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前线│CIRAS-3] 大田密植夏玉米波动光机制研究
欢迎点击「」↑关注我们!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及个人转载摘编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智慧生态农作宁堂原教授、李耕副教授团队的学术论文“Maize (Zea maysL.) planted at higher density utilizes dynamic light more efficiently”在线发表在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上(生物学1区 TOP IF=7.3)。文章针对当前黄淮海夏玉米密植导致的单株光合能力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光波动展开了生理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并使用美国PP SYSTEMS公司生产的CIRAS-3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不同光强下玉米的气体交换参数,解析了密植夏玉米抗光波动及其相对较高光合积累效率的生理表现及可能的分子途径。
研究认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夏玉米叶片接收到的光合有效辐射下降,光波动性增强(图1),将大田玉米实际光合有效辐射采集后在CIRAS-3中进行编程上传,以光强为1600 mmolm-2s-1为高光强照射HL,以100 mmolm-2s-1为低光强照射LL,设置非均匀波动光(HL被各种持续时间(依次为1、2、5、10min)的LL中断,随后是10min的HL)、均匀波动光(HL持续4分钟,LL持续2分钟,然后7个循环的HL持续2分钟和LL持续2分钟(总共8个循环))两种模式,进行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结果发现玉米在非均匀及均匀波动光下的光合作用均有显著增强(图2、图3),且提高密植夏玉米叶片对两种波动光模式的适应性及光能利用效率(图4),尤其是在灌浆中后期尤为明显,表明密植夏玉米在不同光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生理可塑性。本文还部分解释了密植条件下玉米叶片光合C3通路中存在“关键酶冗余”的可能性(图5、图6)。该结果为进一步优化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栽培技术及耐密高光合玉米种质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科研前线│CIRAS-3] 大田密植夏玉米波动光机制研究
- [科研前线│CIRAS-3] 大田密植夏玉米波动光机制研究
-
- [科研前线│CIRAS-3│Handy PEA+]硝态氮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羊草的光保护效率
- [科研前线│CIRAS-3│Handy PEA+]硝态氮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羊草的光保护效率
-
- [科研前线│CIRAS-3│EGM-5] 岷江蓝雪花在高钙环境中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矿化为碳酸钙
- [科研前线│CIRAS-3│EGM-5] 岷江蓝雪花在高钙环境中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矿化为碳酸钙
-
- [科研前线│Chlorolab2+│M-PEA-2]大叶藻放氧复合体光失活的波长依赖性
- [科研前线│Chlorolab2+│M-PEA-2]大叶藻放氧复合体光失活的波长依赖性
-
- Dual-PAM-100│耐高光藻类的光保护机制可以不依赖NPQ
- 本文研究了PSⅡ天线减少对高光适应的贡献,以及NPQ和CEF在小球藻中ROS积累和氧化损伤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qE实际上不存在,它在高光条件下生长的小球藻细胞中被不依赖NPQ的光保护所取代。
-
- 电穿孔对细胞膜通透性机制的研究
- 在生命科学领域,细胞膜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键屏障,其通透性的调节机制一直是研究的核心焦点。电穿孔作为一种能够显著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的物理手段,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究有助于揭示细胞生理过程中的奥秘,
-
- GAD65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研究
- GAD65基因在神经递质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GAD65过表达/敲低的神经干细胞模型,结合体外分化诱导体系,系统分析了GAD65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
- [科研前线│Cell│氧电极]硅藻蛋白核被蛋白质外壳包裹从而高效固定CO2
- [科研前线│Cell│氧电极]硅藻蛋白核被蛋白质外壳包裹从而高效固定CO2
-
- 甘蓝型油菜隐性雄性不育小孢子细胞学机制研究
- 甘蓝型油菜隐性雄性不育的细胞学机制研究通过细胞学观察、分子生物学实验及遗传分析,揭示了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实验采用威尼德电穿孔仪、紫外交联仪等先进设备,结合某试剂的应用。
-
- 天麻幼苗菌根酸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机制研究
- 细胞化学方法探讨了天麻幼苗菌根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及其调控机制。利用电穿孔仪、紫外交联仪等设备,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揭示了酸性磷酸酶在菌根共生中的关键作用。
-
- 电穿孔:对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
- 细胞膜通透性调节意义重大。电穿孔影响其通透性有复杂分子机制,涉及分子结构、蛋白质、信号传导、模拟、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理响应等多层面,研究可为相关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 氮化铝(AlN)的光致发光机制及其研究综述
- 我司合作研制的深紫外共焦光致发光(PL)谱仪迎来新的里程碑——在客户处安装调试过程中,在低温下测试到了氮化铝(AlN)的带边发光。
-
- 体内电穿孔介导DNA疫苗高效递送机制研究
- 优化体内电穿孔参数(电压200 V,脉宽50 ms,脉冲间隔500 ms),结合靶向免疫细胞的DNA疫苗设计(某试剂),在BALB/c小鼠模型中实现抗原表达效率提升至85.3±5.2%,并显著增强特异
-
- 低强度瞬态电磁场诱导细胞膜穿孔机制研究
- 低强度瞬态电磁场(LT-EMF)模型,探究其对细胞膜通透性的调控机制。实验采用威尼德电穿孔仪施加特定参数电磁脉冲,结合荧光标记法分析细胞膜完整性及分子跨膜效率。
-
- 科研热点丨Nature:艰难梭菌的铁代谢突破性机制
- 铁对于生命至关重要,但铁过量是有毒的。
-
- 创新的水质监测:LG Sonic 解决了近期研究的蓝藻波动问题
- 蓝藻,通常被称为蓝绿藻,是一种在海洋和淡水环境中茁壮成长的微藻。像其他浮游植物一样,它们是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主要能量来源。
-
- 精准科研保障:DR6000高效检测助力研究突破
- 精准科研保障:DR6000高效检测助力研究突破
-
- 氡气浓度会波动多少?
- 氡气是一种看不见的气体,可以渗透到房屋中。了解氡气浓度的波动程度至关重要,因为长期接触氡气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