的作用及其应用场景,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设备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