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应用 | MP-SPR监测纳米粒子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
MP-SPR监测纳米粒子与生物膜相互作用
MP-SPR是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
图1. MP-SPR 能够持续测量完整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曲线,并且能够实时追踪多个参数,包括峰值角度位置(PAP)、峰值最小强度(PMI)以及全内反射(TIR)角度。
多参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MP-SPR)被用作一种无需标记、实时的分析平台,能够在广阔的角范围内(40-78度)进行测量(捕获完整的SPR曲线)。这使得能够对分子与薄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表征,以及测量层厚度和折射率,范围涵盖纳米尺度至微尺度。此外,在实验过程中,MP-SPR会测量关键参数,如峰值角位置(PAP)、峰值最小强度(PMI)和全内反射(TIR)角度(图1)。在关于细菌生物膜形成及其与纳米粒子(NPs)相互作用的应用说明中,这些参数揭示了表面的物质积累和生物膜内部的结构变化。
BioNavis MP-SPR
通过实验,MP-SPR成功追踪了生物膜的生长情况,并根据完整SPR曲线参数(峰值角度位置和峰值最小强度)的变化识别出了不同的生长阶段。图2展示了随着时间推移PAP的逐步增加,证实了细菌的黏附、指数增长和成熟阶段。PMI信号在指数增长和成熟阶段的过渡点达到峰值,表明细胞外基质开始生成,随后逐渐下降。这可以用最终形成均匀层来解释。
图2. 通过MP-SPR(波长670纳米)监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原位生物膜生长阶段(原位监测)。黑色和橙色线条分别表示峰值角度位置(PAP)和峰值最小强度(PMI)随时间的变化情况。ΔPMI表示细菌增殖后的阶段,这是由于细胞外基质(ECM)的产生和形成均匀层所致。
在纳米二氧化铈暴露后,观察到PAP转移(图3),这表明其与生物膜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并深入渗透到生物膜中。这些结果与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数据高度吻合。
图4. MP-SPR所提供的独特且完整的SPR曲线测量能够不仅追踪峰值角度的变化,还能追踪强度参数,这对于本研究至关重要。完整的MP-SP曲线(在5分钟时)在注入细菌之前(黑色),细菌注入开始后21.6小时(蓝色),注入正电荷PEI包覆纳米颗粒开始后3.3小时(红色,图3中时间为25小时)和13.3小时(绿色,图3中时间为35小时)的时刻。
MP-SPR是一种强大的、无需标记的平台,可用于实时监测生物膜形成过程以及纳米粒子(NP)之间的相互作用。MP-SPR能够精准捕捉完整的SPR曲线及其多个参数,从而为生物膜特性提供了关键的见解。它能够在数天内监测生物膜的生长情况,并通过多波长分析测量厚度,同时其能够在从纳米级到微米级的层厚范围内工作,这使其非常适合研究生物膜的动态变化。本次研究再次证实纳米粒子表面电荷在生物膜穿透中的作用,凭借这些能力,MP-SPR将成为了推进抗菌策略和生物膜研究的宝贵工具。
【END】
电话:010-64415767 | 010-64448295
邮箱:info@.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胜古中路2号院8号楼企发大厦F座309室
扫码-关注我们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仪器应用 | MP-SPR监测纳米粒子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
- MP-SPR是一种强大的、无需标记的平台,可用于实时监测生物膜形成过程以及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它能够在数天内监测生物膜的生长情况,并通过多波长分析测量厚度,它还能够在纳米级到微米级的层厚范围内工作,这使它非常适合研究生物膜的动态变化。
-
- 稻田周围植物生物膜与DCD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氮循环的潜在影响
- 稻田周围植物生物膜与DCD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氮循环的潜在影响
-
- 仪器应用 | BioNavis MP-SPR在监测细胞外囊泡上蛋白质冠形成方面的应用
- MP-SPR是一种强大的无需标记的技术,可用于探究外泌体及其相关的蛋白质包膜。除了蛋白质包膜研究之外,MP-SPR还有更广泛的用途,包括使用抗体或适配体进行EV动力学研究、EV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分析以及基于EV的诊断开发。
-
- 仪器应用 | MP-SPR实时检测癌细胞以及癌细胞在植入材料表面的黏附情况
- 当植入物被引入体内时,其表面会覆盖蛋白质和细胞。为了理解这些界面处的细胞分子相互作用,会利用多参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MP-SPR)技术。实时的无标记平台能够实现动态和静态的流动条件,用于了解细胞的黏附情况,从而提高植入物的兼容性。
-
- 热点应用丨利用NIR-II纳米传感器无创实时监测体内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
- 热点应用丨利用NIR-II纳米传感器无创实时监测体内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
-
- 纳米粒子交联玻璃高分子动力学与流变研究
- 纳米粒子交联玻璃高分子的动力学和流变特性。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流变仪等测试手段,考察了不同纳米粒子含量对玻璃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行为和分子结构的影响。
-
- 研究抗精神病药物与原代海马神经元中GABA-A受体的相互作用
- 含α5亚型的GABA-A受体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突触外受体,主要表达于海马区域。这些受体已被证实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并在认知、学习和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海马功能障碍也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相关。
-
- 探索QSense PDMS 芯片在表面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应用
- PDMS 芯片专为使用QCM-D(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进行纳米尺度的时间分辨的表面相互作用分析而打造,从而深入了解分子与表面相互作用和构象变化。这一能力为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
- ASD | ASD地物光谱仪在鉴定细菌生物膜方面的应用
- 细菌生物膜广泛存在于工业、医疗和食品领域,因其强大的耐药性,给卫生和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
- 电场与压力驱动流的相互作用诱导微流控颗粒迁移
- 胶体颗粒在微通道内的横向迁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施加外加电场和压力驱动的流体就会引起这种横向迁移。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电场和压力驱动流动共同存在的6μm颗粒,发现了新的颗粒横向迁移模式。实验揭示了电场相对强度和压力梯度对确定粒子横向定位的重要性。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