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对乙酰氨基酚晶型的稳定相和亚稳态相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对氨基苯酚电介质,于 1873 年在德国合成。
1893 年,von Mering 首次将对乙酰氨基酚用于医疗用途,1949 年,对乙酰氨基酚被证明是乙酰苯胺的活性代谢产物后,对乙酰氨基酚被正式用作解热镇痛药。
19世纪末,氨基比林与对乙酰氨基酚一起被广泛用作解热镇痛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对乙酰氨基酚列为基本药物,对乙酰氨基酚与非甾体抗炎药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点击可以看大图
对乙酰氨基酚的同质多晶|
同质多晶是指一种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但化学式相同。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作为候选药物的化合物中。每种晶型的分子堆积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可能会影响活性药物成分的稳定性、工业特性和生物利用度。
点击可以看大图
对乙酰氨基酚不同晶型的晶体结构信息
上表列出了对乙酰氨基酚的晶型。对乙酰氨基酚有三种晶型,即晶型I、II和III,而晶型III已报道了两种不同的晶系。晶型I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容易从溶液中结晶,被用作中枢解热镇痛消炎药的原料。晶型II的溶解度比晶型I高,因此在片剂制剂中具有更好的可压性和溶解度。
晶型III是亚稳态,其溶解度甚至高于晶型II。晶型III仅在有限的条件下结晶,并且已知其高度不稳定。据报道,它在结晶后很短的时间内会经历相变,转变为其他晶型。因此,控制晶型III的结晶和评价晶型III的方法具有挑战性。
XRD-DSC评估对乙酰氨基酚
温度是影响物相的关键因素之一,如生活中水结冰冰融化成水,温度就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理学开发了XRD仪器上使用的DSC附件,用于在 X 射线衍射仪上同时执行 XRD 和 DSC分析。它可以原位观测样品在温度影响下的变化,如晶体相变、样品脱水、熔化和凝固以及随之而来的晶体结构变化,从而有可能开展将物理性质和结构一一对应联系起来的研究。此外,使用二维探测器可以快速捕捉晶体结构的变化。
Acetaminophen
对乙酰氨基酚XRD-DSC测量结果
点击可以看大图
上图是使用 SmartLab Studio II的XRD-DSC 插件分析了对乙酰氨基酚 I 型的 XRD-DSC 同步数据集。上半部分以纵轴表示热流和温度,横轴表示时间,下半部分表示每个温度下的二维衍射图像。
测试方法/Acetaminophen
我们将 I 型对对乙酰氨基酚从室温加热到 190°C(第一次加热过程,第 1 次运行),然后冷却到 -20°C,再加热到 190°C(第二次加热过程,第 2 次运行)。
测量的结果/Acetaminophen
从同时进行的 XRD-DSC 测量中获得的 DSC 图表显示,在第一次运行期间有一个吸热峰,在第二次运行期间有一个吸热峰和一个放热峰。
二维衍射图案在测量开始时显示出点状衍射斑点,表明粉末颗粒形成的是粗晶粒而不是细晶粒。虽然这里没有显示,但还是对二维图像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是使用SmartLab StudioII中的粉末XRD插件进行的。该程序能够根据二维衍射图案中的信息,以线性方式显示每个2θ角度的德拜环,并自动将其转换为一维衍射图样。开始时,从定性分析的结果来看,粗晶粒粉末样品肯定是 I 型的。
点击可以看大图
其次,2D衍射图像聚焦在每个热反应峰附近。在第一次运行期间观察到DSC图的吸热峰的170°C处,不再观察到最初观察到的衍射峰,并且确认了非晶衍射图案。因此,可以假设吸热反应是由于晶相的熔化引起的。
点击可以看大图
点击可以看大图
在第二次运行期间,在样品冷却然后再次加热时观察到的76°C左右的放热峰,根据在76°C左右获得的2D衍射图像表明已经发生结晶。显示粗晶粒的衍射图的峰位与初始晶相的峰位不同,表明已经生长了不同于晶型I的晶相。
点击可以看大图
点击可以看大图
进一步加热后,虽然热曲线没有变化,但二维衍射图在 115°C 左右发生了变化。
点击可以看大图
点击可以看大图
对 76°C 和 115°C 附近的二维衍射图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图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显示了二维衍射图、一维衍射图以及 CSD 数据库中记录的 晶型II 和 III 的衍射峰位置。
在第二次运行过程中,在 76°C 温度下发现了晶型II和III。
点击可以看大图
而在115°C 左右温度下只发现了晶型 II。
点击可以看大图
这表明,晶型 I 通过加热再结晶为晶型 II 和晶型 III。然后晶型 III 熔化或转变为晶型II,而晶型 II 则在 162°C 左右熔化。
点击可以看大图
通过DSC 测量进行评估
为了研究 76°C 附近热行为的细节(在该温度下同时观察到晶型II 和晶型 III),还在样品密封的情况下进行了 DSC 测量。
使用配备冷冻冷却装置的Thermoplus EVO3 DSCvesta2 测量DSC。
