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流行病学研究」清华余刚团队揭示城市污水中168种药物污染特征
作者:段磊、张一哲、王斌、余刚、高健发、葛亮、黄存瑞、翟南南
通讯单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合作单位: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SCIEX(中国)
论文DOI:10.1016/j.watres.2022.118321
【图片摘要】
【成果简介】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余刚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在Water Research (IF: 11.236)上发表了题为“Wastewater surveillance for 168 pharmaceuticals and metabolites in a WWTP: Occurrence, temporal variations and feasibility of metabolic biomarkers for intake estimation”的论文,研究应用污水流行病学思路,通过分析污水厂进水中168种药物及其部分代谢物,揭示其污染特征,提出了代谢物作为消费量反算标记物的可行性评估框架,为污水流行病学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对污水流行病学应用于城市公共卫生与健康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共卫生与健康受到了广泛关注。城市污水,因其汇集有城市区域人群排泄物,包含有大量关于化学品摄入、暴露、排泄与代谢的生物化学信息,污水流行病学(Wastewater-based epidemiology, WBE)应运而生。目前,大量研究证实了WBE作为一种客观、实时且方便的工具,可以估计药物消费、化学品暴露、病毒危害等方面信息,在此过程中,合适生物标记物的选择对得到可靠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代谢物标记物的判断。因此,在WBE研究中,需要引入多种生物标记物(特别是代谢物),以全面反映研究区域的化学品消费量,并为代谢物生物标记物的可行性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本研究方法基于课题组前期在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质谱SCIEX Triple Quad™ 4500系统上开发的对168种药物及其代谢物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DOI:10.1016/j.envpol.2020.114113),通过采集北京某污水厂三个连续时间段的污水样本开展。在168种目标化合物中,149种化合物被检出,94种化合物在三次采样中均被准确定量。消化系统类药物西咪替丁(
本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2091544)和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202006)的资助。
【作者简介】
段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污水流行病学、水环境中新污染物分析。
王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新污染物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重大项目、国家水专项、国家土专项等20余项课题,发表SCI 论文180篇,SCI 总引8200余次,H 指数48;主(参)编专著6部,参编3部国家标准和3部团体标准,授权知识产权(专 利和软件著作权)15项。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 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 项,曾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和优秀科技工作者奖,进入“全 球顶 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担任SCI期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ESE)青年编委和Water编委,担任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FESE、Emerging Contaminants等期刊“新污染物”专刊客座编委。
声明:版权为 SCIEX 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来源:SCIEX」。申请授权转载请在该文章下“写留言"。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污水流行病学研究」清华余刚团队揭示城市污水中168种药物污染特征
- 目前,大量研究证实了WBE作为一种客观、实时且方便的工具,可以估计药物消费、化学品暴露、病毒危害等方面信息
-
- 国际期刊 | 湖北大学研究团队揭示延缓衰老机制
- 2023年3月10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余希岚/李珊珊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F=17.694)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指出了糖酵解衍生的丝氨酸合成通路在防止心肌细胞衰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路中PHGDH/PKM2调节细胞衰老是一种以往未知的新机制,而且研究表明增强丝氨酸生物合成是一种潜在的抗衰老疗法。
-
- 客户成就 | 研究团队揭示Ge-Te二元系统中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转换机制
- 客户成就 | 研究团队揭示Ge-Te二元系统中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转换机制
-
- 清华联合研究团队从蝙蝠细胞中发现阻止新冠病毒复制的抑制剂
- 蝙蝠是对人类具有极大危害的病毒载体,基因组学层面的比较分析,也将为了解蝙蝠自身的免疫系统和病毒防卫机制提供重要的工具。
-
- 国际期刊 | 翌圣qPCR Mix助力清华研究团队Nature发文
- 9月13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玉乐研究团队在Nature (IF=64.8)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methyl-salicylate-mediated plant airborne defen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鉴定了识别气态水杨酸甲酯(MeSA)的植物受体,揭示MeSA介导的植物气传性免疫的分子机制及植物病毒的反防御机制,为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突破点和研究方向。
-
- Science:全球首颗!清华团队实现芯片重大突破
- 它集合了记忆、计算和学习能力。能在片上快速完成不同任务的模型训练。而能耗仅为先进工艺下ASIC的1/35,能效有望提升75倍,同时兼顾保护隐私。
-
- IF46.297!四川大学邵振华团队揭示C5a-C5aR1相互作用
- 2023年2月17日,四川大学邵振华团队在《Cell Research》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IF=46.297),该研究揭示了C5a-C5aR1相互作用,为C5aR1的配体识别、偏置信号调节、激活和C5aR1的Gi蛋白偶联提供了深入的机制研究,这可能有助于未来治疗药物的设计。
-
- 登顶Nature正刊 | JEOL CRYOARM300助力国内研究团队揭示新型CRISPR-Cas系统的分子机制
- JEOL冷冻电镜推动C.A.S.武汉病毒所科学研究新突破
-
- 直播预告 | 新型药物研究中的生物分析策略
- 直播预告 | 新型药物研究中的生物分析策略
-
- 四川大学余睽教授团队《Adv. Mater.》: 胶体半导体量子点和幻数团簇的生长模型研究 | 前沿用户报道
- 研究团队率先提出的两个十分关键、全新的科学概念
-
- 中心助力鲁统部教授、余自友研究员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中心助力鲁统部教授、余自友研究员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
-
- 生态环境部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 本方案适用于接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下简称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诊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卫生院等)、相关临时隔离场所以及研究机构等产生污水的处理。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