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为防范境外疫情 防城港市设立核酸检测移动方舱实验室

为防范境外疫情 防城港市设立核酸检测移动方舱实验室

分类:商机 2021-03-01 14:36:19 1302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方舱实验室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温度方面,可适应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45摄氏度环境;在海拔方面,海拔5000米的高原地区也可保证内压稳定。部分方舱2.0版还将配置太阳能发电、储能系统,无需外接电力,野外即可就地运行。

日前,防城港市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 个在监管仓内设立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地级市。移动方舱实验室运抵东兴市。实验室经相关职能部门评审验收后即可投入运行。一方面可高效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另一方面可大大提高互市贸易货物流转速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图.jpg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原理

所有生物都含有核酸,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仅含有RNA的病毒,病毒中特异性RNA序列是区分该病毒与其它病原体的标志物。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后,我国科学家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对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解析,并通过与其它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对比,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中的特异核酸序列。临床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如果能在患者样本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核酸序列,应提示该患者可能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序列的方法最常见的是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因PCR反应模板仅为DNA,因此在进行PCR反应前,应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RNA)逆转录为DNA。在PCR反应体系中,包含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及一个Taqman探针,该探针为一段特异性寡核苷酸序列,两端分别标记了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如反应体系存在靶序列,PCR反应时探针与模板结合,DNA聚合酶沿模板利用酶的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报告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发出荧光。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产生。荧光定量PCR仪能够监测出荧光到达预先设定阈值的循环数(Ct值)与病毒核酸浓度有关,病毒核酸浓度越高,Ct值越小。不同生产企业的产品会依据自身产品的性能确定本产品的阳性判断值。

延伸阅读:

方舱类似于集装箱可以活动,标准也是参考集装箱标准制定的,用各种坚固材料组合的方舱,里面可以根据需求装在不同的设备和装置。医用方舱实验室,就是在制造方舱的时候严格按照实验室标准来进行生产建设,需要具备医疗功能,要根据医疗环境需要配备所需的仪器设备

方舱实验室包括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核酸扩增区、产物分析区和洗消区。方舱实验室功能齐备,集空调、电气、给排水等多功能配置于一身,设有采样及样本留存区、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核酸扩增区、灭菌区五大专区。实验人员、样本、医疗废物及仪器设备等分别从不同的通道进出,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方舱实验室严格按照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标准设计,符合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的各项技术要求,可以快速进行部署并开展核酸检测,为疫情的防控筛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移动PCR实验室可以重复使用,当疫情结束以后,经过专业人员的消毒,可以重新运到疾控中心、医用场所、港口或者第三方检测等单位再次使用,也可经过专业存放和维护,待需要时重新投入使用,促进了成本的节约和资源的再利用。

PCR方舱实验室

PCR实验室又称为基因扩增实验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放大核酸片段,也可以看做是生物体外的特殊核酸复制。利用基因追踪系统,掌握人体内部的病毒含量,试验的精确度可达到纳米级别。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也属于此类技术。移动PCR方舱实验室能及时检测出感染人群并进行有效隔离,且移动便捷,能迅速运送到各区域开展检测工作,极大缓解核酸检测的压力。

方舱实验室整体布局:

分四区:试剂储存及准备区、样本制备区、基因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

实验室主体:采用铝合金材料,阳角除采用圆角处理便于清扫;

地面:采用pvc卷材,整体性好、无缝隙、无渗漏、光洁、耐腐蚀;

照明:灯具选用净化灯具,便于清洗,不积灰 (同时还考虑到了应急灯具,保证人员安全离开实验室);

传递窗:保证标本传递的过程中不被污染;

试验台:台面防水、采用能耐热、有机溶剂、酸碱、消毒剂及其他化学剂的材料做台面;

消毒:实验室 、缓冲区、传递窗内都安装消毒紫外灯;

净化门:实验室门为净化门,带自动闭门器,错位设计开启,达到防火级别。


标签:核酸检测 移动方舱实验室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