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scribe微纳3D打印系统助力扫描探针成像系统技术突破
研究背景
为了探索待测物微纳米表面形貌,探针扫描成像技术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验项目。然而,由于扫描探针受限于传统加工工艺,在组成材料和几何构造等方面在过去几十年中没有显著的研究进展,这也限制了基于力传感反馈的测量性能。
如何减少甚至避免因此带来的柔软样品表面的形变,以实现对原始表面的精确成像一直是一个重要议题。
Nanoscribe设备加工的“减震器“纳米探针
近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电子学国家ZD实验室顾忠泽教授和赵祥伟教授等人在Nature热门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报道了一种新的扫描探针设计和加工方案,使用德国Nanoscribe公司的微纳3D打印系统制作一种基于层次堆叠单元的低密度三维微纳结构,旨在利用谭政自身机械特性来减少探针-样品的过度机械作用。
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借鉴生物组织的多孔结构在能量吸收,传导和缓释的有效作用,提出了低密度的结构可控机械材料(Materials with Controlled Microstructural Architecture, MCMA), 作为探针本体的构筑设计,并且通过 Nanoscribe公司先进的微纳米增材技术进行激光直写制备。微结构缓冲材料与扫描成像系统的创新集成为JD成像方案开辟了林一条道路,促进了基于3D激光直写制备的多功能扫描探针成像系统的发展。
Nanoscribe公司的系列产品是基于双光子聚合原理的高精度微纳3D打印系统,双光子聚合技术是实现微纳尺度3D打印Z有效的技术,其打印物体的Z小特征尺寸可达亚微米级,并可达到光学质量表面的要求。
Nanoscribe Photonic Professional GT2使用双光子聚合(2PP)来产生几乎任何3D形状:晶格、木堆型结构、自由设计的图案、顺滑的轮廓、锐利的边缘、表面的和内置倒扣以及桥接结构。
Photonic Professional GT2 结合了设计的灵活性和操控的简洁性,以及广泛的材料-基板选择。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的科学仪器和工业快速成型设备,适用于多用户共享平台和研究实验室。
了解更多双光子微纳3D打印技术和产品信息
请咨询NanoscribeZG分公司纳糯三维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Photonic Professional GT2 双光子微纳3D打印设备
Quantum X 灰度光刻微纳打印设备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招募 | 高精密微纳3D打印系统经销商
- 为更好推动微纳3D打印的发展,摩方已经全面开启高精密微纳3D打印系统经销商招募计划,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
- 客户成就 |Nanoscribe微纳加工技术助力纳米粒药物递送研发
- 布伦瑞克大学(TU Braunschweig)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微流控领域的研究发明了一种开创性的解决方案,以制备单分散的药物载体纳米粒。
-
- 客户成就|Nanoscribe微纳加工技术助力3D细胞培养用于脑癌质子放射治 疗
- 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培养的3D生物相容性支架暴露于质子束以评估其对辐射的反应。与2D单层细胞相比,3D脑癌细胞网络表现出较低的DNA损伤量。该支架利用Nanoscribe双光子聚合技术进行3D打印。
-
- 客户成就 |Nanoscribe微纳加工技术助力SERS非标记细菌检测研发
- 拉曼光谱是针对于有机组织和生物组织的一种强大的分析技术,可以根据样品的个别光谱指纹对其进行定性,如细菌。
-
- PμSL与TPP微纳光固化3D打印技术(文末有惊喜)
- 增材制造被认为是“一项将要改变世界的技术”。光固化3D打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通过光与材料
-
- PμSL与TPP微纳光固化3D打印技术(文末有惊喜)
- TPP是一种利用超快脉冲激光将光敏材料(树脂、凝胶等)在焦点区域固化成型的工艺。PμSL则是使用紫外光,通过动态掩模上的图形整面曝光固化树脂成型的工艺。
-
- 双光子3D光刻领军企业Nanoscribe并入德国微纳加工集团Lab14
- 双光子3D光刻领军企业Nanoscribe并入德国微纳加工集团Lab14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