测试条件 / Acetaminophen
温度条件如下:以 5°C/min 的速度从 -30°C 加热到 200°C(第一个加热过程,第 1 次运行),然后以 50°C/min 的速度冷却到 -30°C,接着再次以 5°C/min 的速度加热到 200°C(第二个加热过程,第 2 次运行)。
DSC 测量的结果/Acetaminophen
点击可以看大图
上图显示了 DSC 测量的结果。第 1 次 RUN 在 170 ℃ 处出现吸热峰,而第 2 次 RUN 在 75 ℃ 和 121 ℃ 处出现放热峰,随后在 158 ℃ 处出现吸热峰。第 1 次 RUN 和第 2 次 RUN 中样品的熔融温度不同,说明两个过程中的结晶相不同。这一结果也与 XRD-DSC 同步测试的结果一致,第 1 次 RUN 中 170 ℃ 处的吸热峰属于 I 型的熔点,而第 2 次 RUN 中 158 ℃ 处的吸热峰属于 II 型的熔点。第 2 次 RUN 在 75 ℃ 处的放热峰也在 XRD-DSC 同步测试中得到证实,是由于 II 型和 III 型结晶而引起的放热反应。
点击可以看大图
换句话说,同时进行的 XRD-DSC 和使用密封坩埚的单个 DSC 的结果都清楚地表明,亚稳态相 III 型已经历了向更稳定相 II 型的相变。此外,为了详细检查 DSC 基线,上图显示了叠加了第 1 次运行和第 2 次运行结果的多倍放大图。DSC 基线包含有关晶体非晶化和玻璃化转变存在的重要信息。在图 6 中,第 1 次运行的 DSC 曲线显示为实线,第 2 次运行的 DSC 曲线显示为虚线。在 20°C 左右,第 1 次运行期间没有观察到基线偏移,但第 2 次运行期间观察到基线在吸热方向的明显偏移。
这表明样品的初始状态几乎是 100% 结晶,然后熔化,在冷却过程中变成无定形。同时进行的 XRD-DSC 测量结果并未证实玻璃化转变,但两种技术的结果都表明,晶型 II 和晶型 III 是在玻璃化转变后的接近温度下形成的。这表明这两种晶型的成核和生长机制可能相似。
利用 X 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对对乙酰氨基酚的晶体结构和热行为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 I 型晶体熔化并重新加热后,Ⅱ型和Ⅲ型这两种亚稳态相几乎同时通过玻璃化转变过程结晶。进一步加热对乙酰氨基酚晶型III后,其结晶相完全转变为晶型II。
在医药产品中,有许多药物多晶型具有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的特征,但也对评价技术提出了挑战。希望本文介绍的评价技术有助于阐明未知的药物多晶型。
持续关注,更多精彩
Acetaminophen
番外
肯定有读者好奇,这个晶型III前面提到有两种晶系,到底是单斜晶系还是正交晶系啊?如何确认呢?对于这种快速相变的亚稳态相,长单晶解结构的传统手段肯定是不可行的,有没有其他合适的技术可以解出晶型III的晶体结构呢?
理学已经有这种突破性的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里先卖个关子,敬请期待我们后续的稿件。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理学:对乙酰氨基酚晶型的稳定相和亚稳态相
- 从XRD到DSC,理学帮你分析对乙酰氨基酚
-
- 【CEM】快速两步微波辅助合成乙酰氨基酚
- 为了展现微波辅助合成中添加气态试剂的简便性,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以4-硝基苯酚为原料,通过两个步骤合成常见止痛药乙酰氨基酚的方法。
-
- 药物晶型对药效有什么影响?如何快速判断药物晶型
- 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往往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也有可能具有不同的溶解度﹑溶解速率、生物利用度、化学物理稳定性,熔点﹑颜色、可滤性、密度和流动性。有些多晶型物由于形状或吸湿性而难于制成制剂。例如:针状结晶因
-
- 丹皮酚多晶型的热稳定性研究
- 丹皮酚(paeonol,PA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从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中提取物出来的一种有效成分。
-
- 拉曼光谱于药物晶型的应用
- 拉曼光谱技术在药物晶型分析领域的应用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也为制药行业的质量控制和研发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拉曼光谱将在药物晶型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 大鼠I型胶原氨基端肽(PINP)elisa试剂盒
- 本生生物公司供应:ELISA试剂盒,血清,荧光定量PCR耗材,移液器吸嘴,微量离心管,进口冻存管,细胞培养皿,培养板,培养瓶,吸头,仪器及手套,色谱耗材,针头过滤器。
-
- 解决方案丨固相膜萃取-测定水质硝基酚类化合物残留
- 解决方案丨固相膜萃取-测定水质硝基酚类化合物残留
-
- 理学:关于玻璃窑的耐火材料!
- 玻璃产品的制造过程中,理学XRF能给您带来怎样的帮助,了解下吧!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