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elogy应用方案:NY/T 761标准中的GX前处理
NY/T761根据检测农药类型把检测流程分为三大模块
注明:1、有机磷类:方法1与方法2前处理步骤一致
2、拟除虫菊酯类与有机氯类:方法1与方法2前处理步骤一致
NY/T761样品检测全流程
前处理提示
1、有机磷类:
方法1与方法2 的前处理全流程一致,不需要固相萃取净化,只需浓缩1次
2、有机氯类拟与除虫菊酯类:
方法1与方法2的前处理全流程一致,需要固相萃取净化,需浓缩2次
3、氨基甲酸酯类:
需要固相萃取净化,需浓缩2次
4、有机磷类、有机氯类与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的提取步骤均一致
Step 1 均质提取
✦ 称量25g果蔬样品,放入100ml离心管
✦ 加入50ml乙腈
✦ 在MHS-60上设置转速5000r/min,时间2min
✦ 滤纸过滤,滤液收集到含5-7g氯化钠的具塞量筒
✦ 收集约50ml滤液,盖上盖子剧烈振荡
✦ 静置片刻至乙腈与水相分层
Step2 样品预浓缩
✦ 取上清液10ml放入试管或烧杯
✦ 调节MFV-24水温至60℃,水浴氮吹至近干
✦ 加入2ml有机溶剂(参照标准),盖上铝箔,待下一步操作
✦ 预浓缩后加入的有机溶剂:
有机磷类—2.0ml丙酮
有机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2.0ml正己烷
氨基甲酸酯类—2.0ml甲醇 二氯甲烷(1 99)
Step3 固相萃取净化
✦ 有机磷类(无需固相萃取净化)
有机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弗罗里矽柱:容积6ml,填充物1000mg)
预处理:
5ml丙酮 正己烷(10 90),5ml正己烷依次淋洗活化萃取柱,流出液弃去
样品过柱:
当活化淋洗液液面下降到填料表层时,保证填料湿润,立即倒入2ml待净化溶液,同时用5ml(丙酮 正己烷(10 90)淋洗液润洗样品管,重复一次,一并倒入小柱净化
洗脱液接收:
用15ml离心管接收含样品过柱洗脱液,等待氮吹浓缩到5ml
氨基甲酸酯类(氨基柱:容积6ml,填充物500mg)
预处理:
4ml甲醇 二氯甲烷(1 99)淋洗萃取柱,流出液弃去
样品过柱:
预处理溶剂表面到达填料吸附层表面,立即倒入2ml待净化溶液。同时用2ml甲醇 二氯甲烷(1 99)淋洗样品管,倒入小柱净化,重复淋洗液一次
洗脱液接收:
用15ml离心管接收含样品的洗脱液,等待氮吹浓缩到近干
Step4 上机分析前的浓缩定容
✦ 有机磷类
浓缩后的2ml备用液转移至15ml离心管
3ml丙酮分多次淋洗浓缩样品管,淋洗液转移到15ml离心管
定容至5.0ml,涡旋混匀,分别转移到两个2ml进样瓶
✦ 有机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
氮吹浓缩固相萃取的收集液(水温50℃,浓缩到5ml以下)
正己烷定容至5.0ml,涡旋混匀,分别转移到两个2ml进样瓶
✦ 氨基甲酸酯类
氮吹浓缩固相萃取的收集液(水温50℃,浓缩到近干状态)
甲醇定容至2.5ml,涡旋混匀
用0.2μm滤膜过滤,待测
样品前处理全流程已完成进入样品上机分析环节
相关应用标准
GB 23200.113-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208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GB 23200.116-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90种有机磷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 23200.112-2018 植物源性食品中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
SN/T4138-2015 出口水果和蔬菜中敌敌畏、四氯硝基苯、丙线磷等88种农药残留的筛选检测 QuEChERS-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蛋白层析前样品处理中的考量点 | 过滤篇
- 欢迎文末扫码免费索取针式滤器试用装
-
- 新行标应对—NY/T 4630-2025 牛乳及其制品中 α-乳白蛋白和 β-乳球蛋白的测定
- 持续关注乳制品中活性蛋白测定新标准 (2)
-
- 样品前处理应用干货,11月持续分享
- 点击查看,马上预约!
-
- 全面解析GB/T 10440-2008:热封试验仪的标准与应用
- GB/T 10440-2008是中国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热封试验的相关要求和方法,广泛适用于塑料薄膜及其制品的热封性能测试。
-
- 确保产品质量 | 微波消解仪在大豆油重金属检测前处理的应用
- 加强大豆油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是确保产品的安全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豆油上机检测前处理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环保无污染、回收率高的消解方案。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