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NF修饰细胞移植改善脑缺血神经功能
摘要
研究通过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实验采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实现GDNF基因转染,通过行为学评分、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GDNF-MSCs显著降低梗死体积(32.7% vs 对照组51.4%),并促进神经突触再生。结果表明,基因修饰细胞移植为缺血性脑损伤治疗提供新策略。
引言
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损伤,传统药物干预难以实现神经再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具有促进神经元存活和轴突生长的双重作用,但其半衰期短、血脑屏障穿透性差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基因工程联合细胞移植技术成为突破方向:通过载体将GDNF基因导入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实现病灶局部持续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本研究优化了GDNF转染效率及移植时序,结合威尼德紫外交联仪建立稳定的基因编辑体系,系统评估其对神经功能重建的协同效应。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设计与动物模型
选取SPF级SD大鼠(雄性,250±2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CAO对照组、MSCs移植组(MSCs)、GDNF-MSCs移植组(GDNF-MSCs),每组n=15。采用线栓法构建MCAO模型,缺血时间90 min,再灌注24 h后经立体定位仪向梗死周边区注射2×10⁶ cells/5 μL(坐标:AP -0.5 mm,ML +3.0 mm,DV -4.5 mm)。
2. GDNF基因修饰细胞制备
(1)质粒构建:pCDH-GDNF载体含CMV启动子及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经威尼德分子杂交仪验证GDNF cDNA插入正确性;
(2)细胞转染:第3代MSCs接种于6孔板(密度1×10⁵/孔),采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参数:电压120 V,脉冲宽度20 ms)转染重组质粒,48 h后筛选嘌呤霉素抗性克隆;
(3)表达验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清GDNF浓度达158.3±12.7 ng/mL(vs 未转染组6.2±1.1 ng/mL)。
3. 功能评估与分子机制
(1)神经行为学:术后7/14/21天进行改良神经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转角测试;
(2)组织学分析: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
(3)分子检测:免疫荧光标记MAP2/GFAP,威尼德原位杂交仪检测BDNF、Synapsin-1 mRNA表达。
结果
1. 神经功能恢复
GDNF-MSCs组术后21天mNSS评分降至3.2±0.8(vs MSCs组5.7±1.1,p<0.01),转角测试正确转向率达82.4%(vs MSCs组64.3%)。
2. 病理学改善
TTC染色显示GDNF-MSCs组梗死体积占比32.7±3.5%,显著低于MCAO对照组(51.4±4.2%,p<0.001)。Nissl染色可见皮层区存活神经元密度增加47.6%(vs MSCs组)。
3. 分子机制解析GDNF-MSCs移植后病灶区GDNF浓度维持>30 ng/mL达14天,BDNF mRNA表达上调2.8倍,突触素Synapsin-1阳性面积较对照组扩大3.1倍(p<0.001)。
讨论
研究通过威尼德电穿孔系统实现GDNF基因高效转染(效率达78.5%),较传统病毒载体降低生物安全风险且成本减少40%。移植后GDNF-MSCs通过双重机制发挥作用:(1)旁分泌GDNF激活RET/PI3K-Akt通路,抑制半暗带神经元凋亡;(2)细胞间直接接触促进突触可塑性。与某试剂兼容的细胞冻存方案使移植存活率提升至91.3%,显著优于既往报道(65-75%)。此外,威尼德紫外交联仪优化的载体构建流程将实验周期缩短30%,为临床转化提供标准化基础。
结论
GDNF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涉及神经营养因子持续释放与微环境调控。本研究建立的威尼德仪器兼容性技术体系具有高灵敏度(检测限0.1 ng/mL GDNF)与操作稳定性,单次治疗成本较常规生物制剂降低52%,为缺血性卒中细胞治疗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转染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的腹腔移植微囊化细胞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J] . 许忠 ,张磊 ,郑百红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2,第006期
2. 移植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大鼠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J] . 陈波 ,袁琼兰 ,高小青 . 解剖学杂志 . 2009,第003期
3. BDNF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移植脑损伤大鼠移植细胞存活率和 Trkβ、Erk1/2、Ras及 Trx 的表达 [J] . 尹良伟 ,王禹兹 ,陈涛 .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 2016,第005期
4. 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J] . 赵莉 ,陈传好 ,单增强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2006,第4期
5. 移植转染大鼠gusui基质干细胞对颅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J] . 张震宇 ,温二生 ,薛进华 . 广东医学 . 2013,第008期
标签:分子杂交仪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GDNF修饰细胞移植改善脑缺血神经功能
- 研究通过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
- 大鼠GDNF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细胞表达研究
- 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真核表达载体,并评估其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效率。
-
- 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修饰与细胞转染机制研究
- 表面修饰策略优化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的基因转染效率,探讨其与细胞互作的分子机制。采用硅烷偶联剂修饰nHA表面,结合威尼德电穿孔仪进行体外转染实验。
-
-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中RNA修饰机制研究进展
- 近年来,树突状细胞(DC)肿瘤疫苗在免疫治疗领域展现出重要潜力。本研究聚焦RNA修饰技术对DC疫苗功能的影响,通过优化RNA转染效率及稳定性,探索其激活抗肿瘤免疫的分子机制。
-
- 液相色谱仪的改善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液相色谱仪的性能也在不断得到改进,目的是提高其分析效率、准确性及应用范围。本文将探讨液相色谱仪的技术进展与改善,分析其发展趋势以及这些改进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带来效益。
-
- 改善翡翠红外光谱仪
- 翡翠红外光谱仪作为一种高效的检测工具,能够提供翡翠的分子信息,帮助专家在鉴定过程中做出更加的判断。现有的翡翠红外光谱仪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行改善和优化。本篇文章将探讨如何改善翡翠红外光谱仪的性能,以提高其在翡翠鉴定中的准确性与效率。
-
- 【显微课堂】眼科案例分析 | 角膜移植
- 【显微课堂】眼科案例分析 | 角膜移植
-
- 打印分子修饰金纳米晶体
- 纳米技术在构建功能器件方面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关注,包括集成电路、透明电极和柔性执行器。自底向上制造是功能结构制造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复杂结构的实际应用可控制造一直是一个挑战。
-
- “QCD”如何助力业务改善?
- QCD 是质量Quality、 成本Cost和交付Delivery的首字母缩写。这三个是制造业的基本要素,这
-
- 改善蛋白电荷异质性新策略
- 改善蛋白电荷异质性新策略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 快速温变试验箱实现快速温变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 上海富衡 |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
- 上海富衡 |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
- 解密生命能量密码:Clark型液相氧电极如何“看见”呼吸?
- BDM编委维克森林大学 James J. Yoo 团队 | 具有培养条件和组织健康实时监测功能的多功能单轴生物反应器的开发
- 研究前沿:飞秒激光打造“可擦写”智能纳米表面-光芯片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运动粘度测定仪有哪些好仪器推荐?
- Science|同济大学团队,关于固态电池锂金属负极的疲劳研究
- PAC27电流钳在使用时的操作方式
- 热点应用丨酸枣仁中斯皮诺素的测定
作者榜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