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于电穿孔转染细胞里的运用探索
摘要
本研究探索了褪黑素在电穿孔转染细胞中的应用,发现褪黑素能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提高成纤维细胞的转染效率,并对细胞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这一发现为褪黑素在转基因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引言
电穿孔转染作为一种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转染率高、适用广谱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细胞研究、基因治疗、药物递送等领域。然而,电穿孔过程中细胞膜穿孔导致的细胞损伤和凋亡仍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褪黑素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促进细胞生长等功能的激素,在细胞保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索褪黑素在电穿孔转染细胞中的应用,以减少细胞损伤,提高转染效率。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细胞系: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
试剂:某试剂(用于提取和纯化质粒)、PBS(磷酸盐缓冲液)、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胎牛血清、非必需氨基酸、青霉素-链霉素、MTT溶液、二甲基亚砜(DMSO)、褪黑素
仪器:威尼德电穿孔仪、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酶标仪
2. 实验方法2.1 细胞培养与传代
组织来源:无菌条件下获取纯种杜泊绵羊妊娠35天左右的胎儿皮肤组织。
培养条件:将组织剪碎后置于含抗生素的PBS中清洗,接种于含10%-15%胎牛血清、1%非必需氨基酸、100 U/ml青霉素和100 μg/ml链霉素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在37°C、5% CO₂培养箱中培养。
细胞传代:待细胞融合度达到70%-80%时,使用0.25%胰蛋白酶-0.02%乙二胺四乙酸(EDTA)消化液进行消化传代。
2.2 质粒选择与制备
质粒选择: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
质粒提取与纯化:使用商业化质粒提取试剂盒进行提取与纯化,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与纯度。
2.3 电穿孔转染
电穿孔缓冲液筛选:对比多种常见电穿孔缓冲液,通过预实验确定最适缓冲液。
电穿孔参数设置:设置不同电压(50V-300V)、脉冲时长(1ms-50ms)、脉冲次数(1-5次)及细胞密度组合,评估各参数对转染效果的影响。
细胞准备: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用预冷的选定电穿孔缓冲液重悬,调整细胞密度。
转染体系构建:将适量EGFP质粒与细胞悬液混匀,转移至预冷的电穿孔cuvette中。
电穿孔操作:将cuvette放入电穿孔仪中,依据设定参数进行电穿孔处理,结束后立即将细胞悬液转移至预热的培养基中培养。
2.4 褪黑素处理
褪黑素浓度设置:在电转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褪黑素(1×10-3 mol/L)。
2.5 分析与评估
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24-48小时,观察绿色荧光表达情况。
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绿色荧光阳性细胞比例。
台盼蓝拒染法:评估细胞活力。
MTT法:测量吸光度值,评估细胞增殖情况。
实验结果1. 转染效率与细胞活力的优化
通过系统全面的实验,确定了优化的电穿孔转染条件:电压200V,脉冲时长30ms,脉冲次数3次,细胞密度3×10^6个/ml。在此条件下,转染效率显著提高,细胞活力保持在较高水平(细胞活率大于75%)。
2. 褪黑素对转染效率的影响
在电转液中添加褪黑素后,发现褪黑素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提高转染效率。具体而言,褪黑素浓度为1×10^-7 mol/L时,转染效率最高,细胞生长状况最佳。
3. 褪黑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褪黑素不仅促进了转染后细胞的生长,还促进了成纤维细胞单克隆团的形成。这表明褪黑素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讨论1. 褪黑素在电穿孔转染中的作用机制
褪黑素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激素,在电穿孔转染中表现出显著的细胞保护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
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
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损伤的抵抗能力,促进细胞修复。
促进细胞生长: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和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
2. 实验策略与创新点
系统优化:通过全面优化电穿孔参数,确定了最佳的转染条件。
褪黑素应用:首次将褪黑素应用于电穿孔转染细胞,显著提高了转染效率和细胞活力。
多方法验证: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分析、台盼蓝拒染法和MTT法等多种方法,全面评估了褪黑素对转染效率和细胞活力的影响。
3. 应用前景
本研究为褪黑素在转基因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而言:
转基因动物生产:通过提高转染效率,促进转基因动物重构胚胎的生产。
细胞治疗:在免疫细胞改造等细胞治疗中,提高转染效率和细胞活力。
药物递送:结合电穿孔技术,提高大分子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和治疗效果。
结论
本研究探索了褪黑素在电穿孔转染细胞中的应用,发现褪黑素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提高转染效率,并对细胞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这一发现不仅为褪黑素在转基因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细胞治疗、药物递送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将进一步研究褪黑素在电穿孔转染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更多细胞类型和应用场景中的效果,为褪黑素和电穿孔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褪黑素于电穿孔转染细胞里的运用探索
