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道压力不能直接算流量
1. 流量和流速的“孪生关系” 如果把水流比作公路上奔跑的汽车,流量就像每分钟通过路口的汽车总数(例如100辆/分钟),流速则是每辆车的平均速度(例如60公里/小时)。两者之间有一个简单的关系: 流量Q=流速V×管道内径×管道内径D×π÷4 (Q是流量,V是流速,D是管道内径)
这就像用速度乘以车道宽度就能估算车辆通过数量。知道其中一个,就能算出另一个!
2. 管道有压力,但流量可能是零? 误会场景:很多人以为“压力大=流量大”,但真相是——如果没有压力差,再大的压力也不会产生流动!
举个栗子🌰:小区顶楼的水箱压力很大,但如果你家水龙头不开(阀门关闭),水管里的水就不会流动,流量依然是零。 关键点:
压力 ≠ 压力差:流动的动力是管道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压力差;
距离越长,影响越大:同样压力差下,短水管比长水管流量更大(就像短跑更快一样)。
3. 流量到底由什么决定? 给管道流量做个“体检”,你需要四份报告:
管道内径(D):截面越粗,通行能力越强;
两端压力差(ΔP):入口压力 - 出口压力;
管道长度(L):距离越远,阻力越大;
流体性质:比如水的阻力小,蜂蜜的阻力大。
⚠️ 忽略任何一项都算不准! 举个计算场景:
题目:直径50mm的水管,入口压力0.3MPa,出口压力0.1MPa,管长10米,求流量?
解答思路
DI一步:算压力差 ΔP = 0.3 - 0.1 = 0.2MPa;
第二步:查水管的“阻力值”(旧铁管约0.0035);
第三步:代入公式 Q = √△p/阻力值×管长≈ 0.012 m³/s;
第四步:流量=死死的数值,不配合参数算不出来!
参考意义
5. 一句话总结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流量听指挥,压力差是领导,管道尺寸是员工,管长和阻力是绊脚石”
领导(压力差)强,员工(管道粗)多 → 流量大;
绊脚石(管长、摩擦)多 → 流量小。
这样拆解后,不需要背公式也能理解核心逻辑,生活案例和工作场景都能套用~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为什么知道压力不能直接算流量
- 1. 流量和流速的“孪生关系” 如果把水流比作公路上奔跑的汽车,流量就像每分钟通过路口的汽车总数(例如100辆/分钟)
-
- 为什么土壤干燥箱里面的产品不能干燥:
- 为什么土壤干燥箱里面的产品不能干燥: 先是模拟自然环境,那温度只能在35度左右,不能在100度,200度高温烘干,这样会损坏土壤样品的有机成分,对土壤分析结果带来直接影响。一些水分比较高的土壤样品
-
- 为什么土壤干燥箱里面的产品不能干燥
- 为什么土壤干燥箱里面的产品不能干燥: 先是模拟自然环境,那温度只能在35度左右,不能在100度,200度高温烘干,这样会损坏土壤样品的有机成分,对土壤分析结果带来直接影响。一些水分比较高的土壤样品,一
-
- 为什么易度流量计可以同时测量标况流量和工况流量?
- 在工业和科研领域,气体流量的精准测量是确保工艺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尤其在涉及气体流量控制的场合,我们常常听到“标况流量”和“工况流量”这两个术语。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
- 液相色谱仪泵流量准确度误差标准,液相色谱仪泵压力多少
- 对于使用较为频繁的泵,建议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明确每一项检查的频率和内容。对于特定分析任务,可以通过优化流动相的组成和黏度来进一步提高泵的流量控制能力。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 E4438C 供应 Agilent E4438C
- Agilent E4438C 信号发生器 供应
- 供应 Agilent N9310A 信号发生器
- Agilent N9010A 信号分析仪 供应
- 应用指南|铌元素如何影响钢铁性能?科学家揭秘相变中的“微观路障”
- 360°无死角!Ladybug6全景相机实力解析
- 精准监测,高效掌控 | 赛默飞Prima系列质谱仪助力生物发酵与细胞培养过程优化
- Lake Shore创新发布SMU源测量模块!集交直流与锁相检测于一体,攻克纳米级与超低温表征难题
- 客户成就 |Nature:嫦娥六号玄武岩揭示月幔水含量具有二分性
- 顶刊速递 《Nature》最新研究集锦,看我们的用户如何引领电镜科技
作者榜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