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液位计安装应遵循哪些要求
超声波液位计是一种非接触式、高可靠性、高性价比、易安装维护连续量液位测量仪表,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化工、电力、冶金、石油、半导体等行业,用于测量盐酸、硫酸、氢氧化物、废水、树脂、石蜡、泥浆、碱液和漂白剂等的液位。但是,超声波液位计如果安装不符合要求,就难以进行可靠的测量,也就无法在上述行业进行应用。那么,超声波液位计安装应遵循哪些要求呢?
超声波液位计
一、超声波液位计安装的基本要求
在安装超声波液位计之前,请再次确认仪表的型号是否满足现场的环境要求,如:过程压力、过程温度、介质的化学性能等,确保仪表在安装后能够正常使用。
由于超声波液位计换能器在发射超声波脉冲时,存在一定的发射开角。所以,从超声波换能器下边沿到到被测介质表面之间,在发射的超声波波束所辐射的区域内,不得有障碍物。这就要求在安装时超声波液位计时,应尽量避开罐内设施,如:人梯、加热设备、限位开关支架等。
此外,安装一体化超声波液位计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声束角的存在,超声波波束不得与加料料流相交,所以不要将一体化超声波液位计安装于入料料流的上方,以保证测量的是介质表面而不是入料料流。同时安装时要确保Z高料位不得进入测量盲区。
2.一体化超声波液位计与罐壁必须保持一定距离。
3.一体化超声波液位计的安装尽可能是换能器与液面保持垂直。
4.仪表在室外安装时,应采取遮阳、防雨措施,避免阳光直射,减少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
5.安装在危险区域的一体化超声波液位计必须遵守国家防爆危险区的安装规定。本安型一体化超声波液位计安装在有防爆要求的场合,超声波液位计必须接地。
二、超声波液位计安装的其他要求
1.超声波液位计的安装位置
安装时,注意一体化超声波液位计与罐壁至少保持200mm的距离。
对于锥形容器,且为平面罐顶,仪表的安装位置是容器顶部中央位置,这样可以保证测量到容器底部。
对于拱形罐,安装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①为错误的安装方式:仪表被安装在拱形罐顶或圆形罐顶,会造成多次反射回波,在安装时应尽可能避免。②为正确的安装方式:安装在罐顶半径的1/2或2/3处。
超声波液位计拱形罐安装示意图
对于沟槽,在安装超声波液位计时要注意支架的承重能力。探头发射角远点不要超过A点边界。安装的高度要确保在量程范围内。
超声波液位计沟槽安装示意图
2.一体化超声波液位计防潮
当仪表安装在户外、潮湿的室内及制冷或加热罐顶等有潮气的环境中,如遇到下雨或村在冷凝现象时,雨水和冷凝水便会随之往下流,为了防潮,所以在接入电缆之前,请将电缆线弯曲并朝下引,以防止水或潮气进入仪表,并将电缆密封套拧紧。如下图所示。
一体式超声波液位计防潮安装示意图
3.搅拌对超声波液位计的影响
当罐中有搅拌时,一体化超声波液位计应远离搅拌器,以消除搅拌叶片所产生的虚假回波影响。若由于搅拌产生泡沫或翻起波浪,则应使用导波管安装方式。
4.泡沫对超声波液位计的影响
在入料、搅拌或在容器内做其他处理时,会在某些介质的表面形成泡沫,使超声波液位计的信号衰减。为避免泡沫造成测量误差,应将传感器安装于导波管内或使用导波雷达物位计。由于导波雷达物位计测量不受泡沫的影响,是这种应用场合的理想选择。
5.气流对超声波液位计的影响
如果容器内有很强的气流或空气涡流,或安装在室外且风很大的场合时,应将传感器安装于导波管内或使用导波雷达物位计。
计为Uson系列超声波液位计
计为Uson系列超声波液位计均采用特殊回波处理方式,能有效避免虚假回波,测量得出的数据准确可靠。在安装超声波液位计时,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操作,就能使超声波液位计发挥更好地作用。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人工气候箱安装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 人工气候箱安装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1智能人工气候箱搬运时,倾角不得大于45℃,以免制冷机损坏。 2避免急烈颠震和撞击以免玻璃门碎裂。 3 人工气候培养箱应远离电磁干扰源,并应将供应光照箱电源的
-
- icp-oes 安装要求
- 为了确保ICP-OES仪器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安装要求。本文将详细介绍ICP-OES的安装要求,帮助用户在安装过程中避免常见问题,确保仪器能够达到佳性能。
-
- 现场安装超声波液位计应当注意什么
- 超声波液位计由微处理器控制的数字物位仪表。由于其具有测量范围广、测量数值精准度高、测量反应灵敏、响应频率快等优点,一般适用于表面规则平整的液体液位测量,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化工、电力、冶金、石油等许多
-
- 超声波液位计的安装注意事项必须要知道
- 超声波液位计的安装注意事项
-
- 冷热冲击试验箱设计与使用应遵循的规范指南
- 本文详细阐述了冷热冲击试验箱在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规范指南。设计阶段涵盖温度范围与精度、结构、加热与制冷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温度参数确定、箱体材料和隔热、风道设计、加热和制冷方式选择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