- 褪黑素在电穿孔转染细胞中的应用,发现褪黑素能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提高成纤维细胞的转染效率,并对细胞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这一发现为褪黑素在转基因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
-
- 电穿孔技术于基因转染效率的探索
- 在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中,基因转染效率的提升一直是关键的研究方向。电穿孔技术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基因转染手段,其在突破细胞屏障、高效导入外源基因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对电穿孔技术在基因转染效率方面的
-
- 鱼类尾鳍细胞与配子电穿孔转染技术探索
- 斑马鱼为模型,探索电穿孔技术对鱼类尾鳍细胞及配子的基因转染效率与安全性。通过优化威尼德电穿孔仪参数,结合某试剂处理,实现尾鳍细胞转染效率达75%,配子转染效率达32%,细胞存活率高于85%。
-
- 电穿孔技术在细胞基因转染效率优化中的深度探索
- 细胞基因转染至关重要,电穿孔技术意义深远。从物理、细胞、基因物质、实验操作、分子生物学及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其对转染效率影响。优化电穿孔各环节,可助细胞基因转染取得更好效果。
-
- K562 细胞电穿孔转染效率的探究
- K562细胞电穿孔转染效率及其关键因素,通过构建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提升基因转移效率。实验采用多种参数优化电穿孔条件,并分析外植体处理和遗传转化策略的影响。
-
- 深入探索电穿孔转染悬浮细胞的最优条件
- 电穿孔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深入探讨了电穿孔转染悬浮细胞的最优条件,包括细胞密度、DNA浓度、电穿孔参数等,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条件的优化效果。
-
- 电穿孔转染外源基因于兔成体成纤维细胞
- 兔成体成纤维细胞,采用电穿孔技术转染外源基因。详细阐述细胞分离培养、电穿孔参数优化、转染后检测流程,分析转染效率及基因表达影响。旨在建立高效转染体系,为兔基因功能研究与遗传改良提供关键技术与理论依据。
-
- 电穿孔转染 K562 细胞条件优化研究
- 电穿孔转染方法在K562细胞中的应用条件,以提高遗传转化效率,为血液病治疗及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细致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本研究揭示了影响电穿孔转染效率的关键因素。
-
- 全方位探索电穿孔法转染悬浮细胞的优化条件
- 全面探讨电穿孔法转染悬浮细胞的优化条件,通过调整电穿孔参数、细胞浓度及转染试剂配比等关键变量,实现高效、低毒的基因转染。采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和某试剂进行系列实验,结果揭示了最佳转染条件,为基因治疗、细胞
-
- 人巨细胞病毒于转染细胞的复制机制探究
- 人巨细胞病毒(HCMV)基因重组质粒,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转染人成纤维细胞,结合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共聚焦显微技术,系统分析HCMV在基因编辑细胞中的复制动态。
-
- 脂质体与电穿孔转染大鼠视网膜细胞比较
- 分枝杆菌电穿孔基因转化研究,建体系助进展;脂质体与电穿孔转染大鼠视网膜细胞研究,为疗法选法供依据。
-
- 探究电穿孔和脂质体转染不同细胞效率
- 电穿孔法和脂质体法在转染不同细胞系时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两种方法在HeLa、CHO和293T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细胞毒性及适用性。
-
- 电穿孔介导siRNA高效转染原代软骨细胞
- 建立一种高效电穿孔介导siRNA转染原代软骨细胞的方法,以实现基因沉默效果并维持较高的细胞存活率。通过优化电穿孔参数和使用高效电转缓冲液,成功实现了siRNA的高效转染。
-
- 详细探究电穿孔法对水牛两种细胞的转染
- 电穿孔法将水牛脂肪干细胞(BASC)和成纤维细胞(BFF)进行基因转染,通过优化电穿孔参数,实现了高效的基因导入。实验结果显示,电穿孔法对早期代数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和相对存活率。
-
- 人巨细胞病毒于基因转染细胞复制机制解析
-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基因转染细胞中的复制机制。通过构建HCMV基因转染细胞模型,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进行基因转染,结合紫外交联仪和分子杂交仪进行病毒复制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
- 全面解析借电穿孔端粒酶转染许旺细胞
- 电穿孔技术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转染至许旺细胞,旨在提高许旺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延缓其衰老进程。实验采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和某试剂提取的hTERT质粒,通过优化电穿孔参数,成功实现了hTERT在许旺
-
- 电穿孔转染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至许旺细胞
- 电穿孔技术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转染至许旺细胞,旨在提升其增殖能力和抗衰老性能,进而为神经损伤修复提供新型细胞资源。实验结果显示,hTERT转染显著增强了许旺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
-
- 鱼类尾鳍细胞与成熟配子电穿孔转染技术研究
- 斑马鱼为模型,探索电穿孔技术对鱼类尾鳍细胞及成熟配子的基因转染效率优化方法。通过威尼德电穿孔仪调控脉冲参数,结合某试剂预处理细胞,显著提升了外源基因的导入效率。
-
- 多聚赖氨酸硅纳米制备及细胞转染探索
- 制备多聚赖氨酸硅纳米粒子,优化条件并表征,探究其在多细胞系转染效率与毒性,助力生物医学应用。
-
- 电穿孔法介导人端粒酶转染许旺细胞研究
- 电穿孔法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转染至许旺细胞的过程及其对许旺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穿孔条件能显著提高转染效率,增强许旺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